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教授讲座】王阳明心学 (全8讲)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中国哲学的境界
人如何安排好自己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人如何安顿好自己这个无限心→中国哲学的主题
儒家→无作为而为(事情本应当做才做,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做,这样的人生永不失败)
人知道在利益争斗当中可能出现同归于尽。道德就是把利益纷争限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以避免社会解体的结果。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物质的宇宙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中国人道德的宇宙,人心感同万物的宇宙
天地之大德曰生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心学开端
荀子→礼仪(约束争斗)→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可能会徒有其表
禅宗原则→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涅槃→不生不死,摆脱生死
藏观金器不睹众相不为众相所惑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下一代最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缺乏人生的基本信念
隋唐时候的佛学最高成果禅宗为宋明心学准备好了思想材料
弘仁法师,世人生死事大,汝等跟我学佛,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之苦海,自性若迷,佛何可救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智慧从烦恼中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希望的,因为身上佛性在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阳明心学
一心即理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的理学要我们用头脑去理解天理,然后再付诸生命实践
王阳明→生命实践的动力来源于心
二致良知→听良知(去私欲,去逻辑)
三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