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对散兵(流浪者)间章剧情,以及玩家的一些观点的看法
前几日3.3更新,新剧情也一如既往的引起了一些讨论。作为一个轻度剧情党,在观看相关视频,寻找不同观点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对剧情本身的误解。为此,我决定尝试列出一些分析来澄清这些误解并说一说我的一些理解。下文中,我将先列出我认为的错误或待定观点,并尝试予以辩驳。欢迎在评论区予以和平讨论,对文章内容有疑问的我会尽可能给出我的看法。
ps:为方便,下文我将仍用散兵称呼流浪者
1.散兵冲入世界树过于果断,有背景交代不清或不合情感逻辑之嫌疑。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从文学创作的一个角度解答。
首先请容许我啰嗦几句,指出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许多观众不接受对剧情存在未知的部分,也就是所谓习惯了上帝视角、第三人称的叙事,进而认为存在不清楚的剧情便是不合理的剧情。然而实际上,一个合理的剧情与其部分内容的展示与否并无直接联系。就如海明威提出的文学冰山原则一样,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是一座冰山,它让你看见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正如原神大部分剧情一直以来对人物行为的直接描写,事物发展的直接描写。但同时,他的水下还隐藏着剩余的八分之七:也就是从创作者角度出发的,并没有展示出来的各种内在联系,比如行为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事件和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此要评判散兵剧情合理与否,不能简单的因为有些事没说给你听就下定论,还需要看看没给你展示的部分是否作为一种合理的内在联系能够人所推测。一旦可以,说明在事实上这段剧情依旧是逻辑自洽,并且比一些平铺直叙的描写好得多。
那么回过头来看散兵的行为。他直冲世界树的行为真的不可解释吗?结合剧情前期后期的铺垫与补充,加之长久以来散兵在各剧情的形象积累。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也许是他一时冲动不顾后果、也许是他自暴自弃殊死一搏、也许是他早有预谋但棋差一着。在我看来,这样的留白反而给了更多合理想象的空间,而想象的复杂性也恰好能对应散兵本身的复杂性。而这种想象本身并不是强行赋予的,而是从本来存在的关联中推断出的可能性。
也正是基于此,我认为并不能从部分内容交代与否直接判断剧情的情感和逻辑不合理,并且认为部分玩家所说的“背景交代不清”并不是一种错误。
这里再插一嘴:真正的背景交代不清是怎么样的呢?真正的背景交代不清是没有伏笔、没有暗示、没有可以推断事物之间关系的笔墨。举个例子,假如对高中学过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做一些修改,例如淡去“雪下的正紧”,淡去草料场的和其房屋简陋的描写,那么林冲后来出草场,去神庙的一系列行为和巧合都将十分的突兀。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称为交代不清,因为你全然不知了人物行动的缘由、事件发展的契机。
然而散兵剧情并不符合这种状况,他的扭曲性格、他的焦虑、他的向往、他的转变都在多个剧情中有所表现并展示了对应的事件,他尝试修改世界树的能力也给予了解释,而这种解释并不存在不合理。
2.散兵修改世界树是修改认知而非直接修改历史
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被打烂的瓶子和未知声音带来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散兵修改世界树是仅修改了认知,而没有对历史进行修改。而事实是整个剧情中并没有一处地方提及这个概念,哪怕是最后的神秘人说的话。从始至终,剧情内最多的是表示历史确实被世界树修改,不论是剧情的几处物证(比如论文小说的改变、散兵的服饰)还是如纳西妲口述的人证。当剧情提到“自己无法消除自己”时,旅行者的第一意识也是“消除不干净会发生什么?”仅此而已,后文也并没有提及“消除不干净意味着只修改意识不修改历史”的观点。目前关于世界树修改的结果更为形象与可能的描述是,神秘人所说的“树的晃动”或者成就名称上的“历史的涟漪”那般,对过程进行了修改,但规定的“命运”无法改变。
至此,唯一可以勉强称得上疑点的只有瓶子,以及神秘人的一句话。
然而,关于瓶子我想指出,我们并不知道世界树修改历史的具体机制。所以世界树修改历史,什么是“需要”改的,什么是“不需要”改的,我们无从得知。因此瓶子的碎裂与否目前而言并不能构成推翻世界树可以修改历史事实这一论点的论据,而可修改历史的观点却具备至少两样物证和一个人证。至于那句“历史不会被轻易改变,但人们的心会”到底意指什么,我们目前是不得而知了(也就是因为这句让我不敢完全下定论)。
在这里,我与我父亲进行了一些交流,在此提供一个我认为有趣的观点——既然旅行者本身作为降临者不会被世界树直接修改,那么当旅行者在某一刻对一些事物进行着观测,同时世界树在这一刻执行了修改操作,那么在能力层面,世界树能否当着旅行者的面修改旅行者正在“观测”着的事物呢?按这种想法思考下去,并且假设瓶子有被修改的必要,那么有没有可能,掉落的瓶子是因为旅行者的缘故而无法被修改呢?(派蒙则是因为其意识无法被旅行者观测,所以可以被修改)这种观点也可以和神秘人的说法有那么一丝对应,“你所见才是真实”是因为旅行者可以超脱世界树管辖。而正因为是旅行者,所以才是“你”所见才是真实。这个观点我愿称之为提瓦特观察者效应,在此仅供参考。
3.散兵间章对过去和未来的人物塑造以及未来的剧情构成负面影响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确实是值得讨论的一个点。所以我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的观点:有影响,但不一定负面。且听我一说:
(1)已经塑造的人物塑造是否受到世界树修改的影响?
我们首先已知在历史已经被改变的现在,部分人物本身的过去确确实实地被改变了。那么问题来了,改变了多少呢?如同有些玩家所说,“文案策划说了算”,剧情中暂时并没有展现。紧接着二个问题来了,策划说了算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但至少不意味着已塑造的角色,其本身的特质被改变,至少不意味着,以旅行者为视角发生的“未被修改前的过去”即为虚假。他们已然带给玩家的一切都已经留存在身为“降临者”的我们身上。以另一种角度看过去,这“被改变的过去”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当然,有些玩家会引出这么一层考虑——当你的过去不再是你的过去,你还是你吗?而基于这一点,玩家们有了不同程度的反应。部分玩家甚至产生了一种被背叛感,我与人物所经历的部分事件在事实上已被改变,那过去与之陪伴的我又是什么?他又还是他吗?
我不考虑对这个“我非我”的问题进行定性的讨论,这一问题或许没有定性解。到了这类主观性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玩家怎么接受与剧情怎么写没什么直接的关系。或许很快剧情就会解释,人物其实没多大改变,或者人物确实变了很多,又或者避而不谈。但考虑到这是原神自己的故事、是他所希望展现的故事。玩家的这种被背叛感是在接受了这种故事设定之后自然延伸出的情感,与人物塑造的好坏并无直接关系,不如说正是因为之前的塑造足够好,才可能产生如今部分玩家的担忧之情。
(2)世界树的格调是否因为这次剧情降低,并可能导致后文滥用世界树设定,使得剧情失控,人物塑造崩塌?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世界树的格调是否降低,取决于你认为散兵的格调有多高,取决在你的理解中的伪神是否与“可以修改世界树的神”的格调相匹配。首先有些玩家可能忘记了,散兵的伪神是在力量上达到了神明的层次,但精神层次未至,并不是伪神喊多了原先的他就没有了神的力量与权能。剧情中提到过纳西妲的猜测,他曾被赋予权能,并且或许是因为败后隐藏了比预想种还要多的力量,又或许是临时的突破,这使得他修改世界树成为可能。总而言之,散兵伪神的逼格从一开始其实就不低。同时要知道,散兵是被纳西妲许可后才拥有访问世界树的权限,也是纳西妲准许之后,与世界树的链接才被开放。这意味着一切的前提在于草神对世界树的操纵权限,世界树的格调并没有因为什么而降低,至少没有因为散兵能进去这件事而降低。
第二个问题,是否可能剧情失控。嘶,我的建议是你当面问问文案策划,你考察考察他水平你就知道他能不能控住剧情。但现在后面的剧情没出来,所以这个问题它暂时也只是个问题,是一种出于担忧情绪的疑问。并没有证据表明后面世界树设定会被滥用,剧情节奏会失控,乃至人物塑造会崩塌。并且可以发现的是,原神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是以单元剧的形式一节节的完善补充,这种塑造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世界树这类宏大设定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一来我只能说不知道,二来我觉得不会有什么人物塑造方面的重大影响。
4.散兵的罪责被推脱转移
关于这一点的讨论或许有点争议,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这个观点成立与否要看对于谁来说。显然,对于旅行者或者屏幕前不受干扰的我们,他当然无法因为在游戏内改变一定的历史来推脱过去的罪行,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他犯罪的历史依然存在。并且对部分玩家而言,他的这种罪责转移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认为从故事的角度出发,为散兵的悲惨历史补完细节是在情感上将第一位的罪责从散兵转向博士,让人将仇恨集中在博士身上,淡化散兵罪责。这里我首先想指出的是,不论编剧的目的如何,在这一阶段,散兵的罪行与责任并没有事实上的变化。并且在这一段内容里,罪责的转移从一开始就不是散兵和博士对应,而是险恶的人心这一总体性概念与博士这一具体形象相对应。
第二次则是修改世界树后历史的变动使得散兵对游戏内部分角色的悲惨身世在事实上脱离了责任。所以第二次的修改是玩家不能忍受散兵以如此方式逃避了本该承受的惩罚和责任。在故事的结尾,散兵选择接受原先的自己,并承担这份罪孽,旅行者也答应了散兵会将这一原先的事实告知其他人。但玩家们认为,哪怕散兵选择了承担,但在事实上他已经不可能承担起这些责任了,雷电五传至此不会再因为几句话再转而记恨他,但凡是受世界树影响的人也都不再会记恨他。因为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散兵从一开始就无罪。因此,从连续的角度看待散兵这一变化的过程,这构成一种事实上的责任推脱,并且不论角色本意如何。
这种说法确实具备一些道理,但我想在此将这种讨论剔除出对角色本身的讨论这一范畴。这种讨论看上去更像是对文案策划,对编剧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的讨论。毕竟对于这种责任转变本身,散兵自己并无意识,一次是纳西妲的补充,另一次是出于改变过去悲惨结局的目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所造成的结果。就剧情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任何角色的意图,对于推脱责任这一罪名,哪怕是站在我们的视角,他们的主客观也不统一,除非另加一条过失推卸责任罪。因此这一类的讨论我更愿意将其脱离出对剧情本身的探讨,至于是否喜欢剧情这样的处理,我认为就见仁见智了。
以上四点是我对一些观点粗浅的讨论,若对文章内容有疑惑可在评论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