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急了!涨2天就忘了疼,又准备大举买入了……(附基金估值播报)
2021年10月11日基金估值播报(125期)
1、很多人真的太急了,涨2天就忘了疼
2、短期看,互联网依然严峻
3、支持互联网反垄断
4、2021年10月13日基金估值播报(125期)
一、很多人真的太急了,涨2天就忘了疼
很多人真的太急了。
互联网稍微涨了那么一点点(涨了9.41%),又蠢蠢欲动,问网叔能不能大举补仓。
或者重仓买入。

说句实话,互联网我会继续定投建仓。
但现在不会加大仓位大举买入。从网叔的研究看,互联网还远没走出“监管”阴云。
在投互联网这个赛道上,网叔其实也有那么点“急过”。
但是财不入急门,套的也够呛。
2020年底开始,因为长期看好互联网,在回调的时候网叔一个小心动,在小半年里建了7%的实盘仓位,用掉了互联网50%的子弹。
结果,被套20%,成功为广大人民群众“垫背”。

网叔郁闷了。
一个好资产,在估值适中或者已经很低的时候,为什么还会让很多投资人生不如死?
于是,在7月中旬。网叔放下手中所有事,花了近一周时间,几乎是通宵达旦查资料,做分析,思考。开始更加深度地复盘中国的互联网现状。
研究的结果:
长期,我们会继续相信互联网。
短期,为了更好的投资体验,决定放慢建仓的步伐,等“监管”明朗一点再加快行动。
但是最近几个月,网叔心里依然是急的。
就是在知道很多读者的仓位之后,替大家急了。
一个个动不动30%、50%、70%的仓位买入。
并且是手上所有闲钱的30%、50%、70%的仓位买入……

于是,有《仓位,仓位,仓位》 。
于是,我们的每期发车,前面的内容越写越长,风险提示越写越多……
让很多读者都看不下去了。

二、短期看,互联网依然严峻
从中短期看,互联网的形势依然严峻。
人是不可能蒙着眼睛去勇敢的。
成熟投资人,敢于直面任何现实的残酷。
今年第一季度,巴菲特的好搭档芒格买了阿里,前几天又加仓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芒格买的并不多,一共也就4000多万美金。跟他的所有投资资产比,只是九牛一毛。
今年,段永平8月份买了腾讯。
段永平很早就持有腾讯,这次的买入属于补仓性质。
不过具体规模,不详。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大神的买入不代表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股票马上就能反弹。
他们是长期价值投资者。
买入,只说明他们依然看好中国互联网巨头。以及,在这两个大神眼里,这两个巨头的股价已经进入了安全边际。
跟很多人想跟着大神买入,然后搏一波大反弹的预期可能相去甚远。
(话不说死,如果反弹网叔也喜闻乐见)
因为从短期看,中国的互联网并不乐观。
为什么说不乐观?
我们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在反垄断“阴云”下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增速情况。

整个互联网。
营收增速,从去年的19.62%降至5.56%。
净利润增速,从去年的-3.54%暴跌至-60.49%。
说是断崖式下跌也不为过。
随着反垄断的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中短期的竞争格局正在变化。
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在中短期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利润率也会有所下降。
互联网行业的估值正面临一定程度的重估。
所以这个时候,切莫冒进。尤其是对于短期收益预期较高的小伙伴。
但是到具体头部的互联网巨头,情况似乎都还好……

先看腾讯。
即便游戏被监管和舆论“旁敲侧击”。
但是业绩增速依然雄风不减,今年第一季度增幅65.31%,第二季度增幅45.73%。
远快于受益于“疫情”的去年同期……
腾讯这个巨头手握天量的互联网社交流量,腾挪空间巨大。游戏因为监管受限制了,新业务B端的企业服务又迅速起势。同时,集团内可以挖掘的业绩增长点也巨多……
腾讯二季度营收1382亿,其中游戏430亿,降到了31%。
腾讯已经不是一家游戏公司。

再看阿里。
因为财务统计口径不一样,阿里的第一季度财报就等同于腾讯第二季度财报。
实际上,阿里的营收是增长了,增幅是33.81%。
但是利润增速负增长,负了-5.19%。
为什么负增长了呢?是因为运营成本增加了。
但是这个运营成本的增加不是因为反垄断,而是这几年阿里的流量成本更高了。
电商流量正在向抖音倾斜。

接着看美团。
今年第二季度,美团营收增长了94.75%,几乎翻倍。
但是利润增速暴跌,负增长了-1399.41%。
这个增速,主要来自销售成本。跟监管可能会有一定的原因,但根子上讲,美团这家公司的发展跟这个时代发展是相悖的。
经济越好,人工成本就越高,摊到每一份外卖的成本就越高。那么,不久的将来消费者还愿意买单吗?
这里,我们再来看互联网的监管有没有落地。
我们复盘一下:
电商领域,阿里和美团“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已经落锤,罚了几十上百亿。
游戏领域,也基本有了新的规范。
但是算法杀熟好像还没出来。滴滴的出格行为,惩罚也没看见。
最最关键的,十四五规划中对于互联网反垄断的具体措施:
“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明确平台企业定位和监管规则,完善垄断认定法律规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里的“明确监管规则”,没明显落地。
所以网叔现在对于互联网的态度:
长期乐观。中短期谨慎,缓步上车,不冒进。让子弹飞,见机行事。
三、支持互联网反垄断
我是支持互联网反垄断的。
很多人都知道,网叔是个互联网长期创业者。
但是这几年在互联网上创业,真的很难。C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应用型项目。已经被巨头彻底垄断,普通人几乎没有了任何机会。
甚至“几乎”二字都可以拿掉。
每个互联网巨头旗下,几乎都是同时孵化几千上万个互联网项目。
市场上哪个项目有起色,他们马上抄,用更好的人,更多的钱,还有自身的流量优势。
普通人,你还搞毛线?
其实我挺怀念百度一家独大的时代。这家搜索引擎公司,当年即便掌握互联网最大的流量,但“很善良”。抛开搜索引擎相关业务,做什么死什么。
给其它创业者留下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但现在呢?
2018年以来,也就是在这个算法时代,巨头做什么成功什么。
做什么,其它公司如果有相关业务,基本就好去死了。
成功可以“精准计算”了。
暗无天日。
我是支持互联网反垄断的。
但是,我看不到垄断巨头能被反掉。这个世界从来就是马太效应。
即便一个巨头干死了,又会在一段时间群雄再起之后,出现新的巨头,出现新的垄断。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垄断力也越来越强。
10年前,BAT时代,我们也说他们垄断。
但是10年后的今天,腾讯、字节跳动、阿里这些新巨头的垄断更加厉害了,厉害到整个互联网的C端生态,万马齐喑。
欧美的互联网反垄断其实远早于中国,经验丰富,手段更狠。
但反了这么多年,脸书、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越反越强了。
有时候网叔觉得,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
随着技术的进步,顶级精英和大资本的边界越来越宽,最后,他们会越来越接近统治全世界。
这个能力,甚至能打破国界。
回头讲,今年很多人唱衰互联网公司。
那我想问大家,在这场全球竞争中,美国互联网一家独大,中国互联网割据一隅的江湖格局之下。中国会自毁长城,把自家的互联网巨头都干死吗?
还有,大家有没有想过互联网真的没落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只有大家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下降,才是互联网的末日。
想想现在的你,比10年前,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长了,还是短了。
只有大家不愿意在互联网上付费,才是互联网完蛋的时候。
想想现在的你,比10年前,在互联网上花的钱是更多,还是变少了。
何况,元宇宙都要来了呢……
四、2021年10月13日基金估值播报(125期)

目前大盘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但是行情略有分化。
一方面,价值股估值合理;
另一方面,大量小盘股却处于低估状态。
行业分化更为明显。
新能源前景诱人,但是估值居高不下,并且新兴产业不确定性较高,普通投资者参与的风险较大;
消费的成长稳定,但是目前估值非常高,估值消化需要时间,目前不算很好的入场时机;
地产处于超低估的状态,安全边际高,但行业成长性存疑;
银行、保险处于超低估状态,但是这两个板块受经济影响很大,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都有一定压力,所以行业什么时候反弹尚未可知,投资的话建议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证券在本季度的景气度高,估值也合理,但未来中长期成长性并不确定,短期注意炒作风险;
互联网目前低估,但行业面临政策性风险,短期波动预计较大;
医药已经进入低估区间,但受“集采”影响,未来的业绩受多大影响仍有待观察,而且在政C压力下,市场情绪悲观,注意短期交易风险;
半导体近两年利润增速极高,目前估值也合理,而且目前芯片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景气度颇高,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但是,G当前严厉打击“炒芯”行为,预计对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且行业的发展受中美博弈的影响较大,长期发展进度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偏低,估值偏高,不适宜进场。
沪深300的风险溢价率居于合理区间,投资债市和股市的性价比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