夏天的气血开始往外浮露,人体内部开始处于空虚状态,不能再受凉了。 北京名中医樊正
夏天的气血开始往外浮露,人体内部开始处于空虚状态,不能再受凉了。
北京名中医樊正伦教授说过一句话:人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而是在天地间成长起来的生命,那人的生命必然受天地之气的密切影响。具体来说,天地之气是如何影响人体的呢?
春天的时候,花草树木的精华从根部往上顶,所以,枝头开始冒出一些小芽芽,我们可以知道,树木的气开始往外散了。
人体也是这样,春天渐渐变暖,人的气血也从深藏的内脏往体表走,走的结果,就是毛孔开始微微打开,春天一活动,人就微微出汗了。
到了夏天,人体气血往外走的更厉害,人的毛孔会逐渐全部张开,气血也都浮到体表来,有一部分气血甚至会变成汗水。
但人的气血总量是一定的,跑去外面的多了,里面就少,这就造成一个外面气血充盈,而内脏气血不足的局面,换句话说,夏天人的脏器容易空虚。
有人可能会问,你有什么证据说我内脏空虚呢?
例子很多。
比如肠胃,到了夏天,很多人开始哗哗哗泻肚子,这叫水泄。
到了更热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觉得胸闷,尤其是老年人觉得心脏受不了了,憋闷,短气。
这两大表现就是人气血浮露于外而内脏相对虚弱导致的,虚弱了,它的功能就受影响,肚子就开始拉,心肺也会觉得憋闷。
秋天,天气渐渐凉了,人体毛孔开始关闭,人的气血开始往里撤,这时候内脏气血得到加强,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但皮肤可能会干燥一点。
到了冬天,气血完全藏到里面,这时候的内脏功能很强大,肠道气血充盈,所以最适合进补,涮羊肉、腊肉、火腿什么的吃进去能利用起来,为来年开春储备物质。
所以,夏天到了,很多人内脏气血虚弱了,你再来冰镇啤酒、冰淇淋吃到肠胃里,可谓是虚上加寒。
正统的中国人都知道,冬吃罗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现在你反着弄,本来应该用温性的生姜暖胃,你现在倒一个劲冰胃,能不坐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