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尝一口鲜】选手注Innerforce ZLC:窥探蝴蝶的至高制板水准

2023-06-12 15:36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普通的市场版显然已经不能引起黑马君的兴趣。我觉得,我的最终归宿应该是退隐江湖,从此不烧······因为发烧这回事,亏钱也就算了,现在很多时候测完就是骂骂咧咧的,这板子不行啊。只能降低对它们的期望。

两年前,黑马君测过选手注Vis。全网首篇详尽的,选手注Vis测评

这一次,我们迎来了蝴蝶的选手注Innerforce ZLC,编号1000出头。有一种说法是刘诗雯曾经的手板。我觉得,应该不是,但确认是选手注。它这种李菊拼花手柄也是那个时间段蝴蝶选手注的共同特征。

这板子也是十来年前的了。但保存得非常完整。敲击板身,可以听得出声音非常扎实。音调甚至接近外置碳板的。

基本参数

板面159*152mm。这是个值得留意的参数。159的长度,使得重心容易靠拍头。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Innerforce ZLC最初的板面是158,到了Innerforce Layer ZLC是157*150mm,然后吉村真晴限量、张本智和ZLC这类同样结构的是158*152mm。它们通过增大板面,来提升吃球感和底劲。板面摸起来比市场版Inn ZLC更光滑,有效防止拉丝。

这支选手注Inn ZLC的李菊拼花手柄,某些棱角看起来有点方。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手感反馈

扎实。显示出比现在的Innerforce Layer ZLC支撑感更加硬实,速度上也会更快。形变感没有Innerforce Layer ZLC那么明显。如果不看结构,你刚开始上手,都有可能以为这是个外置结构的板。这种形变感的不够明显,有可能导致:蓄力效果不够强,它虽然很扎实,但未必容易打出很强的底劲。

也就是说,这是一块速度很不错,支撑硬实,形变张力不如市场版Innerforce Layer ZLC的球板。当然,加转和爆冲还是够用的。

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扎实,但是如果对比后期普通特注的Inn ZLC以及吉村真晴限量等,选手注的这支Inn ZLC,反手位的弹性有所不如,出球的弹性、压迫感就没有那么强,显得不够有劲。

时代变迁的理解

其实,早两年的话,黑马君会觉得这是选手注的特性:因为更扎实,所以业余更难打透。加硬的内里,更适合专业选手去打。但现在,我有了两点不同的想法。

其一,扎实和硬朗是有优点的。虽然形变没那么轻松出来,但是在上旋强强对抗时,可以保持更高的稳定性。形变太大的,容易虚弹,稳定性不够。专业选手喜爱Vis、林高远ALC这种中等力量下放大感不明显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回击高强度来球的稳定性。

其二,老版的市场版Innerforce ZLC其实也是相对硬实。到了后期的Innerforce Layer ZLC,弹性确实增强了,拉球也更容易出形变了。而且,你会看得出那个纤维编织,其实新板是不同于旧板的。我们很多人说老版的Vis好,其实新板的纤维已经发生了改变。纤维工艺是提升了。我是不相信老版好。显得扎实,但太实在了,形变就不容易出来,打着费劲。如果说打颗粒或快攻也就罢了,弧圈的话,不以为然。是有个别国家队用着老码的Vis,但用着新码的更多。

更多实战检验

因为整体还是比较扎实不虚弹。所以小球还是比较听话、可控。在内置ZLC中算是硬朗的,借力打力很不错。如果刘诗雯真的用这块板子,它倒是能做到持球的同时,近台一速又快。因为小枣的拉球动作小,紧凑、简洁。

从持球深度来看,对比张本智和ZLC和小黄人Inn ZLC,它都没那么深。特别反手位的弹性稍弱。如果动作比较紧凑,啪啪啪的,它还是好打的。但比较业余的,拉球动作不够紧凑的,不太容易拉出高质量,稳定性也不一定比小黄人高。

尽管好的木头可能在减少,但黑马君始终认为:对于纤维板,纤维的工艺造成的影响在某种层面上,影响更大。也有粘合工艺的进步。可能现在球板所用的木料不一定比以前好,但工艺绝对是进步的。

这块选手注Inn ZLC如果距离现在10年以内,那工艺还差不多。超过10年的东西,有些时候,未必有后期的产品那么适应时代发展了。也许,只是对特定的球友,一些老版的球板(包括老Vis、金字CL等)管用。但是,于更多的群体而言,还是要相信工艺的进步。



【尝一口鲜】选手注Innerforce ZLC:窥探蝴蝶的至高制板水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