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手机的几个好习惯

2023-09-06 10:54 作者:老任讲透自律  | 我要投稿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我们用手机通讯,社交,付款,娱乐,工作。我们随身携带,甚至只要一离开手机就会产生不安。而我们生活中任何东西都不能过量,水是人体必须,可是短时间大量喝水,会导致水中毒。蛋白质,脂肪,碳水都是人体必须的。可是蛋白质吃多了,会尿酸高,脂肪吃多了会高血脂,碳水吃多了会糖尿病。以上三类综合超标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手机也是一样。电子屏幕看久了,会导致伤害眼睛。躺沙发床上久了,坐久了,会导致久坐,伤害腰椎脖颈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电子娱乐过度,都导致学习工作吸引力下降,进而导致人的退步。电子娱乐上瘾,还会导致晚睡,影响睡眠,导致懒得社交,进而导致人际关系变差。

 


1,第一重要的是,不要在床上放手机。不要在床边安排手机的充电器。如果只能放在远离床边的桌子上充电,那么我们就可以戒掉睡前看手机,和早上看手机的习惯。至于看时间,买个老式的闹钟,用手表手环都可以定时。

2,把娱乐时间,放在一天的最后。如果你早上起来打个游戏,刷个短视频,你会发现,一整天工作学习都提不起劲。因为,人脑是依靠对比去感知世界。和娱乐相比,工作学习的即时反馈和趣味性太弱。所以,如果早上用手机娱乐开启一天的工作生活,那么一整天,你就会过得越来越没意思。早上时,不要打游戏,不要娱乐,不要看朋友圈微博看头条。早上,最合适的是做一天中难度最高的事。我每天早上起床,先简单洗漱,再接着就是我最讨厌的运动,再去吃早餐。早餐后,就做课程写作,接着是宣传写作,学习投资,学习英语,再是阅读,最后1.5小时里,花30分钟反思,最后一小时看视频算是我的娱乐。这样过下来,你会发现一天非常轻松,即使最难的运动,其实也是5-15分钟够可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小时,不要安排太过兴奋的娱乐。比如游戏,恐怖片,动作片,以及其他能够让你情绪激动的内容。你也可以把娱乐延长,然后,最后一小时使用舒缓一点的娱乐,这样睡前安排的也不是刺激的内容。

3,把娱乐类app,放在手机的第二页,第一页放和娱乐无关和常用的,第二页放娱乐和不常用的。养成不在白天和晚上最后1-2小时前,打开第二页的习惯。这个原理也很简单,专页专用,专时专用。白天就主要用手机第一页的app,晚上最后娱乐时,才会打开第二页的app。

4,需要注意的是,我不建议白天的碎片时间,比如乘车和上厕所时看娱乐,这个道理也就是对比原理。所以,为碎片时间安排好手机app,比如微信读书,看点书,假设你的短视频app,资讯类app上的标签,都是娱乐性不强的标签,他们推送的都是资讯,学习类的内容,那么碎片时间可以看。同样,如果你微信读书来看小说,那么这对你而言,也是娱乐app,不适合白天看。这些app你可以看,但是最好放在晚上最后看。

5,番茄钟计时。在平时工作时,使用手机,进行倒计时。我常用的就是iphone的计时器,一般我会倒计时45分钟,45分钟后,我会随意休息10-15分钟。做些运动,喝水,聊天,上厕所,看远方,散步,冥想之类的。这个时候,优美的环境,接近自然的环境下,不要听任何内容的散步是最好的。可以让大脑充分放松,从而提升你下一轮时间的注意力,专注,记忆力,以及技能。

6,设备专用。我的手机,多数用来拍照,微信,电话,短信,以及其他设备不能用的app。我的ipad主要用来看书,以及外出就餐时,或者出差时使用。我还专门买了个水墨屏的华为paper,从此ipad的使用频次大幅降低了。我的台式机,主要用来写作,做思维导图,看网页查资料,做记录反思。我的电脑上有3个浏览器,1个专门用来打开石墨文档写作记录反思,1个谷歌浏览器用来查资料,还有一个360浏览器专门用来晚上最后一个小时的娱乐。不在电脑前时,我就用手机做记录反思。



7,正效果app,多设备联动。除了最后一小时的娱乐,我常用的的功能,就是思维导图软件xmind,写作工具wps和石墨,反思记录工具石墨,资料搜索用百度、微信读书、抖音、西瓜、b站。所以,我将这几个工具xmind,wps,石墨,微信读书,百度,抖音,b站,西瓜视频。在平板,手机,电脑都做了快捷设置和数据互通。比如word文件和思维导图,可以用百度网盘和坚果网盘,同步更新。而石墨,微信读书,百度,抖音,b站,西瓜视频这些app,本身就具有全平台自动同步功能。通过多设备实时同步,我就可以不受设备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点限制地使用这些正效果的工具。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记录,反思,写作。

8,微信联系人分类。微信已经成为和以前的非智能手机一样的社交工具,甚至超过以前的重要性。在以前,你朋友的联系方式很容易因为手机丢失,存错号码而丢失。但是微信不会,除非你故意删除。微信还可以看朋友圈,可以视频。所以,现代人对微信的依赖非常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软件里的广告就会增多,这也是多数人放弃qq的原因。而现在微信里的垃圾广告信息也逐渐增多。有时,你懒得删除,就不得不忍受这些广告。特别是有些人,平时也会对你发发广告,但是又没到要删除的地步,这些人也不好处理。还有就是信息太多,你会经常错过一些重要信息。而我常用的一套微信联系人分类法,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信息,又让你能够不错失重要信息。我将微信联系人按照重要程度分为5类,A不屏蔽置顶,B屏蔽置顶,C不屏蔽不置顶,D屏蔽不置顶,E删除。我从最不重要的开始说。E删除类的联系人,肯定是未来不打算联系,而且没有正面作用的人。D屏蔽不置顶,经常发广告或者垃圾信息,但是还需要联系的,这类人通常是银行或者经常去消费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我们不怎么参与联系,又不至于退出的群。屏蔽以后,我们还可以定时去看看这些消息里有没有漏掉的。其实通常的结果,都是没有。C不屏蔽不置顶,不经常联系的朋友亲人同学社会关系。他们不会发垃圾信息给我们,联系我们时,我们可以及时看到,这样就不会失去礼貌,损害感情。B屏蔽置顶,这类通常是一些消息太多的,重要关系群,我有2个这样的群。有时候,我甚至会将家里人的群也屏蔽,因为他们在工作时有很多消息但是与我都无关的,打扰我工作了,但是我会保持置顶,这样方便及时回看这些信息。A不屏蔽置顶,这类主要是亲人和重要同事的个人微信,以及人少且重要的家庭和同事群。而分类ABCDE时,你不需要特地去梳理,只要看到消息时对这个联系人处理一下即可。在一段时候以后,你的微信就会变得又清净又高效。

9,微信笔记。平时,我有什么想法,如果我不在电脑前,我就会用手机记录。如果文字长,就记录在石墨上,文字短,就记录在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上。这样,方便我在坐回电脑前后,及时归类。特别用语音非常方便,我在开车时,有时冒出什么想法,就会发送语音给文件传说助手。回到电脑前时,就可以转文字,再复制到文档里,非常高效。



10,短视频和头条打标签。现在的自媒体都可以打标签,也就是你可以打造一个身份。而自媒体平台,不像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是一个纯娱乐平台。自媒体,可以是学习平台,可以是资讯平台,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娱乐平台。在自媒体看来,你可以是18岁,也可以是38岁,也可以是58岁。而这些是可以变的。同一个手机可以是不同的人在使用。你可以从一个喜欢娱乐的人,变成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你的自媒体平台标签也会跟着改变。而让app改变标签的方法就是,点赞,收藏,分享,以及最重要的是点击不感兴趣和拉黑作者。你可以将不同的app打上不同的标签。比如我的抖音,西瓜,头条是个人成长,财经类的标签。而快手是娱乐类标签。b站则是一个喜爱旅游历史的年轻人的标签。通过不感兴趣和拉黑作者不合适的内容,以及点赞收藏分享合适内容,你可以改变你的自媒体标签。进而,你可以改变你的手机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变,又可以塑造你的行为和习惯。

11,关闭大部分通知。除了,电话,微信。手机app的通知,绝大部分都是广告,是为了让我们多用该app,这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实际上,app已经非常方便,当我们用到app,我们总能快捷地打开。那些多余的通知,会打断我们的工作学习。坏处如下:1,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减弱了专注度。2,吸引我们打开app,从而打断原先的工作学习,进而浪费了时间。3,把我们的大块时间,切割成了小块,进而失去了利用大块时间处理有难度工作和高质量思考的机会。4,打断后,重新开始工作和学习,需要耗费额外的意志力。所以除了,必要的通知电话和微信。其实其他通知,都可以关闭。至于短信之类的其他通知,可以依旧放在手机的快捷栏上,用到时,你可以方便地查看。你还可以定时去查看历史信息。你查看一段时间就知道,这些信息99%都是没有价值,都是广告。

12,在休息时关闭所有通知。设置例外联系人,告诉他们,你的睡眠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打电话。在晚上睡觉和中午午睡时,关闭所有通知,包括微信和电话。有些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你可以将重要联系人设置为例外,这个可以在勿扰模式里,添加允许。

 

通过以上方式,在我们需要手机助力时,我们可以将手机打造成一个工作学习的助手。同时,在需要大块工作学习时间和休息时,我们又不会被手机打搅。手机可以成为一个高效的工作学习助手。手机也可以成为互联网公司控制你的工具,别人一按遥控器,你就做某个动作,比如刷短视频一边点赞一边傻笑。我们可以真正掌握手机的主动权,而不是任由app背后的工程师通过程序掌握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时间,我们的人生。这样,我们就能找回人生更多的控制权。


用手机的几个好习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