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考这么报,毕业早半年!

2022-12-09 18:02 作者:对啊自考成考君  | 我要投稿

10月自考完美收官,不少同学发来反馈

又是一次4科~

为什么自己的3科总学得紧紧巴巴,别人4科却如鱼得水?

为什么自己只剩4科,考试计划里却只能找到俩?

同学!你该规划考试科目了!


科目总览

以北京汉语言文学本科为例

在考英语(二)的情况下,一共需要参考11门,其中9门必修,2门选修

(因为英语学分很高且影响后续学位申请,所以建议大家在选考中选择英语)

而这里,是北京今年两次考试的科目安排

其中,用红框框住的,是选修课,不算英语,你在其中选择任意一个就可以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下半年考试科目有所减少,其中第一天下午,你能考的就只有一节选修,而如果你没有选择这门选修,那你10月,最多也只能报名3科

你的考试周期,也就会在无形中延长

而所有在同一格子内的科目,你也是不能再同一次考试中多个选择的,因为每一格,代表的是一场考试时间

因此即使在选定了选修课,把其他选修从表格中删除后,你可以做的选择依旧很多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技巧加成了。


从易到难

从易到难,是自考科目规划最基本的一个框架

而科目难易程度,则大概依照这样的排序:

英语 > 选修 > 普通必修 > 必修公共课

其中,必修公共课指两门政治,以及其他专业可能会学习的《大学语文》,都属于比较容易上手的行列

英语最难,因为英语要求一定基础,且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所以可以排到后面,但在你开始自考的那一天起,你就可以开始慢慢积累背单词了~

选修比较难的原因在于,他们中很多不是全国统考科目,选的人又不多,所以真题少、资料少,不好把握

而具体科目间的难易程度,则可以直接根据学分定,通常,学分越高的科目,难度也会越大

第一次考试,纯新手同学建议直接选择公共政治课,资料多、陌生知识少、好上手,最适合给我们用来摸底自考,树立信心。如果学有余力,也可以再选一门学分低的必修

而随着自考学习的深入,我们的学习能力,自制力都会有显著提升,再学习困难科目,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难易结合

尽管我们总体要从易到难,但不意味着,我们就一板一眼,把最难的全部堆到最后

自考后期我们也还有其他任务,同时,我们也未必吃得消

在从易到难的大方向下,我们还要难易结合

可以从一难两易、两易两难,最后再到一易两难

同时,注意自己的其他安排,在实践课、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别忘了把他们也换算成任务量!

而学习时间分配也大可以灵活一些:高数困难,就听两遍课程,反复做题;马原简单,就倍速快速过一遍,然后直接背资料,把时间省下来给高数……

以达到效率最大化,避免某个考期十分轻松,某个考期又累得半死!


查缺补漏 审时度势

虽然北京汉语言文学没有,但除了统考的课程,同学们不要忘记还有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由主考院校组织,有些一年只有一次~

这些课程并不困难,有些甚至就是手机app上的线上考试,可一旦被同学忘记,就会耽误大量时间

如果有条件,同学完全可以把他们提前搞定

而至于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要求笔试课程全部考完才能申请,也有部分设置了一个比例,只要达到一定比例,就能申请毕业论文

同学们关注好自己院校信息,争取在第一时间报考~

而更重要的是,我在最开始提过的,根据全年考试计划规划自己的科目

按照每次4科的速度,我们应该3-4次考完~而每年的考试计划往往不会有很大出入

因此,我们只要研究一年的考试计划就可以

依旧以北京汉语言文学本科为例,把全年考试计划全部列出,标注好后

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10月第二天下午选择《公文写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毕业

于是我们的考试科目就已经基本敲定:9科必修+英语+公文写作

于是,考试计划经过简单删减整理,就成了现在这样~

再结合我们之前说的,先难后易,难易结合规则,这11门考试就很容易安排出来了

而其他地区,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根据这样的方法,给自己制定计划

就可以给自己找到自考最优解,最高效得完成任务啦~


自考这么报,毕业早半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