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相,智谋堪比诸葛亮,影响宋朝三百年!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好多谋臣能士,比较出名的有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宋朝的能臣,他的才智权谋甚至超过上述这些著名的谋士,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编辑
他叫赵普,出生于北京,后来因战乱,举家迁到洛阳。他的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曾经当过地方官,所以赵普应该算是一个正宗的官二代了。赵普为人淳厚,沉默寡言,却极富智谋。在后周时期,赵普曾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看中,留在府中当幕僚。刘词死后,给朝廷留下遗书,举荐赵普。当时,柴荣正命赵匡胤在全国网罗人才,赵普自然而然成为赵匡胤身边的重要谋士。柴荣死后,赵普成为陈桥兵变的重要谋划者和参与者,帮助赵匡胤登上帝位,自己也因辅佐有功,成为开国功臣。

编辑
宋朝建立以后,为谋求国家长治久安,他向赵匡胤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杯酒释兵权”很好的解决了五代时期兵将以下犯上的恶习。在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赵普一直扮演着重大战略方针的参与者和提供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最后他被赵匡胤任命为宰相,位极人臣。后来,赵普开始收受贿赂、谋求私利,被政敌告发,赵匡胤大怒,将其宰相职位罢免,调出京师任地方官。

编辑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帝位。赵光义继位后,赵普遭遇政敌卢多逊更强烈的诋毁和打击,为保全家人和自己的性命,赵普请求入朝。大家都知道,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一直存在太多的疑点,这也是一直困惑他的问题,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嘛!然而,赵普通过编织一个金匮之盟的美丽谎言,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到了赵光义的赏识,重新任命他为宰相。之后,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骄奢恣肆,蓄意谋反,赵光义命令赵普处理这个棘手的案子。赵普迅速搜集证据,最后将赵廷美一党一网打尽,完成了任务,也解决了皇帝的隐患。狡兔死走狗烹,完成任务以后,赵光义以赵普年龄太大,处理国家政事太过操劳,所以收回了宰相职权,安排他养老。

编辑
公元979年,赵光义攻破太原,北汉皇帝出城投降,北汉灭亡。北汉灭亡后,赵光义借胜利之师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由于赵光义急功近利,贪功冒进,对敌国认识不足,率疲惫之师深入敌境,最后在高粱河被辽军大败。公元986年,宋太宗为报高粱河之辱,御驾亲征燕云十六州的首府——幽州。正当进退两难之际,赵普抓住时机,提醒宋太宗长期在外打仗,谨防兵久生变,请宋太宗速速班师回朝。宋太宗回朝后,对赵普的进言进行嘉奖。这个时候,赵光义的两个儿子也极力推荐赵普,最后,赵普第三次被任命为宰相,直至最后71岁,死在自己的位子上。
古代的谋士很多,真正寿终正寝的少之又少,而真正能三次出任宰相的,估计就是赵普了吧!他的政治思想,官僚制度,治兵理论,影响宋朝三百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