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门店诊断】江苏宜兴某粥店——接口岸不接生意

2022-03-10 10:06 作者:小生意人康健  | 我要投稿

这是一篇很实战的实地门店诊断报告。

关于门店诊断,可以这样理解:人会生病,门店也会生病。人生病的原因千奇百怪,结果也千奇百怪;门店生病就很好玩啦,原因千奇百怪,但结果只有一个——不赚钱。而想要知道这个“病根”是什么,往往只有到了实地,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首先分享两篇我的知乎文章。

第一篇寓教于乐地详细讲解了门店诊断包含的所有要素,大家扫描图1二维码就可以直接看到。

图1:什么是门店诊断?

第二篇文章是金牌炫味牛肉面的门店诊断报告,当然,它现在有一个更知名的名字,就是我们熟悉的“金牌大刀牛肉面”。

图2:金牌炫味牛肉面诊断分享

上面两篇文章,都干货十足,建议认真阅读。由于门店诊断的内容纷繁复杂,我会不断地分享更多的门店诊断报告,直到把这件事儿说明白为止。

一、接口岸不接生意

这次诊断的门店是我们一个学员刚刚接手的别人转让的“二姐粥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接手后未作任何整改,继续经营。

图3:二姐粥铺门面外观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我一再强调,接手门店的基础逻辑就是“接口岸不接生意”。

  • 什么叫接口岸:比如某个位置原本是做某个品类,生意不好,但位置还不错,我接过来做别的项目,这是没毛病的。

  • 什么叫接生意:接手了别人的铺子,不做任何整改继续经营,失败概率几乎100%。

例如上述案例,即使继续做粥,也应该重新装修,或许还有机会;但现在门头都不换,直接就接着经营,这事儿就是稳赔。别人不赚钱才转让,为什么你接手就能赚钱呢?何来的自信?赚钱的生意是不可能转让的,不要相信所谓的旺铺转让、家里有急事儿急需转让,只要这个商铺还能够赚钱,并且是长期稳定赚钱,就一定不会转让。所有的转让都是因为这个店铺不太容易赚钱了,还有一种可能,你看到的是旺季的虚假繁荣,接收后有可能就不赚钱了。在转让这个环节中,很多小白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拿到一个旺铺,企图按照别人原来的方法继续经营下去就能赚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请切记我们的基础逻辑,接口岸不接生意!

二、门店基本情况

1、门店选址及周边业态

图4:二姐粥铺右侧门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姐粥铺右侧:

  • 第一家餐饮店是“梅姨臭豆腐”:这家店很神奇,一直开着没倒闭,但是也没有顾客进门;

  • 第二家是“秦莱阁餐馆”:现在也在转让,据小道消息说,是老板嫌厨师太贵,所以辞了厨师老板自己炒菜,结果炒的菜太难吃了;

  • 第三家是生意一般的锅贴店,以及以外卖和超级性价比为主的华莱士;

  • 经过一个药房之后,是一家烤串店和一家炸串店(都是16:00以后才开门);

  • 最后是一家烤鱼店,这家烤鱼店很有特色,我们后边还会提到。

图5:二姐粥铺左侧门店

然后我们来看看二姐粥铺左侧:

  • 紧挨着的是一家“相约烤吧”烧烤店,正在准备更换门头迎接夏季旺季;

  • 往左是一家口腔医院,再过去有一家沙县小吃,人不多但一直断断续续有人进出。

  • 街道尽头有一家鸭血粉丝刚刚开业不久,生意也一般。

以上就是该门店周边的业态情况。

除此以外,这条街上还有个致命弱点,左侧再往前走是一片新楼盘,还没有人入住。这种情况在选址上叫做“断头路”,即一般消费者在这条街上不会走得太深,大概看清门店分布就会掉头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新楼盘,那指不定以后生意会好呢?但我想说的是,开发商的销售能力和楼盘入住率始终是个未知数,所以不建议小白赌未知。

总体而言,这个口岸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因为这个铺子的位置属于社区底商型,整体消费力不强,再加上老板又是直接接手的上一任生意;所以从选址立项到经营都有一定的缺陷,基础整改意义不大,想要做得好,只能从头再来。

其实在我去实地考察之前,这个老板跟我聊过说想整店改造成我们的金牌项目(目前已经升级为翘脚牛肉项目),现在江浙一带跷脚牛肉的确是有一点小风口,但我考察过后直接告诉他不能做,因为它不是刚需。

2、刚需和消费场景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刚需?

刚需是指刚性需求,就是非吃不可,而并不是指固定的某一个业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根据消费环境变化的。我之前说快餐是刚需,它的环境前提是车站、交通枢纽、办公楼楼下,甚至学校周边等。而对于这里,家属区、住宅楼下等地方,快餐还真不是刚需。

为了更好地理解刚需,我们还要弄懂一个词:消费场景。场景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戏剧拍摄,就是场合加情景,包含时间、空间、道具、情节、人物等因素,可以理解为大环境。例如,在写字楼下开一家非常正式的大型火锅店,有消费场景吗?基本没有。

首先,中午本来就不是火锅这一品类的消费高峰期,午餐生意很好的火锅店是很少见的,写字楼下同事们中午约着吃一顿火锅就更不现实了。其次是晚上,虽然到了火锅的消费高峰期,但是写字楼的晚上,不加班的都想赶紧回家了。想聚餐的,大概率也会找个更舒服、更惬意,或者离办公室稍远一点的地方,好好吃顿饭、休闲一下。

所以,办公楼下很少见到火锅店,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对应的消费场景。同样,住宅区附近有没有快餐的消费场景呢?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相对比较少。

带入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早餐,大多数人吃得比较简单;中午也很少有人上着班还能回家一趟,就算回家也几乎不会在楼下吃快餐;(而事实是)我在实地考察时发现,中午这些门店也确实都没人。

所以在这个位置,如果做我们金牌项目,消费场景就只有晚上这一顿了,我们目前的大刀牛肉面、翘脚牛肉面,包括一些剁椒饭项目,特点都是快捷方便、味道不差。但都属于快餐,完全没有聚餐的属性。

那试想一下,一天的工作忙完后,回家不想做饭,拖家带口的外出就餐会选择去吃个快餐吗?一人一碗盖饭、拌饭,这个是不现实的。绝大多数人下班回家的这一顿,可能是他这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就这顿饭来讲,人们必然更期待它正式、舒服、体面一些,希望它更“像”是一个正餐。

注意,这里我为什么说它“像”呢?因为大多数人虽然想体面,但并不想消费过高,会更倾向于消费略高于快餐、但能获得聚餐体验的烧烤、烤鱼、中餐小炒、大排档等,这些往往才是社区型餐饮的刚需和王者。

3、门店菜单及装修

图6:二姐粥铺菜单

上图就是二姐粥铺的菜单,整体以卖粥为主,附带一些点心。

首先,粥是一个价值感不强的品类,尤其是现在外卖平台上连锁粥店盛行,使人们对粥的价格认知降低了,大部分人会认为粥就是十块钱以内的东西。

其次,小区门口早餐卖点心本身是个不错的生意,但是这家二姐粥铺是个加盟店,所有的点心都是工厂半成品,门店简单蒸制后上餐,除了口感不太好之外,对消费者来说价值感也很低。老板自己也说,在他们的经营过程中确实有顾客问过“这个东西自己在家也能做,为什么还卖这么贵啊?”本身门店客单价就不高,消费者还吐槽太贵,这就是站错了队、选错了品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店里的装修。首先是硬装部分,中规中矩的没什么大问题,木质结构看着还是有一定档次感的;但软装部分有大量的无效软装,甚至是垃圾软装。

图7:二姐粥铺店内装修(就餐区域)
图8:二姐粥铺店内装修(进门左侧)

第一,左边一排小镜子(图8),价值感就非常低。用镜子装修的店,我见过两种比较成功:一种是用大幅的镜子让小店的空间感变得更大更宽敞,另一种就是为了显得门店逼格更高。

比如做女性生意为主的上海红唇串串,门店装修就用化妆镜做装饰,让女生吃完了可以补个妆,整体氛围感也打造得不错。但这家店里的软装镜整体意义不大,反而牺牲了宝贵的展示空间。

图9:二姐粥铺店内装修(进门右侧)
图10:二姐粥铺店内装修(细节)

第二,进门右侧整面墙(图9)元素非常凌乱,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消费者却get不到。而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左上角的一个细节:“小砂锅”三个字下面的拼音是“DA MEI WEI”。

其实设计师想表达的应该是“小砂锅 大美味”,但这个内容没有结合信任状,凭什么小砂锅就可以大美味呢?其次是后边三个字用拼音表示,有点莫名其妙,你觉得你的客户有多少人不认识字?

我个人的观点,英文或者拼音是一个非常好的排版工具,当版面不太协调的时候,嵌入一些小范围的拼音或英文都是OK的,但是大面积的用英文或拼音就完全没有价值,甚至可以理解为是设计师在偷懒。另外,拍照可能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店里灯光比较昏暗,如果后面要整改,灯光肯定要做整体调整。

在餐饮店装修方面,灯光运用是很有意义的,只有灯光足够亮,这家店看起来才是有生机的,是有消费欲望的。而特别暗的门店,会给人一种破败感。尤其这个二姐粥铺位置还不是特别好,大部分消费者可能都不愿意走到这儿来,所以一定要用很强的灯光去吸引顾客才行。

三、项目周边对比分析

否定这个老板想做金牌项目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场景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快餐营业额难以支撑。我们都知道,营业额=客单价×客流数,而社区型门店又不会有很高的客流数,那么想要把营业额做起来,就必须依靠客单价

同样是五六个人,吃正餐可能要300-400块,但如果是粉面类的快餐,一份才十几块,营业额就只有100块左右。之后老板的第一反应是做烤鱼。在社区做烤鱼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因为烤鱼操作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毛利也不错,味道可以做偏川辣味的、也可以做酱香味,总之都是相对重口味的,对消费者来可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记忆点。

而且,还可以点配菜、喝小酒,非常适合社区聚餐的场景。但是很可惜,二姐粥铺旁边已经开了一家烤鱼店,而且开得还比较强。

从上文图3我们可以看出,二姐粥铺这个门店的门脸很窄,大概就三米多的宽度,但是隔壁烤鱼的门脸目测在6-8米的样子。而且不管是产品图拍摄、门店装修、落地的玻璃,还是里面的软装、海报的设计等,这家烤鱼店的水平都还是很高的。

图11:状元猫烤鱼店门头图

这个品牌叫“状元猫”,文案直接抄袭“半天妖”的“吃鱼不用挑,就来半天妖”,它就直接把半天妖改成了状元猫,其他什么都没改。别人花了好几百万做的东西,它直接拿来就用。

从这一点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品牌是有一定的策划意识的,虽然有抄袭的嫌疑,但至少做足了在消费者面前的价值感。

图12:状元猫烤鱼店

文案另外一句文案是“做鱼不能太二,我们只用活鱼”,这里我怀疑它在讽刺“太二酸菜鱼”用的都是冷冻鱼片儿,与此同时也把自己用的是活鱼这个价值概念强调出来了。

看完这些情况,二姐粥铺一家小店是没有办法去和对方做直接正面竞争的,哪怕是我给你从头设计装修,但是只有一间门脸,也很难装修得比别人更上档次呢?更何况,老板手里只有不到5万块钱的整改预算。

分析完烤鱼不能做之后,老板有点沮丧。我们在周边继续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旁边有一个“快餐超市”,然后二姐粥铺的老板就说:康老师,你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做快餐,但你看人家这快餐生意也挺好。然后我就拍了张照片,你们先感受一下。

图13:周边快餐超市外观

这家店确实叫“快餐超市”,但是首先,里边的菜品很丰富,都是厨师现炒,卖相、味道都不错;其次是消费人群形形色色,我们观察到,大部分人并不是各吃各的、吃完就走,而是大家坐在一块儿一起吃,所以说,它依然是一个聚餐场景。

这家“快餐”的优势老板都不具备,门脸小、老板不会炒菜,别人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讲到这儿,可能各位会觉得这个事儿已经没什么可以拯救的空间了,因为前边说了这么多,不管干什么都不行。

位置本身就不好,项目又是别人做不下去的,从头再来预算太高,门头很窄,周边竞品也不弱……所以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关店止损,第二就是拿最后的5万块钱来搏一搏。如果要搏,怎么把成功概率最大化呢?

四、解决方案

当问题变得一团糟、完全没有头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到问题的起点去思考。

1、两个方向

为什么要开这家店呢?到底是想赚很多钱,还是想积累一些餐饮经验呢?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二姐粥铺的老板。我说如果你的选择是前者,那么还是留着这最后的5万算了,好歹还能干点别的。毕竟这个门店的位置确实不好,加上老板没有厨师技术,不可能靠产品取胜,所以就算整改,也没有人能保证让它100%赚钱。但是老板给我的回答是后者,他希望通过开这个店慢慢锻炼,如果能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赚点钱,那当然最好。

得到这个答案之后,我也有了我的整改方向,如果此时劝退,老板前面亏的钱就无法挽回了,而且他也学不到任何经验。难道他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只能得到一句“老子这辈子再也不要干餐饮了”?

2、品类思考

整改的第一个问题是:改做一个什么样的品类呢?经过考察,我们认为想要在这个选址上做起来,选择的品类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客单价要在一个不高不低的范围,人均在30-50元之间是最合理的。

  • 操作一定要简单、标准化,要在不招厨师的情况下老板自己可以独立完成。

  • 产品的口味一定要是当地人认可、并且有一定记忆点的,与此同时还需要差异化于当地本土产品。

结合以上三点要求,我们发现当地有三类餐饮店的生意很不错。

第一是烤鱼,川式烤鱼口味偏油辣,例如上面提到的状元猫,几家分店生意都挺好的;第二是对面的一家麻辣烫,虽然生意没有那么爆,但晚上一直都有人进店;第三是当地有一家麻辣香锅的外卖生意也很不错,双平台一个月至少六七千单,甚至比华莱士还要好一点。

对比看来,我觉得麻辣香锅就是一个目前不错的方向。首先麻辣香锅是可以单人吃、多人吃,也可以外卖的属性,比较全能,而且其制作也比较简单、标准化。当然,因为这个老板不是厨师,所以在我的撮合之下,把他安排进我们洛阳学员的门店学习。

我个人觉得这是在技术方面的最佳解决方案了,因为洛阳老板带他不只是教他炒麻辣香锅,更是在跟他分享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逻辑,分享老板的思维,而不是一个普通厨师的思维。

3、软装升级

最后,就是把门头和软装整体升级一下,让门店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具体请参考另外一家小店的整改方案。文章:8000块的软装,能让门店产生多大变化?

最后做个总结:

其实想要拯救这家店难度挺大的,毕竟选址、装修、经营品类等都不算好,想要做好,必须推倒重建,但老板的预算又不充沛。

当然,我最后推荐他做麻辣香锅,成功几率也不是100%,只是总比直接关店要好,毕竟可以在过程中学到经验,而且不会亏太多钱。

整改之前,我给了老板一条退路:如果整改成功当然最好,既能积累经验又能赚钱;如果整改不成功,我安排他进一个餐饮老炮儿的门店去工作至少一年时间。

这个退路并不只是介绍工作这么简单,首先对这个二姐粥铺的老板来说,创业失败后,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你真真正正的工作一年,而且还有同行前辈愿意教授创业思维和成功经验,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次是对这个老炮儿老板来说,招到一个有创业经验的、可以稳定工作一年的人也不容易,现在各个行业都缺人、缺人才,餐饮行业尤甚。如果双方合作默契、价值观相同,后续我完全可以撮合他们合作,无论是合伙开一家新店,还是做别人店里的一个管理人员,都是挺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整改不成功,关店后用一年的时间工作、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一年后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我是康健,深耕于餐饮行业的连续创业者和创业协助者。


【门店诊断】江苏宜兴某粥店——接口岸不接生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