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间传说 :先民之谜

2023-02-20 22:19 作者:正天-丘比特  | 我要投稿

💡竞赛名称:“建行裕农通杯” 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学校名称: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选取地点:舟山市马岙街道 💡项目名称:寻踪河姆渡 岙游稻乡村——马岙街道研学线路及课程设计方案 💡团队名称:研学小分队 💡宣传主题:创作过程

🌞先民之谜   马岙有很多土墩,相传有99个,这些土墩高出地面1~3米,小的亩余,大的十几亩。

  1978年,马岙乡振兴经济,大办砖瓦厂,从土墩取土。安家村村民在唐家墩取土时发现,在离地表四五十厘米处,土质有明显变化,呈红褐色,夹杂着大量的红烧土块和火候较低的陶器碎片,还有一些经过加工的石器。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这里是不是住过人?”“这些像是古代人生活、生产工具。”

消息很快传到了舟山地区文物管理办公室,经派遣专家的实地调查,确认这里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随后,又发现了樟树墩、圆子墩、长墩等29处古文化遗址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12处,商周时代遗址8处。采集到出土遗物500余件,其中新时期时代遗物300余件。

这一消息经《考古》杂志披露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省考古研究所会同舟山地区文管会对唐家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试掘。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文化层1.2米,出土的文物有石器石簇、有段石锛,陶器器型有釜、鼎、盘、罐、纺轮等数种。出土的鱼鳍形鼎足、截面呈“T”型鼎足与良渚文化同类器相同。专家确认,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丰厚,内涵丰富,可能延续时间较长,约处于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 也就是说,早在5000~6000年前,在马岙,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生活。而在出土的很多陶片表层都印有清晰的稻谷壳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已从刀耕火种阶段发展到犁耕时期,种植的作物是水稻。 但是,马岙处在四面环海的舟山本岛上,五六千年前,这里的人来自哪里呢?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是大陆的移民还是本地的土著?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在学术界,关于马岙先民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沿海的吴越先民,已创造繁荣的史前文化,并掌握了航海技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驾独木舟首先到达了位于钱塘江口的舟山,凭借马岙三江口港湾及马岙背山临海、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定居下来,成为舟山的最早先民。 另一种说法是,舟山群岛是属于宁波四明山的余脉,千万年前,舟山与大陆相连。马岙先民一开始就是生活在这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不是从别处迁徙过来的。随着地壳剧烈运动,在这里发生地震后,海水涌入,把舟山与大陆分隔开来,成为悬水之岛。 不管何种说法,马岙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史前的地位和作用已毋庸置疑,马岙也从此被冠上“海岛第一村”的称号,是舟山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杭州大学教授毛昭晰的推动下,全省唯一的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在2001年开馆,这里珍藏着考古出土的众多文物,展示着六千年前海岛先民的生活和历史。

民间传说 :先民之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