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与胡雪岩
可能读者奇怪了,巴斯德是法国科学家,现在微生物学的开端,巴氏灭菌法的发明人。胡雪岩是在浙江发家的徽商,湘军的财神,一代巨贾。这俩人所处时代相同,但是看上去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会为什么要放到一起讲呢?
这一切要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家蚕疫病的肆虐说起。欧洲丝绸工业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仅在一八五三年,法国丝绸业产业就达一点三亿法郞。但就在欧洲丝绸业如日中天之时,欧洲家蚕养殖遇到了蚕微粒子病,产量大减,到了一八六五年,仅法国蚕茧产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两万六千吨,下降到不足四千吨,减产超过八成。一年就是一亿法郎的损。欧洲传统的蚕茧产区,法国南部和意大利损失惨重。
欧洲蚕茧减产和欧美对丝绸的需求、欧洲工业的发展,让国际市场丝价上涨。同时因为清放开通商口岸。出口生丝成为利润巨大的贸易。而就在一八五一年,也就是咸丰元年,经营钱庄的胡雪岩结识杭州知府王有龄,也就是这一年,他开始在湖州办丝行。生丝出口业务的利润之巨,不光是让胡雪岩一人积累了大量财富。事实上,湖州南浔四象八牛,个个都是家资几十万两,甚至百万两白银以上的富商。
就在浙北的丝商发财之际,法国蚕茧减产,不仅让蚕农发愁,整个丝绸业也因为本土蚕丝价格优势不再而陷入危机。这个时候,法兰西科学院秘书长杜马,就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本文的另一个主角巴斯德。巴斯德于是受法兰西科学院委托,开始了对蚕病的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时间到一八六八年,巴斯德确定了蚕疫病的病原体,得到了检测蚕种是否感染病原体的方式,也确认了疫病的感染途径,让预防这种蚕疫病成为一种可能。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整个欧洲的桑蚕养殖因此开始恢复。
国内生丝市场受影响,价格开始显著下降。一八六八年,生丝价格高达每担五百一十七两;到了一八七五年,降到二百八十二两。江浙丝业在走下坡路。这个时候丝业工业化开始出现。欧洲生丝生产已经普及了机械缫丝,不再是土丝,而是厂丝。厂丝因为纤维一致度更高,自然更受丝绸工业欢迎。土丝价格被一压再压。
一八八一年,欧洲连续两年遇到旱灾,生丝减产。一八八二年春,胡雪岩开始大量收购生丝,垄断国内生丝市场。此时胡雪岩可能并不知道。这次欧洲蚕茧减产和之前由疫病造成的减产性质完全不一样,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同一时期,日本生丝产量也已经处于暴发阶段。其实在一八八二年,胡已经赢了。外商已经同意加价。然而,胡没有因此止盈。继续下注。到了一八八三年继续垄断生丝收购。八三年九月,上海生丝市价,一度超过国际期货价格。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的兵舰和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一同来到上海黄浦江上。国内生丝价格崩溃,胡雪岩抛售手中的生丝,斩仓离场。这一年,生丝价格跌破一担两百两白银。胡雪岩的失败不光是他本人的失败。一八八五年,胡雪岩被抄家革职,本人愤懑而终。而同一时期,日本丝业大发展,此后十年,日本年均出口生丝超过两千吨。是之前的一倍。日本生丝及其相关制品出口在这近十年中换取的外汇,占了同期日本获得的外汇的近一半。可以说,日本的联合舰队就是拿日本丝业出口换来外汇买的。
怕是没有人能想到,胡雪岩投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现代微生物学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