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地名溯源 : 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的存在,让留住嘉善这座城市特有的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基因”成为了可能,也为传承和延续嘉善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打造嘉善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条件。东门大街的存在,更是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一份珍惜这座城市的情怀。 东门大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留存着我们这座城市最为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据《嘉善县志》记载,大街始建于宋代,清代称东市大街,1930年改名东门大街,1995年改名中山东路。东门大街的老房子大多建于民国时,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人们在此学习、生活和工作,这里有黄菊故居,这里培养出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家黄涌泉,这里走出了改革开放后我县第一批考入大学的陶家知青大学生……
魏塘是嘉善县境内最早建置的镇,在北宋时期,已经是繁华的生活商业聚集地。明宣德五年(1430年),嘉善置县时定为县治。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浙北地区手工业市镇中的棉织业代表。东城门外的大街,在明、清两朝历代的志书中,名之为“东市大街”。无论是在建县筑城之前,还是之后,东门大街始终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贸之地。
我们现在所谓的东门大街,其实已经不是原来的“东市大街”,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东门大街。现在的东门大街,其实指的是在本世纪初,开展旧城改造和中山路(原来的县前大街为主)拆建时,保留下来的东门大街的一部分。 现存的东门大街东西向全长650米,中间跨越日晖桥港,大街南侧地块平均宽33米,北侧地块平均宽115米。街面原为石板路面,现为水泥路面,最窄处2米,最宽处4米,平均宽3.2米。整个街区以民国时期建筑为主,两侧多是清末民初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宅,现存建筑面积70986平方米。街道两侧建筑以两层为主,建筑界面高度与街道宽度的比例在1:2左右,围合感强,尺度紧凑、亲切宜人。 东门大街东侧向西,除了临街民宅外,商店、学校、古迹等也比比皆是,有罗星桥、棉花店、馄饨店、铁器店、扫帚店、九间头、新木桥、大饼油条店、嘉善酿造厂、日晖桥。日晖桥往西有早点店、日晖桥水果店、嘉善食品厂门市部、东兴饭店、烟纸店、东门水产肉类合作社门市部、豆腐店、日晖桥酱油糖果店、罗星卫生所、海燕百货店、利民药店、橡胶厂、海伦布店、煤球店、魏塘铁器社、铁器社门市部、中国人民银行东门支行、木器社、嘉善医药公司仓库、幼儿园、日晖街道、钟表店、魏塘拉丝厂、代代红小学、谈公桥、雨伞店、航运公司、油脂公司、魏塘中学、杂货店、水果行、酱油店、咸肉店、杂货摊、王家弄、大饼油条店、调剂商店、早卖部、人民桥轮船码头、罗星收购门市部、竹器店、水果店、人民桥。 店铺遍布,商业繁华,琳琅满目的物品,为当地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每天清晨,日晖桥西面的路边和人民桥上,有不少附近农民和渔民出售蔬菜、鸡蛋、鱼虾等农副产品。早晨,人们在路边提自来水、洗衣服、燃煤球炉、刷马桶或在自家门口晒太阳,充满人间烟火,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东门大街众多老宅中,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龚家大院、陶家大院、叶家大宅和老党校等,其复杂而精美的设计,独具匠心的施工工艺,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民国时期的民房建筑风格与特色,使我们领略到嘉善人的勤劳与智慧。据龚家大院后人介绍,在战斗中,有不少伤员借住在龚家大院治疗。 东门大街的石板路,路面都用花岗石铺成,中间横放着约1.5米长、30厘米宽的石板,左右两边是竖放的略宽的石板,夹着中间的石板,既牢固又可作装饰,路面总宽约2米。因年深日久,走的人多了,路面光滑。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门大街石板路先后被拆除。据了解,这些石板有的用于修建市河河堤,有的用于古镇西塘开发,修筑石板路……
在东门大街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宾旸门、叶家大宅和王家弄。 宾旸门位于东门向东小学一带。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贼首徐海、麻叶等率4000倭寇自柘林(上海奉贤境内)入侵嘉善,烧毁县城,知县邓植仓促逃遁。因为倭寇猖獗,派福建赖恩驻防。据《嘉善县志》记载,在对敌战斗中,赖恩英勇善战,用大旗卷缚,击杀和俘获不少倭寇。但是由于孤军奋战,赖恩最终被炮火伏击而死。为了纪念他的英勇,平息倭寇后,嘉善的老百姓将赖恩等勇士遗体设义冢安葬,并在宾旸门阁楼上立塑像,在宾旸门边竖碑记载其事迹。民间流传“先有宾旸门,后有嘉善城”,从某种层面也说明宾旸门在嘉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叶家大宅位于新木桥以东50米处,坐北朝南,为两层楼,通面宽度34.2米,因其有九个门面,被民间称为九间头。右侧有一小巷,步入巷内,但见大天井、走马堂楼、小天井,居室繁多。叶家大宅的第一任主人是清末民初商人叶文焕,他开办的“震泰公油坊”,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据传,“土改”时,叶家怕受牵连,举家出走。后来,叶家大宅由地方政府部门收管。叶家大宅保存完整,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样式,在我县现存民间老宅中都属绝无仅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2011年1月,被列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弄在人民桥以东约百米处,弄口朝南,弄宽1.50米左右,进深在150米左右。据记载,70年前,在进军上海途中,分别在西城门、王家弄、老火车站击溃驻守在嘉善的国民党一个团,歼灭敌人70余人。据史料记载,“阵亡烈士大部分是在王家弄战斗中牺牲的”。王家弄因此成为嘉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 东门大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就总体而言,依然保留着历史原有的风貌,依然可以在留存着的老建筑里,体会和感受老街风情。老建筑、老街区、老风情,是老城古街传达历史文化的“胎记”,流淌着的是这座城市永不磨灭、永不干涸的“脐带血”。 东门大街是目前县城范围内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十几年来,即使是动议了无数次的开发建设,依然原生态地保留了下来,这是一种对历史责任的担当。保护文化老城古街不是拆除重建,而是修旧如旧。东门大街的历史“基因”和文化“记忆”,必定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嘉善城市精神和性格塑造的重要元素。 东门大街留住的是我们这座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留下的是延续和承载我们这个城市千百年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的历史文脉。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后辈子孙一定会非常感激。让我们以历史的担当,在东门大街的保护和修缮之中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