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本踏入新世界开辟新航道的“指南”——《DeFi与金融的未来》

2023-03-13 00:05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我认为,对新概念保持好奇与保持警惕并不矛盾,就像我们做尽调会强调重视底层资产一样,很多新概念一旦穿透,则会思考——这究竟是不是新瓶装旧酒?

因为有些所谓的“创新”,并非应时代而生的大技术变革,虽不是“水变油”的闹剧,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花架子”。

之前聊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这次聊聊由区块链技术衍生的【Defi】。

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也被称为“开放式金融”  ,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结合的产物。

比照《DeFi与金融的未来》开篇,【coinbase】交易所联合创始人写道——

相比于传统金融体系,【Defi】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无须特许、开放进入的,并且具有全球性、组合性、透明性。

对于基本的金融业务,人们再也不需要求助于中心化金融机构了。

有了【Defi】,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银行,可以自行通过区块链上的代码获取贷款,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参与。”

当然,这是一种极为理想化的状态。

【Defi】试图解决的,是当代传统金融的五大问题,即【低效】、【渠道窄】、【不透明】、【中心化控制】和【割裂】。

应对【低效】、【渠道窄】、【不透明】,是【Defi】基于【合约】和【网络广口】(接入即服务)让金融服务可以在“单一虚拟平台同时存在”,由于信息共享(即合约的公开性和基于理想化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各个对手方之间的沟通成本、信任门槛直接降低,也降低了法规层面的障碍。

面对【割裂】,【Defi】将可以有效打通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渠道,降低整个金融体系原本高额的转移成本。

同时,【Defi】将会从技术层面直接解决如传统【ABS】打包、拆分、层级化等繁琐流程,即【Defi】可以将各种可量化资产进行“最小单位数字化”(可以理解为1股),附带智能合约后,资产包的设计和封装将可以容纳“每一最小单位均可追溯”的多种资产,不仅提升整个资产包的流动性,也能尽可能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

我们假定市场资产可以在基于【Defi】的平台上“公开发行”、“公开交易”,那么,如金融机构间资金拆借的效率会更高,资金流动的频繁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过,【Defi】这种概念有它的先天不足,这是《DeFi与金融的未来》中未明说但必然要遭遇的核心困难。

即,【Defi】强调的是中心化金融机构”,是否在公然挑战政府公权力?

套用美国金融市场,现在买卖双方无需通过纽交所,而是在某个合约平台“自行交易”,可能吗?

别说是买卖双方了,纽交所肯定第一个认为这是来砸场子的。

通过纽交所进行股票买卖,一方面,是因为有【中心化金融机构】做信用背书,另一方面,也是有纽交所这种大平台“抽成”,保证交易背后的税收。

当然,【中心化金融机构】的存在并非这么简单几点,这里就不展开了。

【Defi】所称的“可以成为自己的银行”,也会遭遇各种困难。

表面上看,“可以成为自己的银行”挑战的是以金融寡头为代表的政商利益,各国银行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贷款与存款产生的利差、转账产生的手续费。

虽然从纯技术角度看,【Defi】应该是可以让全世界的金融服务更便宜、更快捷,但从目前的存量市场抢财团的钱,财团肯定会坐不住。

从实用角度看,财团应该会借用【Defi】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不是因为技术变革催生出另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里我想用另一个例子补充说明。

咱们国家明确提出“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但作为虚拟货币业务底核的区块链技术,咱们国家并不排斥,因为这与“人民币全球化”这一宏观战略有关。

人民币全球化的必然要走的一步,是实现人民币数字化,这并非是支付宝、微信钱包或数字人民币钱包这样。而是类似对数字化后的【每1分人民币】进行算法加密。

如此,像央行就可以跟踪【每1分人民币】的流通,以保证每一笔人民币交易的合法。

这里,必然要引入区块链技术。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就可以追踪每一笔贷款是否如约投入经营领域,而不是楼市、股市等“违规领域”。

对公安局、检察院等国家机关而言,就可以准确追踪每一笔赃款或疑似非法资金。

一旦基于成熟区块链技术的人民币数字化完成,就国内市场,政府就可以通过降低各种货币流通环节的手续费(如跨行转账、股票买卖)来刺激货币流动,货币流动越频繁,经济越容易搞活,国家税收也就更多更稳;

就国际市场,政府可以不必过于担心人民币非法外流,同时,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购买力,通过稳固进出口市场形成实体贸易、金融贸易双向互动的积极氛围,在实现国富民强的同时完成和平崛起的伟大民族复兴任务。

同时,【Defi】所称的“可以成为自己的银行”,或多或少牵扯到与货币主权有关的问题。

我想,哪怕是区块链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也不会允许非政府背书的“虚拟货币”成为“法币”,简言之,没有哪个强势政府会允许货币主权去中心化。

在《DeFi与金融的未来》,围绕【Defi】是比特币和以太币,这种数字货币并不能实现直接流通,无论如何,还是要兑换成现实货币,比如美元。

穿透一点说,通过【Defi】贷出和贷入的还是美元,无非是跳开了传统银行的风控审核,这反而不安全。

因为一旦有了”加密货币“这层壳,一切都将进入黑箱子,你如何保证借钱的能按时还钱呢?如果说网贷还有实名这一保证,那么,【Defi】则真正做到了”虚无贷款“。

似乎,解决的方法是所有人都共用一种数字货币,且每个人在网络世界只有一个”实名“,这样,才能保证”被烙上痕迹”的数字货币借款人必须还款——因为根据区块链技术逻辑,只要一次违约,借款人在全世界都将瞬间失去信用

那么,假定全球互联网可以形成统一市场,那么,互联网上的统一货币是什么?是比特币?以太币?还是又冒出的新型货币?

换个角度看,除非全世界拥有一个“世界政府”,发行公认的“世界货币”,这种【Defi】才有存在性,而中间一旦涉及【非政府信用货币】、【匿名交易】、【代码风险】,这玩意儿就是“击鼓传花”。

比特币市场催生多少富豪,有些是账面富贵,只有把比特币变现,才是真正富贵。大概就像是“南海泡沫”吧!

当然,阴谋论的角度看,背后的大佬(有可能就是政府主导)允许各个层级的手套鼓吹【DeFi】,育成其落地、形成规模,倒是可以更加轻易地从世界各地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空手套白狼

另外,如果我们还了解了拉丁美洲很多地区的毒品交易是通过比特币结算,再洗白成“合法美元”,就更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家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和交易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是我读《DeFi与金融的未来》时,脑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谨慎乐观。

“一种人人参与的未来普惠金融体系”(即【Defi】)还可能忽略了人性的凶险——

贫穷并不会让人们的品格更完美,而是会让人更自私,更缺乏同情心,更容易做坏事。

互联网时代,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是各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破坏性更大,像中国这样还在起步期(40年左右)的金融(资本)市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玩歪的坑,我认为我们不见得【都能】【完美】跳过去。

平心而论,阅读《DeFi与金融的未来》给我带来的启发远大于隐忧,提及的诸多观念具有前瞻性,【DeFi】甚至大有成为21世纪新航道的可能,但在中国能不能落地、如何本地化,可能需要先看看欧美各国的试水实况。

当然,危机危机,困难与危险中必然包含有关未来的机遇,如果我们把目前还未成型的【DeFi世界】想象成一张拼图,那么,现在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在努力补足这个不知有多大的拼图中的一小部分,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现在填补的每一块拼图,未来的收益都将十分巨大。

希望这本简短精炼的《DeFi与金融的未来》,能成为有兴趣的读者踏入新世界的“指南”。

以上。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一本踏入新世界开辟新航道的“指南”——《DeFi与金融的未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