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行测》系统课(无弹幕版本)——刘文超

前言:
- 资料分析:
20道题做对17个,用时25min~28min。
重在分析题目。
- 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 读不懂——需学习“统计术语”,掌握扎实
- 找不着——需学习“结构阅读”
- 列不对——需学习“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
- 算的慢——需学习“速算技巧”
一、基本概念:
1、基期:过去的、作为基础的,比如“去年”
(1)定义: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
(2)举例:今年比去年公司营收增加100万。
解释:去年作为基础(基期),今年是现在(现期)
(3)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4)速算求基期:
- 条件:若增长率≤5%,则求基期量时,可以化除为乘,如下所示:
- 基期=现期÷(1-a)≈现期×(1+a)
- 基期=现期÷(1+a)≈现期×(1-a)
- 注:增长率a的正负号

(5)考点:
- 求基期量
- 求基期比重
2、现期:现在的,比如“今年”

(1)公式:
现期=基期+增长量
现期=基期×(1+增长率)
(2)考点:
- 求现期量
- 求现期比重
3、增长量:多出来的/少的
(1)定义:指基期量与现期量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特征:……比……增长(下降)某个具体值。
(3)公式
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
标准式子:增长量=[现期÷(1+r)]×r
考点:
(1)求增长量
(2)增长量比较(大小、倍数)
注:“销量变化最大”问增长量变化
增长量比较速算技巧:
r差距不大时,用“现期×r”估算增长量,其他情况则需列出标准式子计算。
4、增长率:幅度
(1)含义: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相对变化,即在基期量的基础上增长了多大的幅度。
(2)增长率又称增幅、增速、增长幅度、增长速度等。
(3)公式: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4)考点:
- 求增长率
- 判断
- 增长率大小比较
(5)混合增长率
规律:整体增长率介于两部分增长率之间,偏向于基期数较大的一方。
考点:
- 求整体增长率大小(计算)
- 求部分增长率大小
- 求整体增长率比部分增长率多/少几个百分点(比较)
- 求部分增长率之间的大小比较
补充:
- 同比增长5.3%、同比增长-0.2%、比上年增长12.7%、增长17.9%、同比下降3.7%
- 比上年下降1.6%、同比增速为14.4%
- 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
(6)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的组合:
1、给现期量、增长率

基期=144÷(1+20%);
增长量=144-基期
增长量=[144÷(1+20%)]×20%
补充:高频易错考点

今年是去年的多少倍:增长的+基础的1
区分:增幅、降幅、变化幅度
1)增幅(增长率):可正可负,带符号比
2)降幅:必须为负,比绝对值
3)变化幅度:可正可负,比绝对值
计算技巧:
✓ “增速”直接带符号比较——高减低加;
✓ “降幅”先不带符号比较→高减低加→再加 “负号”
举例:
(1) 2017年,收入10万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则2016年的增长率为: 5%
(2) 2017年,收入10万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回落5个百分点。则2016年的增长率为: 15%
(3) 2017年,收入10万元,同比下降10%,降幅比去年扩大5个百分点。则2016年的增长率为:— 5%
(4) 2017年,收入10万元,同比下降10%,降幅比去年收窄5个百分点。则2016年的增长率为:— 15%
回落:从高到低
提高:从低到高
5、年均增长量
(1)定义:平均每年增长了多少,平均每年的增长量。
(2)公式:
年均增长量=(现期-基期)÷间隔年份

(3)特征:年份跨度大,年均
(4)问:2013-2017年,快递业务量平均每年约新增/增长收发……亿件?
6、年均增长率
(1)定义:指平均每年的增速
(2)公式

(3)举例

2018年的销售额(现期)=已知2015年(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10%)^(2018-2015),如图

7、同比与环比
(1)定义
1)同比:与上年/历史同期相比。
如:
- 2021年xx同比10%,同比指2021年的xx与2020年的xx相比较增加10%。
- 2021年xx,与2019年相比,增长4%,指2021年的xx与2019年的xx相比增长了4%
2)环比:现在统计周期与上个统计周期相比,“月”就和“上个月”相比,“季度”就和“上个季度”相比,“半年”就和“上个半年”相比,“三个月”就和“上个三个月”相比。注意,题目让求单个季度的数值,题干给的是累计数值时,要警惕。
易错点:题目求同比增幅,题干给的是表格,切记不要将环比看成是同比。
(2)举例:已知2019年9月,求同比、环比?
- 同比:2018年9月(上一年的月份)
- 环比:2019年8月(今年离得最近的过去的月份)
已知2019年第二季度,求同比、环比?
- 同比:2018年第二季度
- 环比:2019年第一季度

注意区分:按月份、季度、年度

8、比重
含义:指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为百分数形式。

已知部分数和比重,求整体?

补充:


9、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1

注意:倍数计算是比重,不是加减。
10、平均数:后除前
(1)举例:
人均资产=总资产÷总人数
月均进口量=总进口量÷总月份数目

补充:
(1)平均数的增长量
如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数量为固定值,问“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户均比上年少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多少万元?”
“2017年,国内旅游平均每人次创造收入比2015年增长/减少xx元?”
(2)基期平均数
“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2016年从业人员总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材料时间为2017年,并给出总体职工薪酬及人均年薪,从业人员数=职工薪酬÷人均年薪
(3)两期平均数比较
基期和现期的平均数比较,解,若已知除数和被除数的同比增幅,可用a>b来判断A年份的平均数是否大于B年份的平均数。
问:
“2014-2017年,出境旅游平均人次花费最多的年份是?”
(4)平均数的增长率

11、百分数(乘除)
(1)定义: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12、百分点:百分数的单位(加减运算)
今年经济增速为6.9%,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去年增速为(5.9%)。

举例:

13、成数、翻番
1)成数:一成表10%,三成表30%,五成多表示 50%>a<60%

2)翻番:翻n番对应2的n次方倍,如翻一番表2倍关系,翻3番表8倍关系。

如何计算番数:
- 已知2012年小七的工资为1000元,2018年为8000元,问2012年-2018年小七的工资翻了几番?
- 计算:先计算倍数关系,8000÷1000=8倍,8=2的3次方,因此翻了3番。
注意和“倍数”区分开,翻了4倍是指翻了两番,4是2的平方。
补充:
不到、不足:表示“小于”
超过:表示“大于”
约、左右:表示“差不多”,略大、略小均可
近XX、接近XX:表示“不到XX”,略小于XX
XX多、XX余:如七成多,表示7X%,即在70%-80%之间;6000多元,表示6XXX元,即首位必须一致。
14、顺差、逆差(讨论对外贸易时出现)
1)顺差:赚钱(出口>进口)
顺差=出口-进口(为正数)
注意:“贸易顺差同比增长最快”问顺差增长率,贸易差值=出口-进口,顺差增长率=贸易差值增长率
2)逆差:亏了(出口<进口)
逆差=出口-进口(为负数)

15、国内生产总值:GDP
注: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遇到第一产业增加值时,将其改成第一产业GDP,此处的增加值不是增长量,注意区分。

16、三大产业

17、“恩格尔系数” 和“基尼系数”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比例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2)基尼系数
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不平等程度越高。
18、五年规划:五年一个周期

二、结构阅读法

1、多段落文字

画出“时间”、“关键词”和“其中”,方便解题时查找相关数据。
2、孤立段落

画出“时间”、“关键词”、“句号”、“分号”,方便厘清数据。
3、表格: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单位

举例

出现特殊单位时(如题中的“万吨”——题中只有民航是“万吨”,其他都是“亿吨”),要做标记,警惕题目挖坑。
4、图形:标题、横轴、纵轴、图例、单位

图例:图形举例说明

饼状图
从零点顺时针开始看

三、 速算技巧
1、截位直除法
(1)估算原则
- 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2位/3位)
- 保留2位有效数字的误差:5%(百分之五);保留3位有效数字的误差:5‰(千分之五)
- 根据选项差距,确定保留位数(差距大保留2位,差距小保留3位)

(2)截位直除
- 一步除法:只估算分母
- 多步连除:分子分母同时截位
2、估算法(切记过分四舍五入)
(1)特殊叠除估算法:基期比重和基期倍数
- 分开估算:两个分数单独估算

- 交叉估算:两个分数互相交换分子分母

(2)乘法估算:很少出现

“99×101”的误差:万分之一

“9×11”的误差:百分之一
3、特殊分数:注意互相之间存在的规律
1/2=50% , 1/7=14.3%,1/14=7.1% ,1/13=7.7%
1/3=33.3% , 1/8=12.5%,1/12=8.3%
1/4=25% , 1/9=11.1%,1/11=9.1%
1/6=16.7% ,1/16=6.3%, 1/10=10%
1/5=20% ,1/20=5%
圈出来的必须记住,最好是全部都记住,能用特殊分数计算的,都能用截位直除解决。
注意:增幅为负数时记得要变把负号带入计算,切记切记。


4、分数比较:
(1)直除首位

(2)分子分母变化速度

分子分母变化速度:
12/107和19/126比较
分子变化速度为7/12,
分母变化速度为19/107,
分子的变化速度比分母变化速度大,
得出19/126大
(注:可找中介1,如,12/107与12/12比较)
四、重点题型
简单计算和直接查找类(要快、准):找数据,进行加减运算
“不多于”指“小于等于”
增长率相关
1、增长率
指增长量与基期量的相对变化,即在基期量的基础上增长了多大的幅度。增长率又称增幅、增速、增长幅度、增长速度等。
(1)计算公式

增长率有±


问:2014年-2019年,我国农民工规模增加了()。
A.3.2%
B.4.8%
C.6.2%
D.7.8%
注意:问的是“2014年作为基期、2019年作为现期时的增长率”,题干给出的是2015年的数据和增长率,需算出2014年的基期量,再进行下一步计算。
(2)增长率比较
- 提问:
- 2017年……同比增幅最大的是?
技巧:分数比较

高不到1个百分点,选A

“变动幅度最大”——问增长率绝对值最大的是?
在基期数差不多的情况下,增长量越大,增长率越大。
2、基期量和现期量

基期(1+r)=现期
基期=现期÷(1+r)
基期+增长量=现期
3、间隔增长率

注:间隔的年份不一定只有一年
补充:如2022年的同比增长率为r1,2021年的同比增长率为r2,则2022年到2020年的同比增长率为r=r1+r2+ r1×r2,关系如图

注:r1和r2分别简写为a%和b%

- a%×b%一般选择将其中一个增长率化为1/N,降低出错风险;
- a%、b%均小于10%时,乘积可忽略;
- a%、b%的取值正负均可,增长率为负数时,直接将负数套入公式;
- 前后两个时间段,间隔不用相等(如,例题3)
举例:
例题1:2015年……较2013年增长约 %
问“2015年受益的困难群众较2013年增长约多少%?”——问2013年-2015年的间隔增长率为多少。
题干给出“2015年全年有1838.4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同比增长8.5%,增长率较上一年下降27.5个百分点”。

例题2:2018年,……较2016年增加了约 %
例题3:2017年1~2月,全国造船完工9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承接新船订单2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二月末,手持船舶订单92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比2016年末下降7.6%。
问:2016年末全国手持船舶订单较同年2月末( )。
A.降低16.2% B.降低2.2%
C.增加16.2% D.增加2.2%
解题思路:画出增长率关系,如图

(此处参考的“公考齐麟”的笑脸公式解析)
例题4: 2014年1-5月,软件业实现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2014年1-5月,软件业出口额比两年前增长的比例在以下哪下范围之内?( )
A.低于20%
B.20%~30%之间
C.30%~40%之间
D.高于40%
如图:

注意:区分好例题3和例题4的数据计算
4、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偏量大
如,问“1-11月”同比增速大于全年,题干给出12月和全年的数据。
假设有:上半年有收入30万亿,同比增速为10%,下半年有收入60万亿,同比增速为16%,则全年的增长率为?
分析:根据混合增长率的规律,有全年的增长率r介于上半年增长率和下半年增长率之间,即10%<r<16%,已知下半年的收入更大,则r偏向于16%
注:已知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可知全年的收入为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之和(30+60)

量与距离成反比:

n=x-a、m=b-x
结论:
- Aa+Bb=(A+B)x
- 量与距离成反比关系

注意:多部分求整体时,找部分中最大最小的数据来作为A(a)和B(b)。
补充:
例题1: 2013年,珠三角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约( )。

该题中,整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增长率最大的是18.5%,最小的是6.5%,则整体增长率介于6.5%和18.5%之间。
例题2:2008年1-2月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A.20.1%
B.19.2%
C.17.8%
D.16.5%
该题中,已知整体(1-3月)的同比增长率为18.3%,部分(3月)的同比增长率为19.4%,求部分(1-2月)的同比增长率。已知,整体(1-3月)小于部分(3月),由整体介于两部分之间可知,1-2月的同比增长率最小,即小于18.3%,排除AB项,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年均增长率:
国考、省考、联考的年份差区别好,技巧——代入特殊值:10%,20%等
(联考)题干中年份差为2,但材料单独多给了一年,则年份差应为3。

6、增长量

速算技巧:
- 特殊分数求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1 + 1/n )] × 1/n
=现期÷(n+1)
注意:增长率为负数时的加减符号
- 截位直除
增长量=[现期÷(1+增长率)]×增长率

例题1:增长量加减计算

分析:题目给出全国增长量和城镇增长量,则乡村增长量等于全国减去城镇增长量。
例题2:增长量加减计算排序

例题3:增长量截位直除/特殊分数计算

例题4:选项排除、运用特殊分数时分母处注意加减符号

7、增长量的比较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大大则大:两个现期比较,现期大的,且对应的r也大,则增长量更大。

一大一小看倍数(或乘积),近似估算的分子、分母间的倍数关系(或现期×r)。
分子倍数和分母倍数比较时,分子间倍数关系大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母间倍数关系大的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

当1+r1≈1+r2,增长量可用“现期×r”来进行近似估算得出大小。
但若r1和r2的差距大于20%,有风险,列出标准式子分析,预防出错。

举例:
例题1:增长量比较,r近似,运用“现期×r”来比较

例题2:增速差距不大,运用“现期×r”来比较

例题3:同比增量带正负比较,下降的最小,对选项进行排除

此题有增长率差距大于20%,列出标准式子,如图

例题4:柱形图比较增长量

例题5:表格数据相减

例题6:环比增长量

例题7:增长量平均数、小数点

例题8:估算每年的增长量,再进行比较

例题9:两年增长量的比较大小

例题10:此处增加值是个名词,不等于增长量

题目问,2012年减2010年等于多少?
解1:由“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可知,2011年到2012年的增长速度为30.74%,则2012年约为900。
有2012年-2010年
=900×(1+30.74%)-[896÷(1+30.74%)]
≈900×(1+30%)-[896÷(1+30%)]
解2:
2012年-2010年=2011增长量+2012增长量


例题11:注意下降

:例题12:注意变化量比较要取绝对值

8、比重

(1)现期比重

例题1:已知部分占比求总数


结论:

例题1:直接找数据列式子

例题2:精细计算保留三位

两期比重变化:只问“上升”或“下降”,只跟增速有关(即部分的增速a和整体的增速b比较,a>b则上升)

判断比重上升还是下降,只看部分增速a和整体增速b的大于小于关系。
例题1:部分占整体比重上升,只跟增速有关

例题2:13、14年比重都上升,当年指14年

例题3:判断比重上升,只跟增速有关,部分增速大于整体增速的,则比重符合上升

注:谨记a和b分别代表部分和整体,别忘了
两期比重差:两个比重进行相加减,问到了具体的百分点,需要计算

推导过程:

结论:

速算:重点在求a-b

例题1:先判定上升/下降,一般选比a-b小的多的那个选项

解析:

红色部分一般远小于1,所以先判断a-b的大小关系定上升/下降,然后再选数值小的。
例题2:需精算,代入公式进行估算

例题3:

例题巩固
例题1:总数=部分数之和

例题2:基期比重列式

例题3:11月条件下的总数和部分数

例题4:逆推,比重上升能推出a>b

例题5:与上年相比

例题6:增加了x百分点更标准

9、平均数与倍数
(1)现期倍数:A是B的几倍。
- 公式:A/B(速算:截位直除)
例题1:人均,叠除,分子分母截位

例题2:占比,整体为1,占比除之

例题3:占比情况得部分数,再比除之

解析:
(763.42×1.1%)÷(321.29×1%)
≈(763÷32)×1.1
≈2.4×1.1
=C项
(2)基期倍数:去年
基期倍数与基期比重公式一样,但是B代表的含义不同

例题1:约,列式乘号左右分开估算

(3)平均数(截位直除)
例题1:收入/笔

例题2:册次/人次

例题3:费用/项目数、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例题4:产量/面积,比重

平均数的上升/下降只和增速有关!
(4)平均值增长率
引例:今年北京房地产销售额增速为a,销售面积增速为b,均价增速为?
均价是个平均数(均价=销售额/面积),求均价增速,即求平均数的增速r为多少?
有结论:r=(a-b)÷(1+b)

注意与“比重”区分
- 比重差:今年的比重减去去年的比重,求百分点
- 平均值增长率:求的是增速(百分数)
例题1:平均数的增长率

题目巩固:
例题1 :现期倍数

例题2:基期倍数、比重计算倍数

2016年,高铁客运量占总体为(62.7%-4.3%)=58.4%,普铁客运量占总体为(1-58.4%)=41.6%,有高铁:普铁=58.4%/41.6%≈60÷40≈1.5

例题2:看前三位计算

例题3:基期倍数

题型混合:
1、平均数的增长率+间隔增长率
- “2017年,S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平均每万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比2015年”,且选项为增长/下降百分数,可判定本题为平均数的增长率结合间隔增长率计算问题
备考建议
1、课程听三遍,扎实基础
2、刷题保持手感熟悉度(不建议刷模拟题)
- 国考近十年的题(题目质量最高)
- 刷本省的历年真题
- 联考真题
- 其他省份(如浙江、山东、广东;不是自己省份的,不建议刷2018年以前的云南、陕西、江苏的真题)
3、答题时间与正确率
- 20题在25min内完成(放弃2-4题)
- 16个题答对15道(放弃的4题中蒙)
——课程笔记完结分界线——
其他要注意的概念:
下半年:7-12月
一季度:1-3月份
“累计”:截止到目前的所有时间/数据。
估算过程:
5.9×942-6.1×920
=5.9(920+22)-6.1×920
=5.9×22-0.2×920
≈120-184
回落=下降
0.7%:0.3%<1%=高不到1个百分点
环比增速比较:看哪个的增加倍数最大
两个分数差距小,用分子分母的变化速度——倍数关系进行比较
前三位进行计算
特殊单位:‰
“同比”:年度比较

混合增长率:部分+整体+部分
房地产=房产+地产
审题错误——看漏字,偏向量大的

多个数据进行求平均增速,范围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偏向于量大的,如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8.1、9.8,这三者的平均增速范围在8.1~10.1,江苏、浙江、江西的税收收入数值分别为6610.1、4167.7、1516.9,江苏的数值最大,平均增速偏向于10.1,因为中间值为9点多。
累计的问题,要注意混合增长率

年均增长量=(现期-基期)÷年份差
年均增长率:基期数值×(1+r)^年份差=现期数值,代入优选那些可以排除两个选项的。
年均增速的排序:比较开始到结束的数值,看谁增加的倍数多,谁就最高。

联考真题:
该题目给出了2012年的数据,问的是13-15年的,则需要算进去12年的

增长量:
增长量有正负。
增长量的比较:
(1)现期大,r一定大,增长量也大(大大则大)
(2)将增长率近似看待,计算现期×r(一大一小)若r1和r2之间的差大于20%,注意一下。

同比增量有正负。
选项差距小,注意计算到两位:


注意要单独用公式计算2011年的增长量


注意小数点:




(1)判定上升还是下降

(2)计算a-b的大小

(3)真正答案远比a-b要小很多

注意159和160

注意除法中是谁除以谁,估算出现倍数时要精准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