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备胎”计划刷屏,可高等教育支撑不足,它能持续多久呢

近日,华为透漏备胎计划的消息刷屏了,几乎各大平台都在转发。很多媒体冠以“热血沸腾”、“美国怕了”… 等令人振奋的标题,顿时全网沸腾。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未来完全以华为海思的芯片替代进口芯片,也许是一种不可持续行为。
有人说任正非先生高瞻远瞩,十年如一日的投资、开发,几十个亿的成果都锁在了自家的后备箱里,就是预料到,终有一天竞争会从增加关税,升级到技术封锁。
不过在小编看来,任总的高招也是实属无奈,在高等人才储备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的教育背景下,备胎计划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真的弱吗?
可以说,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遭遇技术封锁,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早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在同样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条件下,以快近一倍的速度击败美国“泰坦”,连续四次获得冠军。但也造成了对于我们的技术封锁,可结果没有造成超算的没落,反而促进了我们在超算领域的自主研发。
禁运第二年,中国的全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顶世界冠军。该计算机用的是国产众核芯片“申威”和操作系统,软硬件完全国产化。
可以看出,我们从来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缺乏的仅仅是对于这种能力是培养和引导。
可问题是,在以市场体系中,工商业者并不愿意承担培养和引导的成本,多数人更愿意看到短期的变现,长期获利也希望通过搭便车在集体行动中获利。
所以,如何研究生教育培养中,鼓励、塑造创新能力将是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
4月15日,天津大学发布“跨学科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鼓励优秀本科生跨学科保研,甚至直接申请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以此推进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计划。
此举,即是为了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满足国家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打破了对优秀人才培养的专业限制,真正实现了纵向贯通与横向交叉育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程度究竟表现在哪里?
在国家、市场、社会的互动中,社会的理解、支持、认可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等人才储备不足,是否也可以理解成,社会对于高等人才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等价的地位。
市场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运作模式,更多的表现是对个人思维模式改变。
人们在选择时是理性的,追求自我效用和财富的最大化,要求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或者说付出和回报要拥有超高性价比。
所以,高等人才储备不足,与社会没有给予足够的任何和尊重有很大关系。虽然很多城市为了吸引高等人才都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但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持续需求。
从加关税升级到技术封锁,也许并不算什么坏事。回想过去,几乎每一次垄断后,都迎来自主研发的变强和创新能力的改善。
那么,这次我们的改变又是什么呢?
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