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2012赛季回顾 (3)

2023-01-18 00:26 作者:临渊_Aslinger  | 我要投稿


R7·加拿大

    从欧洲来到美洲,维伦纽夫赛道也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前一年的双DRS区被认为过于超模,因此FIA决定在这一年的比赛中使用单一DRS区(发车直道上的DRS区被砍掉了),且将这段大直道上的DRS区缩短到了600米。

    法拉利在这一站对排气管的格式进行了最后一次大升级,他们从红牛/早期索伯式的风格彻底转变成了迈凯伦的格式,同时针对更强的刹车负荷也适时推出了新的刹车通风导管,据通巴基斯说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赫雷兹使用过的那个版本,在外面加了一圈包围而已(扯淡,气流出口都明显不一样了)。

你要跟我说这两个版本一样吗

    这站之前,红牛在进行排气管升级时对底板做出的一个附加升级——将立交桥通道侧面的一个开槽改为开孔之后被判违规,除此之外,摩纳哥站时红牛升级的轮轴设计也被宣布为非法(吹气轮轴的雏形,这个设计有助于刹车散热),红牛因此改回了之前的设计。

    汉密尔顿在周五的两节FP中拿下头名,瓦特尔则在周六上午回以颜色。除了传统强队迈凯伦(其实是汉密尔顿)和红牛以外,本周再接再厉对赛车进行升级的法拉利从FP来看速度也有了相当的起色,或许在正赛中能够成为冠军争夺的搅局者。

    到了排位赛,Q1被淘汰的还是经典的三家吊车尾+JEV,但这站我们看到HRT取得了一点令人欣慰的进步:德拉罗萨以半秒的优势击败了两台玛鲁西亚,西班牙人的队友卡西基扬和皮克包揽最后一排。看起来HRT在搬家到新总部之后带来的升级确实比较有成效,赛季头五场比赛还经常在排位赛的107%门槛上跳舞,到了摩纳哥和加拿大这两条特性截然不同的赛道上已经可以与玛鲁西亚掰掰手腕了(德拉罗萨限定)

    争夺Q3席位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巴顿最终以千分之八秒的优势领先小林低空飞过Q3门槛。而希望拿到好成绩的马尔多纳多在弯道上打滑撞到了护墙,虽然赛车受损不那么严重但仍然因为损坏了右后悬架而退出了排位赛的争夺。事后威队为了预防这次事故可能带来的潜在变速箱隐患索性让马球王再开了一台变速箱。

    进入Q3之后,瓦特尔继续着对排位赛的统治,德国人以超过0.3秒的优势拿到杆位,之后则是汉密尔顿和阿隆索。马萨取得本赛季迄今为止的最佳排位成绩P6,而巴顿在Q3使用红胎冲刺时表现得十分挣扎,他也是Q3车手中唯一一个没将成绩提升到1分15秒以内的。

 

    正赛,巴顿在经历了继续噩梦的周六之后选择使用黄胎起步,看起来他对红胎的感觉实在是非常糟糕。而除了巴顿,Kimi、霍肯伯格、佩大师、马球王以及德拉罗萨(怎么又是你……)都和他一样选择了黄胎起步。

    不同于上一站,这站比赛的起步阶段大家都还算谨慎,所有人都平安通过了第一个小回头弯。从发车到一停之间的比赛也没有出现太多状况,除了罗斯伯格。大概是赛车确实有点什么问题,排位赛拿了个还算不错的P5的罗斯伯格在起步之后迅速被前四拉开,第2圈DRS还没开的时候就被马萨在直道上硬生生扒掉了,之后还进一步将位置丢给了迪瑞斯塔。但马萨呢确实也有点不争气,从罗斯伯格手里拿来的位置硬是自己在赛道上打了个转连本带利全还回去了,自己一下子掉到第12名,不仅如此,他的节奏还丢得一塌糊涂,他在头三四圈的速度是冲着汉密尔顿去的,打个转回来就掉到舒马赫的水平了;另一边迪瑞斯塔虽然拿到了位置,但是无奈赛车硬件条件实在不支持他继续往前冲击,只能看着前五名越跑越远,然后自己开起了一辆长达7节车厢的高铁,火星组的巴顿、Kimi等人都被卡在了这列高铁里。

    在领跑的集团内部,虽然瓦特尔在前4圈直接带了汉密尔顿两秒多,但汉密尔顿从第5圈就逐渐跟上了瓦特尔的速度,两人之间的差距就维持在了1.5-2秒之间,而后面的阿隆索和韦伯都各自与前车有2秒以上的差距。随着比赛的继续推进,轮胎状况略好的阿隆索和汉密尔顿都开始慢慢迫近瓦特尔

    第11圈,迈凯伦通知巴顿使用红胎起步的车手已经开始因为轮胎性能下降变慢,并且要求他跟上前车。几乎是紧随着这则通知,一停的大幕在第13圈被拉开,迪瑞斯塔和舒马赫成为赛道上的前十名中最先进站的两位车手,如果排除因为spin轮胎过度损耗的马萨,这两位也是全场最先进站求变的。在塞子拔掉以后,巴顿的赛车开始显露疲态,前面的罗斯伯格和格罗斯让跑远了,没有DRS吃的巴顿迅速被Kimi拿下,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圈巴顿就进站了。再次强调一下,巴顿使用的是黄胎,这意味着迈凯伦给他的计划铁定无缘正常完成了,赛后据巴顿本人表示这次看上去过早的进站是他们周六最后调了一轮后悬挂设定,结果后胎磨损变得更严重了的结果(换句话讲就是西班牙升级之后巴顿找不准调校了)。

    第16圈瓦特尔进站,汉密尔顿和阿隆索都开始在外面最后一拼,希望能够实现overcut或者至少把前车拖进DRS攻击范围。

    这样的想法在加拿大站轮胎升温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帮助下转化成了现实。前有汉密尔顿晚一圈进站就卡在了瓦特尔之前,后有阿隆索再晚两圈进站直接接管了领跑的位置。看上去阿隆索比赛头几圈不温不火的跑法给这个阶段省下了一些轮胎,从第14圈开始我们就看到西班牙人连续做了4个1分19秒x的圈速,然后在晚汉密尔顿两圈进站的情况下,西班牙人仍然同时翻掉了之前还在自己前面领跑的二人(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仰仗格罗斯让帮忙)。

    不过前面两位遇到过的问题你阿隆索一样跑不掉,西班牙人出站勉勉强强挡了汉密尔顿大半圈,无奈老队友有DRS加持,在大直道尾端轻松地超越了自己(这还是法拉利在这个赛季已经通过招揽老熟人滨岛裕英大跨步地解决了前一年轮胎升温困难的问题后的结果)。

    超过阿隆索的汉密尔顿进入了hammer time开始刷圈,瓦特尔空有一身速度但还是因为红牛的老毛病尾速不够超不过阿隆索导致根本施展不出来,我相信阿隆索此时心中肯定有一种“好爽”的感觉。很快,瓦特尔也意识到这么紧贴着阿隆索跑对轮胎太不友好,所以也稍微放得远了一点,却不料这么一放差点就让自己结束在了阿隆索后边。

    第30圈,马球王进站换上软胎,他成为第一个软胎起步进站还算“正常”的车手(毕竟巴顿太不正常了)。到了这个时候,场上还没进站的车手也就还剩Kimi和佩大师两位,然后这两位的屁股后面是换了黄胎的韦伯,而韦伯拿他们没啥办法,因为他的尾速连瓦特尔都不如(排位赛中speed trap尾速最后一名,前面的佩雷兹尾速是第2)。

    这个时候索伯pit wall告诉佩雷兹:你还有10圈,加油跑。

    我相信韦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估计是要吐血的。不只是被前面的拦得吐血,比赛前期落后很多的罗斯伯格和格罗斯让也慢慢杀上来了。或许对韦伯来讲一个暂时的好消息就是罗斯伯格很快就从他的后视镜里消失了,当然,动动脑子就会想明白这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消息,因为罗斯伯格进去二停了。

    德国人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他通过这次更早的二停翻掉了佩雷兹和Kimi。梅奔的策略组给红牛的策略组大大地赏了一巴掌——你们觉得不进站好?我们就不觉得。

    第43圈,舒马赫的DRS出现故障无法关闭,进站二停的时间里技师们也没能关上尾翼,在勉强回到赛道上又跑了两圈之后,舒马赫被迫回到维修区退赛,这是他本赛季前7场比赛之后的第5次退赛了,也是自巴林勉强拿了1分之后的三连退,最要命的是每次退赛的原因都不一样,梅奔想帮他解决也是有心无力……

    第50圈,汉密尔顿二停,出站之后开始疯狂刷圈,这个时候瓦特尔和阿隆索如果愿意进站,比赛的前三名基本毫无疑问就是汉密尔顿+瓦特尔/阿隆索/格罗斯让三选二了,如果再考虑到格罗斯让实际上也是个一停的话,其实领奖台上的就是前面三位。

    汉密尔顿二停完成之后,他要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一件——刷圈。当然,汉密尔顿的刷圈天赋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进站速度稍微慢了点,但是绝对没有影响他的心态。3号车开始以一圈1.2-1.5的速率追近阿隆索和瓦特尔,随后在第62圈超越瓦特尔,第64圈超越阿隆索,然后一马平川地带回了自己2012赛季的首个冠军。从公关角度而言,这场胜利来得正是时候,汉密尔顿在赛前还被问及是否考虑过离开迈凯伦,当时他的回答是“我无法想象离开迈凯伦的生活”,应该说一场统治性的胜利足够打消一些媒体继续嚼舌根的想法。

    虽然历史最终证明他们嚼对了。

    对了,这是2012赛季的第7个分站冠军,7站冠军不重样的记录至今仍然完全看不到被打破的希望,甚至在可以预见的近未来或许我们都再也见不到这个记录告破的时候了。

    采取更合理的一停战术再加上天生更省胎的两台赛车最后获得了领奖台上剩下的两个位置,格罗斯让和佩雷兹在蒙特利尔各自收获了职业生涯第二个领奖台,虽然两人相比前一次登台的名次掉了个个儿,不过能站上领奖台对于两位年轻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格罗斯让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中甚至还和记者亲切讨论了自己对ps和xbox的倾向性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了修正的瓦特尔最后以第四名完赛,冲线时仅距离佩雷兹两秒。红牛可能确实受了法拉利的蛊惑(或者说被唬住了),如果瓦特尔愿意跟着汉密尔顿进站的话他这站比赛应该拿个亚军回来,不过还好,完赛名次在阿隆索前面,这也是一种赢,是小赢。

    然后就是郁闷的阿隆索了——自己这场比赛几乎没有一点失误,除了信了车队的鬼策略。我们反过来追溯一下,只要换胎不出问题,阿隆索50圈左右二停随便换套啥出来最差也是跟在格罗斯让后边混的,领奖台肯定有他一份,不至于在比赛尾声阶段一圈被人2秒3秒的追,更不至于放掉到手的领奖台位置不要,一路从第一掉到第五。

    当然我也说了,瓦特尔本来也是跟阿隆索差不多惨的,只是红牛在韦伯被罗斯伯格cut掉吃了亏之后学聪明了,哪怕到了第63圈在赛道上被汉密尔顿已经做掉了仍然把瓦特尔叫回来多进了一次,不然他的下场只能比阿隆索更凄凄惨惨戚戚,而这次额外的停站实际上确实让他赚到了至少4个积分的优势(也许是6分,因为阿隆索能防住罗斯伯格不代表瓦特尔防得住,毕竟梅奔尾速优势相对于红牛而言有点大)

    赛后Pat Fry向媒体承认了策略工作的失误,他首先承认了一停是看到汉密尔顿实在跑得太快所以临场决定的新策略,而他认的错居然是“我们本可以跟着瓦特尔进站,但这样结果也只是不会更糟糕”——合着您觉得自己临场变招做一停的想法没错?

    我测,缓口气,看了多少有点胸闷。

    我完全理解法拉利希望阿隆索去拼一个冠军的心理,毕竟这么大个蛋糕摆在面前你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确实不现实,但是我觉得在赛道上做决策真的不应该脑子一热拍大腿临时决定,而既然你们要做一停都是拍脑门子拍出来的,为什么不能勇敢一点承认自己拿不到冠军,更稳妥地完成比赛呢……

    罗斯伯格在经历了比赛开始时的挣扎之后状态恢复得相当不错,在比赛中期曾经一度领跑全场圈速,而且非常完美地执行了车队安排的战术,最终也以P6完赛,算是梅奔一个多月以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至少知道了自己的赛车在赛道上确实能发挥出竞争力。

    韦伯也算是被车队小坑了一把,本来他是有机会在罗斯伯格之前完赛的,只是在Kimi和佩大师身后浪费了太多时间,再加上车队过分谨慎的策略决定导致他白白丢了位置。

    Kimi和小林都算是靠一停硬生生把自己拔回积分区的典范,而马萨则是差点被一停死刑执行的,只是还好他的速度比较烂,车队还知道要把他叫回来,虽然最后也确实就守在第10的位置上了,但很显然如果法拉利不让马萨二停的话他估计要么最后爆胎收工要么也得掉到迪瑞斯塔后面。

    这个周末之后,汉密尔顿靠分站冠军重登积分榜榜首,阿隆索积86分落后汉密尔顿两分位居第二,瓦特尔和阿隆索的分差则缩小至1分,后面的车手里格罗斯让已经翻掉了完全不在状态的巴顿,而佩雷兹也超越了连续两站没拿分的马球王回到地球组第一。

    车队积分方面,红牛继续稳步扩大着自己的优势,目前他们已经领先迈凯伦33分,领先莲花58分。考虑到银石和亨格罗宁是红牛的传统强势赛道,而且奥地利车队前两年在瓦伦西亚和霍根海姆也有不差的表现,这个优势在夏休期前已经很难被撼动。


R8·瓦伦西亚

    所以我们回到了欧洲。

    瓦伦西亚在2011年试验了使用同一个检测点的两段DRS区之后,FIA决定学习在加拿大站的做法将DRS缩减至1个,检测点仍然位于8号弯入口,而DRS区仍然位于10/11号弯之间,只是DRS激活点比前一年向前移动了70米,FIA希望借此增加这条饱受诟病的街道赛道在比赛时的观赏性。

    红牛带来了尾翼,侧箱,排气管和扩散器的升级。周五对这些套件进行了测试的瓦特尔表现出了极佳的速度。中小车队在这里的速度似乎同样不错,威廉姆斯和印度力量都在两天的FP中有过亮眼发挥,其中马球王在FP1中抢了瓦特尔的最快成绩,而印度力量在FP2中的表现让汉密尔顿都觉得有些吃惊。这似乎在暗示我们也许会见证2008赛季以来最精彩的一次欧洲站。

    事实也确实如此。

    瓦特尔从杆位起步并且轻松带开,汉密尔顿也稳在第二位。格罗斯让在和队友以及马尔多纳多的混战当中取得先机,第三个通过T2。受到干扰的Kimi之后又将位置交给了发车相当不错的小林,他的身后则是两台印度力量以及被夹在中间的阿隆索,再之后则是两台梅奔和马萨,之后马萨又在连续弯中抓住机会拿下了罗斯伯格,印度力量开始和法拉利进行2v2的战斗。

    红牛的升级真的有奇效——瓦特尔两圈迅速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秒以上,然后在第5圈的时候已经跑到了7.2秒,看上去他又要带回一场自己在前一年已经习惯的统治级ptw。

    好了,我们暂时把他晾在前面,30几圈以内暂时没他的事了,等他疯跑吧。

    汉密尔顿没办法跟上瓦特尔,而且他也没办法甩开身后的格罗斯让,于是在开赛后不久就进入了开火车模式,从汉密尔顿到阿隆索的6个位置之间只差了不到6秒。

    马萨在第6圈试图在DRS区前动手,不过因为距离不太够加上瓦伦西亚赛道的DRS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弧线,要不顾一切地动手确实稍微有些危险,再加上印度力量这站比赛本身又是往高尾速方向调的车,对马萨和阿隆索来说要过掉前面的“门神”更是难上加难。一圈之后马萨再次尝试进攻,不过仍然差了那么一点,因为压过减速带被迫退到了后面。

    这个时候迪瑞斯塔的工程师告诉他控制轮胎温度以及采取更长的lift-coasting距离,要坚持A计划,这就很难不让人想到他们有可能要做一停了,和队友霍肯伯格截然不同的节奏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猜测的正确性,这也算是给马萨提了个醒——要动就要赶紧了。

    发车阶段之后,比赛的头10圈基本没有发生赛道上的名次变化。格罗斯让成为了第一个在DRS区之后的重刹区动手成功的车手,他抓住汉密尔顿最后没关紧的那一点缝隙钻了过去,然后迅速将汉密尔顿抛出了DRS范围。两圈之后,阿隆索在同一个地方用更强硬的方式超越了霍肯伯格,也为他本场比赛的表演拉开了大幕。

    在汉密尔顿遇到麻烦的同时,他的队友遇到的问题一点不比他少,巴顿还没跑到11圈就进站换上了中性胎,同时佩雷兹也进站换上软胎,两人的策略截然相反。一圈之后马萨进站同样换上白胎,这次进站成为了他这场比赛变成悲剧的根源。

    马球王在这个时间段因为轮胎开始衰竭遭到了Kimi的严厉攻击,并且在一圈之后被Kimi抓住机会杀进内线超越,然后又迅速被阿隆索逮捕

    第14圈汉密尔顿进站一停,这次进站也带动了第一集团的大规模一停,接下来一圈Kimi、小林、马球王和霍肯伯格相继进站,Kimi则是这批车手里唯一一个在第2个stint里继续使用黄胎的。又一圈之后阿隆索也进站一停,多跑的这一圈加上维修区更高的工作效率让他没费什么力气就翻掉了小林和Kimi,这个时候阿隆索的实际位置已经上升到第四了。

    领先的二位在第17圈最后完成一停,不过这二位由于领先优势都比较明显,所以并没有对场上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阿隆索和Kimi等人很快就遇到了硬胎起步的舒马赫和韦伯(当然还有个夹在中间的小塞纳),在瓦伦西亚这样狭窄的街道赛上开火车就比较要命了。当然,这是一般情况。

    西班牙人很快就向我们证明了为什么他能在2012赛季前七场比赛之后被各大媒体赞为当赛季最稳定车手甚至最佳车手——第18圈T2阿隆索依靠软一档的新轮胎优势晚刹车外线生吃好友韦伯,然后在DRS区收拾掉了小塞纳,半圈之后面对老对手舒马赫时仅纠缠了两三个弯角就完成了最后的超越,这一轮超车秀也成为了西班牙人职业生涯最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一。

    阿隆索的超车看上去好像蛮轻松的,不过后面的老莱就没这么轻松了——舒马赫已经编成了一列十节车厢的高铁。

    第20圈,韦伯被Kimi过掉之后迅速进站,显然是觉得在这列高铁里继续浪费时间不值得,作为火车头的舒马赫也如同使命完成了一般同圈进站,Kimi眼见最大的阻力消失了迅速动手超过了小塞纳。冰人这么一动扰乱了整个车阵,后面的小林在打算跟着Kimi毛一个位置的时候被没注意身后的小塞纳关门,小林的左侧前翼严重受损,小塞纳则被小林的前翼划爆了轮胎,两人的比赛几乎都因这次事故被毁。

    科瓦莱宁和维尼在缠斗中发生了一次堪称业余的碰撞,各自有一条轮胎爆胎,而维尼的爆胎尤其严重——他的右后胎不停地往赛道上掉大条橡胶碎片。维尼赛后因为这次非常业余的撞车被罚下场比赛退后10位发车,同时还因为爆胎之后往赛道上不停播撒碎片的行为被认定为危险驾驶,被额外罚了25000欧。

    这次事故也引发了本场比赛的第一个安全车。在这个黄黄白/黄白白的二停窗口差不多正好来到(实际上黄白一停的窗口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的时候,大家纷纷选择进站。

    然后,大家意料之外但又有那么点意料之中的情况出现了——迈凯伦还算稳定了那么两场比赛的p组又开始发威了,虽然在前一次进站给汉密尔顿完成了一个2.9秒的超快进站(按照当年的标准进3秒就已经可以算快了),但这一次p组决定整个大的:前胎在换上去还没紧螺栓的时候前千斤顶滑掉了,不仅如此,备用千斤顶也没完全把车子顶起来,最后还是左前换胎组的一位技师用手抬了一把才让螺栓正常上紧。汉密尔顿因为这次整活进站(14.1,比法拉利的13.1还夸张)损失了大量时间,他不仅对阿隆索损失了位置,而且甚至掉到了Kimi后面,这为他在比赛末段遇到的悲剧也埋好了伏笔。

    第34圈,安全车撤出,比赛重启。前半程比赛杀红了眼的阿隆索立刻抓住rolling start的机会紧逼格罗斯让,即使法国人的前翼已经探到了F2012的破风板附近阿隆索也没有退缩,以一次极其坚决的超车上升到了第二位。在稍微靠后一些的地方,汉密尔顿也抓住机会超过了Kimi上升到实际上的第四位。

    而马萨兄,很抱歉,又要被拉出来当反面教材了——他在超越小林时被日本人创了出去(当然责任并不在马萨,小林也在赛后被罚了下一场的5个发车位置)。日本车手在本场比赛连续遭受两次撞击之后选择退赛,而马萨的右前轮也爆胎了,不得不进站更换。

    然后全场的气氛突然被推向了最高潮——瓦特尔赛车上的交流电机出了问题,被迫停车退赛,阿隆索舒服地接管了领跑的位置,西班牙人只需要顶住格罗斯让最后几圈的进攻,他就能在主场获得一个难得的冠军,毕竟他上一次主场夺冠还是遥远的2006年巴塞罗那。

    这个时候估计大家都没有注意,舒马赫和韦伯这两个执行和场上其他人都不一样的战术的老同志已经悄悄爬到了第5和第6,到这个时候他俩的第二套轮胎也用得差不多了,在被马球王和两台印度力量相继超越之后韦伯和舒马赫先后进站,此时两人位于积分区门口的位置,按照正常的比赛走向他们大概能拼一个第7第8的位置。

    可惜这场跌宕起伏的比赛注定不可能往“正常”的方向发展。第41圈,格罗斯让在形势一片大好的状态下突然遭遇了和瓦特尔一样的问题(真不愧是同样用雷诺引擎的好兄弟,出问题都要出一样的),阿隆索瞬间就逃到了安全区。更何况在格罗斯让退赛之后,阿隆索后面的直接竞争对手变成了轮胎问题很严重的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可能是为了报答阿隆索前一站在加拿大帮他做掉瓦特尔的恩情,他也帮阿隆索很好地守住了Kimi,直到最后几圈汉密尔顿的轮胎衰竭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为止,而这个时候阿隆索早就已经跑到芬兰人可能的攻击射程以外了。

    稍微后面一些的集团里,换上了新软胎的舒马赫和韦伯正在大杀四方,小塞纳、巴顿、佩雷兹和两台印度力量先后被围场里最年长的两位车手超越,显然,比赛的混乱让他们二位的策略得到了超出预料的发挥空间,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上升到了第5和第6。当然,后面还有额外之喜。

    比赛第55圈,Kimi长久的忍耐终于得到了回报,抓住机会超过了汉密尔顿上升到第二。倒数第二圈,轮胎严重衰竭的汉密尔顿被马尔多纳多追上,委内瑞拉车手在T1与T2之间首次尝试了进攻,未果之后又在T13吃外线打算强行挤回赛道,这次稍显无理的操作直接把在内侧的汉密尔顿铲上了护墙,潜在的12分直接清零的汉密尔顿气得直接把方向盘扔了出去。

    马球王虽然损失了自己的前翼但很幸运的仍然能够继续比赛,在掉了一个大零件的情况下,他仍然驾驶着这台FW34见到了格子旗——而且位于第10名冲线意味着他还有1个积分。

    当然,赛后的调查中马尔多纳多因为在撞车前四轮已经出了白线强行挤回赛道(按照干事的说法就是不安全返回赛道)才导致了碰撞而被干事加罚了20秒,不过他也没什么损失,反正就是1分。

但正好是因为这次事故,舒马赫和韦伯双双上了两个位置,舒马赫更是收获了自己回归F1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领奖台,他以43岁5个月的高龄成为了1970年布拉汉姆之后年纪最大的登台车手。阿隆索、Kimi、舒马赫三代法拉利一号车手与他们共同的熟人斯戴拉在领奖台上四人同框的场面也戳中了不少车迷的泪点,这大概是很多铁佛寺的青春吧。

    思路独特的迪瑞斯塔虽然在比赛末期也遇到了轮胎衰竭的问题,但实际上只让罗斯伯格抢了一个位置,他自己还能够在第7位冲线,而赛前被大家公认为最有可能一停的佩大师在比赛末期遇到了比迪瑞斯塔严重得多的轮胎问题,最后只收获了两个积分。

    积分区的最后一席在赛后虽然出现了变动,但还是属于威廉姆斯的。小塞纳虽然撞了小林一把,但最后还是从场上的最后一位杀回了积分区边缘,并且最终因为队友被罚时递补了最后一个积分区的位置。

    积分区里还有个人差点忘了说,那就是被马萨盯了大半场的巴顿。长期遭受轮胎问题折磨的巴顿在这场比赛的最终成绩居然还算能看(相比前三场),迈凯伦一方面还要继续在调校方面帮巴顿找找感觉,另一方面他们也要看看在英国站的大升级会不会让巴顿好过一些。

 

    很遗憾的,这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成为了瓦伦西亚街道赛的绝唱。虽然2010和12赛季的比赛过程都还算精彩,但由于其布局古怪且没什么明显的超车点,车手和车迷们都对这条赛道颇有不满(我在游戏里倒挺喜欢这条赛道的),再加之当年西班牙深陷财政危机,因此在当年续约承办合同时西班牙方面给出的方案是瓦伦西亚与巴塞罗那轮流举办西班牙站。

    和命途多舛的纽伯格林赛道一样,瓦伦西亚赛道也在半途退出了承办合同,而且不同于20赛季临时回归顶了一站的纽伯格林,我们再也没能见到瓦伦西亚赛道回归F1版图的一天,目前这条赛道的部分区域已经差不多变成了废墟,个人对此深表遗憾。


R9·英国

    回到英国,许多中小车队终于迎来了升级的机会——一方面对于他们来说升级套件的研发周期会比较长,到这个时候差不多正好;另一方面,大家的总部都在英国,物流方便又便宜。比如在瓦伦西亚被小牛先后一对一带走之后,卡特汉姆就宣布在这一站对CT01的底盘进行了一些升级。同时,玛鲁西亚也在银石为他们的赛车带来了重大升级,俄罗斯车队称这是他们自2012赛季开始放弃纯粹依靠CFD的研发以来“第一次正确的在风洞中产出的更新”。

    不好意思吐槽一句,理查德布兰森当年的建队方针真是害人不浅。

    但这次升级是有试车手的鲜血相伴的——在这个周末之前,他们的试车手德维罗塔在杜克斯福德机场对比赛前一周对这款升级后的MR01底盘进行直线气动测试时遭遇严重事故,车手本人颅骨骨折,右眼失明且失去了嗅觉和味觉。虽然她没有直接丧生在这次事故当中,但事故的后遗症最终还是带走了这位女车手的生命:2013年10月11日,德维罗塔被发现死于塞维利亚的酒店中,公布的死因为神经损伤导致的心脏骤停,这正好是她伤愈复出后首次与公众见面的一周年纪念日,距离她的结婚典礼仅仅过去了三个月。

 

    周五下了一天的雨打乱了大多数车队的测试计划,迈凯伦本来打算这站就装车的大型升级中的一部分也被迫搁置了。更惨的是倍耐力——他们本来打算让车队在FP1测试一款新配方的硬胎,以决定要不要在2012赛季后期将现款硬胎替换掉,当然,这个测试也没能进行。

    由于雨实在比较大,大多数车手都选择不上赛道冒险,另一方面还能省省轮胎,为数不多几位上去试试手的哥们儿基本上都和护墙进行了亲密接触,。

    FP3终于迎来了干地,虽然仍然有天气预报可能会下雨的警告,但是已经损失了一整天测试时间的车队们耽误不起,大家开始各自带着任务上赛道跑里程数了,最终阿隆索以第一的身份结束了FP环节。

    上午没来的雨最终在中午光临赛道,排位赛在湿地环境中开始,而且由于天气预报显示还会有更大的雨到来,所有人都开始慌慌张张地在赛道上刷圈,即使赛道的交通状况一塌糊涂。当然,糟糕的交通状况总会催生做不了圈速的受害者,比如巴顿就一直没在赛道上找到什么合适的空间开始飞行圈,最后以第18的成绩被淘汰了。

    Q2期间雨势继续加大,在比赛还剩6分钟的时候直接被赛会出示了红旗叫停。足足一个半小时后比赛才重新恢复,但车手们几乎只有时间做一个飞行圈了,而且他们还需要在半雨胎和雨胎之间进行选择。最终半雨胎被佩雷兹证明是不适合当前赛道状况的,墨西哥人以Q2最后一位的成绩结束了排位赛。

    进入Q3之后,我们迎来了传统的湿地刷圈环节,阿隆索最终拿下2012赛季的首个杆位,他在积分榜上最大的竞争对手韦伯落后不到百分之五秒获得第二,之后是老车王舒马赫,瓦特尔和阿隆索的队友马萨。


    前两天大半时间都在下雨的银石赛道在周日终于放晴,不过变化的天气条件并不至于让铁佛寺们太过担心——毕竟阿隆索在FP3难得的干地时间里就做出了最快圈速,至少能有些信心。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阿隆索和汉密尔顿居然在周日选择了硬胎作为起步轮胎,他们也是前十位的车手中唯二的硬胎起步车手,显然他们打算在赛道上多留一些时间以防降水再次光顾赛道。

    阿隆索的起步确实受到了硬胎更差的抓地力的影响,不过他的切线防守非常凶狠,直接把韦伯从内线逼到了外线,后面的诸位也因为头排哥俩的交叉线没能做出继续向前获得位置的尝试。马萨作为赛季迄今为止在起步阶段上升名次最多的车手,在这里继续着自己亮眼的发挥,他超过瓦特尔拿到了第4,德国人则被迫要和身后的Kimi进行缠斗。

    排位赛成绩不佳的格罗斯让在起步后很快受到了印度力量的攻击,主场作战的迪瑞斯塔虽然超过了格罗斯让但没能甩开他,两人在惠灵顿直道上发生剐蹭。英国人的右后胎爆胎之后虽然换了轮胎坚持了一圈,但最终退赛;与此同时,格罗斯让的前翼端板损坏,也被迫进站更换。

    马萨在进攻舒马赫时被老大哥影响了节奏并马上被瓦特尔缠上,巴西人不得不马上放弃了进攻舒马赫的想法并且专心投入防守。不过很快瓦特尔再次被Kimi抓到,卫冕冠军也无力再向前进攻,第3到第6的四位车手开始了两两厮杀。

    和阿隆索一样选择硬胎起步的汉密尔顿没几圈就遭到了佩大师的攻击,英国人向车队报告说自己难以跟上前车,他的圈速确实也有点难看——连续几圈比小塞纳还慢。幸好迈凯伦还是挺乐观的,他们很快跟汉密尔顿回报:“你的速度不比前面几辆车差,领跑的阿隆索用的是硬胎”

    为什么不比前面差,是因为前面至少有四台车在捉对厮杀;为什么单独把阿隆索拎出来讲,是因为阿隆索就是唯一一个在汉密尔顿前面还稳定比他更快的……

    第11圈,瓦特尔率先进站换上硬胎试图undercut,这个战术相当有效,通过这次undercut他不仅甩掉了一直进攻他的冰人,还翻掉了本来在他前面的马萨和舒马赫。

    一圈后佩大师强硬防守试图内线超车的马球王,谁都知道球王杀起兴了是什么状态——两位南美车手互不相让,结果马球王因为推头表演了一个双人华尔兹。佩雷兹陷入草地退赛,而马球王则重现了上一站的神奇表演:献祭一个前翼让对手退赛,保证自己还能接着开。

    当然这次的情况比瓦伦西亚的时候更差一些,毕竟他刚刚进过站,这次相当于直接被罚了一个stop and go。

    第15圈韦伯进站换上硬胎,一圈之后阿隆索有些出人意料地同样选择了进站(毕竟他是拿硬胎起步的),他的第2个stint将继续使用硬胎。韦伯提前进站的这一圈削掉了他和阿隆索之间将近3秒的差距,这也体现了在银石的undercut威力之巨大。

    阿隆索在出站之后不久就追上了还没进站的汉密尔顿,两人进行了大概两圈的攻防,F2012在DRS区里开着DRS还没能完成超车,甚至在已经基本完成超越之后被吃着尾流的汉密尔顿反超,直到旧发车区时阿隆索才成功抛开这台对他来讲有点烦人的迈凯伦。之后他的领跑之路没再遇到什么阻碍,直到第37圈末尾他进站二停换上软胎。

    不过韦伯对硬胎的适应性显然不如队友那么好,即使阿隆索在前面和汉密尔顿斗了两三圈,他和阿隆索之间的差距仍然变回了5秒,同时还被队友追近了一些距离,但是经验丰富的澳洲人很快稳住了阵脚,之后他与前后车的距离都基本保持了稳定。到了二停之后,韦伯终于开始发威,澳洲人在第三个stint的头几圈跑出了比队友更好的成绩,即使到了比赛末段仍然保持着极好的节奏并最终超过了轮胎更差的阿隆索。

    阿隆索因为前两个stint都用的硬胎而且给最后一个stint留的距离稍微有点长(15圈),所以到了比赛末期情况肯定会比较差,但是法拉利其实也不知道这个“比较差”具体会在哪个时间点到来,又会差成什么样子。

    更想不到的是软胎的性能真的烂成了一坨,阿隆索在出站之后的速度根本提不上来,不仅身后的两台红牛快过他,后面的队友马萨也比他快0.6-1秒(两个人的最后一个stint长度相同)。阿隆索虽然已经尽力防守但是无奈韦伯的轮胎状况比他好太多,西班牙人只能放过自己的好友,目送他三年内第二次登上银石赛道的最高领奖台,他自己最后没被瓦特尔追上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比赛末段又一次经历了牢狱之苦的阿隆索心里肯定多少有些不爽,不过好在这次充其量只是个加拿大的轻量复刻版——毕竟最后只丢了一个冠军(双重意味)。如果我们稍微复一下盘就能想明白,其实法拉利输就输在起步用了硬胎,而法拉利的第一段硬胎实在是用得太短了(16圈硬胎可以说是短得异常了),而软胎在这里实在是不好用,安排一个尽量短的黄胎stint很重要,这两个因素正好冲突。

    那如果跟着场上的大部队跑正常的黄白白二停一定就能拿下冠军吗?我个人认为比较难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阿隆索需要在和韦伯轮胎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至少把他拉出3秒以上防止红牛出招undercut(就别要求法拉利提前求变了,指不定变出什么蠢招来),即使F2012已经在过去四站比赛的升级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达成这个目标还是比较艰难的。

    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采访资料,但我觉得跟着韦伯进站防undercut可能还是车队策略组拍脑门子临场拍出来的坏主意,而且他们还是没有吸取2010年阿布扎比的经验——当年达蒙希尔(不好意思我不是很确定是不是希尔,但应该是他)在阿布扎比赛后曾经怒骂法拉利:“你们应该拿下第五名,而不是拿下tmd马克韦伯”,这句话到了一年半以后的银石仍然适用。克里斯戴尔虽然被调去了FDA主管青训项目,但他的精神长存在法拉利p房中。

    当然这站比赛对法拉利车队来说应该是比较满意的,第一阿隆索在比赛前期的表现证明他们的升级一来找对了方向,二来成效颇为明显,至少领跑的情况下还能甩开红牛一段距离;第二,马萨也成功从前几站的低迷中走了出来,在这场比赛中不仅贡献了一些精彩的攻防,而且长距离速度也不弱,即使到了最后仍有余力防住莲花,这个第四对马萨的意义远不止赛季个人最佳成绩那么简单。

    和阿隆索同样使用硬胎起步汉密尔顿情况也比较惨,虽然迈凯伦的思路完全正确,将第二段软胎的使用里程尽量压缩了,而且也跑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进站窗口,但到了第3个stint他就完全无法拿出速度了(他在干净空气里的速度还不如里卡多),整场比赛跑下来他的完赛名次只比发车顺位提高了一位,而且还是拜马球王撞车所赐。迈凯伦可能需要帮汉密尔顿再找找问题了,想想迈队的工程师们也真是累得慌,刚帮巴顿搞了点起色又要去帮汉密尔顿找问题……

    这场比赛表现最出色的车手是格罗斯让——比赛第一圈就卷入事故的法国小将最后居然一路杀回了第6位而且距离前面的队友只有不到7秒的差距,很难想象如果他正常跑完全场比赛能够拿到什么名次。

    对格罗斯让身后的舒马赫来说这场比赛也是很正面的,老车王在继上一站拿下领奖台之后再次收获积分,与此同时队友罗斯伯格则整场都被卡在后方集团当中脱不开身。在夏休期逐渐迫近之时,这些分数对舒马赫潜在的续约谈判是相当重要的筹码(相比之下对车队来说这些分数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梅奔当年就是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里)。

    其实巴顿应该也对比赛结果比较满意,虽然在主场的成绩还是不怎么地,但他本来就是银石苦手,直到退役都没在主场上过领奖台(没错,09年他都没上领奖台)。依靠车队的策略以及自己稳健的驾驶从第16位发车收获一个积分。至少证明这次大升级不像西班牙那次升级那么不顺他的手了,之后的比赛中应该会拿出更好的表现。

    赛后,马球王因为邀请佩雷兹跳双人华尔兹被罚了10000欧元,在p区里撞了自己车组成员的小林则因为这次“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驾驶行为被罚款25000欧元。

    这场比赛的赛后采访环节也开创了一个先河——不同于以往赛后颁完奖再统一前往news conference room进行赛后采访与新闻发布会环节,车手们这站比赛首先在领奖台上接受了斯图尔特爵士的采访,然后再前往新闻发布会厅进行专门的媒体赛后采访环节,这种形式的赛后采访一直沿用到了18年中国站。


R10·德国

    由于2011年的德国站是在纽伯格林进行的,所以2012年是倍耐力轮胎首次造访霍根海姆赛道。这站比赛是汉密尔顿的F1百场里程碑,同时也是小林可梦伟的第50次F1出战。

    迈凯伦继续进行了前一周在银石没完成的升级——这一站他们升级了侧箱,刹车通风导管和新的排气管出口设计。萨姆迈克尔对这次升级的效果比较有信心,而两节干地FP时迈队的成绩确实不错——FP1巴顿和汉密尔顿包揽1-2,而且两位车手的成绩把排在第三的阿隆索甩在了0.7秒以外,虽然我们常说FP并不能作为排位赛和正赛表现的绝对指标,但是这么大的差距就很能说明问题了。FP3英国双雄的表现虽然没有那么强劲但是汉密尔顿仅落后阿隆索不到0.1秒(巴顿没测单圈),相信二位车手也对这个周末赛车的表现有一些期许。

    而尤其有意思的一点是迈凯伦在新的排气方案中借鉴(说难听点可以叫抄袭)了F2012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居然对改善巴顿的表现非常有效,看来我们需要为法拉利正个名(笑)

    莲花车队在周五练习赛后发现格罗斯让赛车的变速箱存在隐患,故对其进行了更换。罗斯伯格和韦伯也在赛前更换了变速箱,三位车手均被罚退五位发车。佩雷兹由于在Q2阻挡Kimi与阿隆索同样被罚退五位


    正赛日天气很不错,阳光明媚的同时气温还不太高,只有21°C,赛道温度约30℃。这样的天气被认为利好迈凯伦和莲花

    由于韦伯受罚,阿隆索身后是三位主场作战的车手——瓦特尔,舒马赫和霍肯伯格。但考虑到舒马赫其实花了相当大的力气才挤进Q2,大家都很怀疑他实际上采用了雨地调校(实际上确实应该也是的,正赛车载能看出他的悬架肉眼可见的比其他人更软)。反过来讲,Q2和Q3的雨势也影响了迈凯伦和莲花。巴顿和汉密尔顿分列P6/P7,莱爷在Q3的成绩是最慢的,而格罗斯让甚至没有进Q3.

    阿隆索的起步表现一如既往的好,迅速远离了瓦特尔,前四名的位置暂时没有变化。前一天在雨地中有不错表现的马球王则稍差一些,在经过T1之后很快就被巴顿超过了,韦伯则在发车瞬间超越了汉密尔顿上升到第七。

    马萨在起步阶段追尾了一台小牛,被迫进站换鼻子,小塞纳莫名其妙的爆胎并且进站更换。格罗斯让在第一圈也遇到事故损坏了前翼更换。

    汉密尔顿左后胎爆胎进站,更不幸的是他是在发车直道上爆胎的,这意味着他需要开一整圈的三轮车回p区,其间他非常丧气地跟车队说了一句“就这样吧,我觉得该退赛了”。但车队显然没同意让他退赛,英国人换上硬胎之后又回到了赛道上继续比赛。

    瓦特尔在两圈之后迅速跟上了阿隆索的节奏,他紧跟在西班牙人身后寻找机会准备动手。

    巴顿显然感觉升级后的MP4-27比较顺手,第8圈他就上到了第4,开始追击舒马赫。

    第11圈迪瑞斯塔进站换上中性胎,英国人成为了场上的进站标杆。一圈之后Kimi也进站一停,但是他选择换上的是另一套软胎。第15圈舒马赫进站,他和Kimi做出了相同的选择——第2个stint继续用软胎跑。早几圈进站的霍肯伯格虽然已经完成了undercut但是很快就被舒马赫重新拿回了位置,不仅如此,Kimi还跟着老同志偷了一个位置,年轻的德国小将连续被三位世界冠军超过。

    在后面打得火热的时候,阿隆索和瓦特尔还在前面享受着领跑的乐趣,而且他俩也没有紧迫的进站需求——在阿隆索第18圈进站前,场上比他们快的只有佩雷兹和巴顿两个人。

    第18圈阿隆索率先进站换上白胎,瓦特尔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晚进站还有没有可能cut掉阿隆索。当然,红牛要考虑的问题绝不止这一个,因为晚太多了的话进站窗口就不一定再有了。

    阿隆索虽然很精准地卡掉了小林,给自己留出了干净的进站窗口,但是瓦特尔就需要当心自己的圈速下降是否会导致轮胎更好的小林让自己不能安全的进站了。更要命的是小林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轮胎状态来了,他开始加速了。当然,这一加速差点把瓦特尔加出事,德国人第21圈出站之后正好被小林卡住了,不过好在日本车手比较识相,瓦特尔拿到DRS之后小林防守都没做(也有可能是没有余力防守了,毕竟他还没进过站)就把卫冕冠军放跑了,这圈结束时他顺势进站了,之后通过这次overcut翻到了第10。

    Kimi在进入第2个stint之后已经悄无声息的跑到了第4,E20对轮胎更友好的特性再次开始发威,芬兰人的速度在软胎撑过15圈之后丝毫不减,是场上仅次于巴顿的第二快。

    阿隆索在瓦特尔超越小林之后又一次逐渐感受到了德国人带给自己的压力,但瓦特尔除了T6以外也找不到太好的跟近-攻击机会,在大直道(或许也不能叫“直”道)上有DRS的时候还是跟不上阿隆索,RB8开着DRS的尾速也就比F2012快个4-5公里。

    这两位缠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巴顿慢慢追上来了,而且同时还遇到了个绝好的帮手:二停之后被套圈的汉密尔顿过来了,而且就死死咬住瓦特尔不走了。

    不知道英国人脑海里是不是在回放08年瓦特尔在巴西的高光时刻差点搞没了自己的年度冠军的事情,又或者他只想在本场比赛遭遇厄运之后出一口恶气,反正他义无反顾地对卫冕冠军动手了。没有DRS的瓦特尔在尾速天然占优的MP4-27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虽然他尝试着稍微封了一下路线,但是汉密尔顿还是在T6完成了超越,然后冲着前面的阿隆索马不停蹄地杀去,气得瓦特尔只能在后面直挥手。

    三圈之后,汉密尔顿开始攻击阿隆索,不过连续两三圈进攻未果之后他就选择吊在西班牙人后面不走了。

    第40圈巴顿进站完成最后一停,这次迈凯伦的进站效率非常高,迈队的车组只用了2.4秒就给巴顿完成了换胎,这个成绩即使放在2022赛季也是一次非常标准的快速换胎了,出站之后巴顿开始猛刷。一圈之后阿隆索和瓦特尔同时进站,很不幸的,这次瓦特尔没能逃过巴顿的undercut(巴顿的出站圈快得吓人,比瓦特尔和阿隆索快了2秒以上),汉密尔顿的反套圈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功帮到了队友。在比赛的最后25圈中阿隆索需要同时承受巴顿和瓦特尔的攻击,如果按照加拿大和英国的经验来看,阿隆索可能会在最后几圈遇到轮胎衰竭问题缴械。

    第58圈,汉密尔顿在被折磨了大半场之后终于选择退赛,英国人的百场里程碑变成了里程悲。

    之后的比赛中阿隆索、巴顿和瓦特尔虽然各有失误但总的来讲还算相安无事。但是到了比赛最后迈凯伦这站给两位车手安排的低下压力调校开始给巴顿带来麻烦,第65圈开始巴顿的圈速迅速下滑,一圈之后瓦特尔就在T6的赛道外强行超越了巴顿,巴顿对此比较不满并且希望车队找FIA举报,车队也告诉他“FIA是知道的”。比赛在这一次小事故的影响之下迎来了格子旗。

    阿隆索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这是他的F1生涯第30场胜利(也是倒数第三场),他也成为了2012赛季第一个赢得三场比赛的车手。

    瓦特尔在赛道外超越巴顿的行为最终被认定为不当获利,在完赛之后被加罚20秒,从第二掉到了第五,巴顿拿回了自己本已经丢掉的亚军,Kimi也递补登上领奖台。

    舒马赫虽然因为雨地调校导致轮胎磨损过于严重,被迫多进一次站掉到了小林和佩雷兹的后面(而且最后还没吃到瓦特尔被罚20秒的红利),但也正是因为最后上的这套新软胎而收获了他F1生涯第77个,也是最后一个正赛最快单圈。

 

    赛后积分榜上阿隆索重新拉开了和本场比赛全程隐身的韦伯的差距,这一次西班牙人的领先优势已经达到了34分,下一场就算他不拿分自己也能带着积分榜领头羊的身份进入夏休期——上一次他拿到半程冠军还是遥远的2006年。这样的优势想必也能让法拉利的研发团队以一个相对轻松的心态对F2012进行进一步的升级研发。

    被罚掉了亚军的瓦特尔在积分榜上仍然没能超过队友韦伯,不过他们的分差已经缩小到了两分,考虑到前两年红牛在对待两位车手时拿出的态度,韦伯一定希望自己在下一站比赛中尽量多的拿到分数,而且一定要在队友之前完赛,这样才能确保车队对自己有最低限度的支持。

    无论是本场比赛状态回暖的巴顿还是跑得很无聊但最后捡便宜上了领奖台的Kimi在积分榜上都提升了自己的位次,Kimi目前距离韦伯只差25分——一个胜场的距离,而巴顿则暂时超过了发挥不稳定的法国小将格罗斯让,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这两站状态同样有问题的罗斯伯格。

    本场比赛临场做得最好的车队是索伯,无论是车队策略还是战术执行都做到几乎完美的小林在收获了本站比赛的第4名之后已经在积分榜上翻掉了马球王,开始向自己的队友追近。

    车队积分榜上,连续两场释放积极信号的法拉利保住了自己的第二位,并且将和红牛的分差从64分缩小到了53分。迈凯伦也依靠巴顿的亚军反超了莲花(两边各自都有一位车手没拿分),第2-4位的争夺在夏休期之前仍将有变。


【历史】2012赛季回顾 (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