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一些日麻战术书 06

up主:送人役满
一本何切集,作者雀goroK是雀庄打牌出身,这里很多何切也是雀庄规则,面向打雀庄的雀士。不过我个人觉得应该不太会影响食用。
up主:破邪丸sama
堀内正人pro写的书,每一个小节都会有很多练习题。虽然也有一点防守内容,不过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做牌策略。
说起来,掘内在书里建议读者完全不读牌,这在pro里是比较少见的。我个人打牌的时候也很少读牌。虽然没什么联系,但是像村上淳这种雀士在打牌的时候要从铜锣湾读到尖沙咀。
up: d9_Official
一本无场况的牌效何切集,目前只更新了92题,绝赞断更中!
《一击必杀门清流_超門前主義麻雀》
知乎id: 雪见yukimi
登在知乎的专栏,作者是21副露率的九段,当年我还怀揣着我的门清流理想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唉,物是人非啊。
书中讲解了作者自己对门清流的理解,门清流特色的副露、场况、攻守判断,还有牌效率,以及很多的读牌内容,还有一些其他的心得。缺少读牌学习资料的玩家都建议去看看。
不过,兄控女大学生那本书里也提到过,不建议玩家去追求太过极端的数据。数据极端的强者背后都有极端的技术在支持,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除非不太在意成绩,不然还是使用均衡的战术比较好。
《立直麻雀的对子理论与七对子-解析土田浩翔》《培养运气》
知乎id: 雪见yukimi up主: 不科学的断幺机器
两本跟土田浩翔pro有关的书,第一本是登在知乎的专栏,应该是别人写的研究整理土田七对system的书,至于土田写的两本讲解自己打法的书我暂时没看到有人翻译,后一本是土田的自传,虽然不是战术书,我也把它放在这里一起提。
虽然没怎么直接接触过,不过我知道应该是有不少人攻击土田、土田的书和他的七对理论的。啊,感觉还是没什么必要呢,我在这里说一下我的想法。
是这样,《培养运气》这本书非战术书,只是自传,并非要教人打牌,土田想传达的是自己麻将生涯的经历和自己的麻将哲学,只是作为一个打了50年牌的人,难免提到些许切牌内容。
通过自传,我们能知道,土田是一个情绪比较强烈,胜负欲很强的人,这使得他在牌桌上比较容易激动。土田常常在牌桌上说些不合适的话,但在事后又会懊悔,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后来他在书上告诫读者,要有好的牌品,做一个让别人愿意再次和自己打牌的人。他甚至有在书中说过,“如果说了过分的话,在打完牌之后一定要跟对手道歉”这样的话。可能有人觉得脾气差改正不就好了,但是有些东西是很难改的,我能理解这一点,每个人的性格跟自己大脑的生理构造有一定联系,有些人大脑的线路长一些,那么他反应的速度就慢一些,思考多一些,比较容易是内向型人格。即使通过调整,能让对手基本不会觉得自己脾气很差,但例如“情绪强烈”这样的写在大脑比较深层次的代码是很难改掉的,只要有一些合适的条件,这样的人还是难免在牌桌上发火。

在之前提过的《寿人笔记》中,佐佐木寿人pro有提过对曾在同一个雀庄一起工作的土田的印象:“如果不打牌的话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经常会帮我们一起拿外卖,但是在牌桌上经常阴阳怪气对手”。我很久没看了可能有点出入但大概是这个意思。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土田即使到老了也仍难改掉的自己的这些缺点。其实归根结底这不算是缺点,情绪强烈在例如理解他人,与人共情的时候时候又会成为优点,那么其实用“特点”这个词更合适,人的这些“特点”用正常手段很难修改和抹除。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自己,适当做一些调整。
土田曾是一心追求强大,数据至上的人,后来他有了一些改变。至于为什么有所改变,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我只能做一些猜测。一个是土田可能接触到了一些不怎么依靠数据但是很强的雀士;一个是土田已经拿到了很多奖项,获取了知名度,他不再那么需要强大的雀力,开始有经营自己特殊人设的需求,日本的pro很多,但能被大众广为记住的其实很少;一个是土田对“职人”这个词的理解发生了改变,“麻将职人应该是能把麻将的趣味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一起打麻将才对”。
土田曾被邀请录过一次节目,节目组的本意是邀请麻将职人土田来给大家展示他有趣的战术,但土田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吃了点瘪,然后打了上头麻将,火力全开地把对手杀了个片甲不留。事后土田接到了很多来自节目组的批评,他自己也很懊悔。日麻是一个观赏性比较差的游戏,如果每一个人都成为只知争输赢的对弈机器,外人是很难体会到日麻的乐趣的。
所以土田的七对system我觉得其实不完全是为了求胜的产物,只想提高雀力的玩家不认可这个理念是很正常的,但其实没有必要去攻击土田和一些阅读土田书籍、学习土田理论的粉丝,毕竟可能出发点不同。
b站有一个名为“柯洁心酸评价AI时代的围棋”的视频,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该视频已经有接近二百五十万的播放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有些玩家喜欢学习,切换不同的打法来打牌,例如上面提到的雪见dalao就有一个使用土田七对system的小号。我自己是只有一套体系,而且我认为在网络日麻这样的环境基本也没有使用混合策略的必要(可能会有像凤东这样的例外),简单按ev打牌就好。不过我觉得那些乐于尝试各种打法的玩家在使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日麻,至少比我这样的人更能享受到日麻的乐趣。
如果一昧的追求强大,会失去一些东西,力量总是有代价的。
我自己就是一个有很强胜负欲,而且情绪特别强烈的人。我在与人打牌,交流日麻尤其是讨论何切的过程中,也说过很多不合适的话,自然也造成了一些我不愿看到的结果,而且很多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哩。“你只要不上头讨论何切,就挺好的。”我曾得到这样的评价。这样的我在土田的自传里看到了一些和作者的共同点,所以有一点感悟,不知不觉一口气写了很多不相关的东西。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