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高达】承前启后----RGM-79C 吉姆改

RGM-79C的设计出厂可以追溯到联邦为了发展RGM-79吉姆而改进吉姆本身的计划,当时月神II工厂、奥古斯塔工厂以及研发局所在的贾布罗工厂均提交了各自的设计方案。而RGM-79C作为贾布罗的方案则是研发设计最晚的机型,但是这款机体却吸收了之前研发机型的诸多经验。比如机身设计便源自于RGM-79[E]或是RGM-79D。
C型首次与UC 0079年 11月底出厂,自12月初便正式供应给前线。就初期分发到吉姆改的部队均是些以教导队这样性质较为独特的部队。不过后来也开始逐渐分发给普通部队。首先拿到该种机型的便是贾布罗直辖的教导团,接着逐渐普及至北美地区。但是此时大致确定编制的欧洲战线几乎看不见C型的身影,之前就部署RGM-79[G]的亚洲地区在分发顺序上也排的比较后面。而在太空方面,虽然来不及赶上所罗门的战斗,但一些宇宙规格的RGM-79C吉姆改却被投入到阿巴瓦空的战斗中去了。

而包括巴宁格、孟夏等人所在不死身第四小队也在战争期间驾驶过RGM-79C 吉姆改。当时他们的母舰在所罗门被卡多击沉,随后被运输舰安格尔救起后意外获得了原本预定送给教导队的吉姆改,之后该小队便驾驶该机参加了阿巴瓦空战役。其中还有一机便在战斗中使用了HWF GR MLR79-90mm 步枪。之后还在战斗中目睹了吉姆带着小艇一路冲进了白色对抗马的格纳库中。
但在阿巴瓦空的战斗中国,该机参加的最著名的战斗便是和铁球的混合部队,与603技术测试中队测试中的MA-05Ad 比格罗·朗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火。而在其他战场上甚至还有的吉姆改抢先登陆阿巴瓦空,却被埋伏于此的扎古I所击毁。另一点在战斗中颇让人注意的便是这些投入到阿巴瓦空战役中的吉姆改装备了光束武器。虽然有些资料认为吉姆改没有使用需要仰赖无重力环境才能制造的1400kW的发电机,采用的1250kW出力的发电机难以带动需要1350kW才能稳定运行的光束武器,但目前看来之后吉姆改统一采用实弹武器并非是机体出力不够,而是因为联邦军在其他方面的考量。

而在战争结束后,C型和G型也一并生产。到了UC 0081年时,为了合理化部署计划,联邦军也开始整合战争中百家争鸣的MS规格,力求消耗性零件互通,并且统一操作系统。C型也配合采用统一规格的零件,以及修改武装固定用转接器等,最终成为采用新规格的骨干机型。由于在战后规格的机体中,吉姆改的生产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机型,因此也导致世人普遍认为RGM-79C是战后研发的机体,用于整合战争期间各行其道的规格。某种意义上上说,这也没错。但是随着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各类机体也开始统一规格,更让这种说法为人所知。但不可否认的是,RGM-79C吉姆改确实大量装备了联邦军,即使是一直都默默无闻负责川流的海岸警卫队中,都能看到吉姆改作为MS部队所活跃的身影。
而UC 0081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通过的联邦军重建计划也成了这句话的进一步推手。由于MS部队需要重新整编,联邦军暂时采取生产增量体制,才得以顺利增加可供调度的数量。这波生产一直持续到RGM-79R 吉姆II于UC 0083年出厂为止,而且吉姆改在陆续改装为吉姆II之余,甚至一路用到了UC 0090年代。

RGM-79C作为继承吉姆后期生产型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机体部件的兼容化和规格的一体化。其结果便是在提高生产性和整备性的同时,所有机体都能发挥出符合规格的性能。另外其改良方向便是增设推进器来让无论是大气环境还是宇宙中都能实现高机动性和高性能。这也成为了联邦军强化整体战力的紧迫事实。

RGM-79C头部中的传感器也有着战争型号和战后型号之分。战后生产的型号引进当年D型和C型尝试使用的技术,改为不仅生产性更高、精确度与可靠性也更高的器材。随着局部机构简化,头部组件的空间更为充裕,也得以提升了火神炮弹药的搭载量。不过C型和[E]型的头部外形几乎一致,但C型增设了杆形天线。就机能来说和G型设置在肩部的天线近乎完全一致,均为通信用的器材。就算是米诺夫斯基粒子战斗浓度下,也有着不错的短距离指向性通信功能。自D型之后也将这种足以涵盖周围的头部天线列为标准装备。而这些延续自之前型号的颊部排气口和杆状天线也可以看出一年战争末期生产的高性能吉姆系列机体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如果吉姆只是高达的简易版的话,那么吉姆改的头部更注重于生产效率和可靠性,成为了有别于高达的工业产品。

吉姆改也保留有核心区块构造。该构造可以以区块为单位进行更换,这也代表主发电机和驾驶舱能够一并更换,虽然整体造型有点类似于核心战机但却没有作为战机单独的功能,但这也使得本机在作为测试平台时非常优秀。不过吉姆改和吉姆之间由于电子组件等规格上并不相同,并不能直接更换,而是需要加装转接器才可以。而且驾驶舱门处为了方便在地球、殖民地或是月球等有重力环境下上下机体,因此还设有机师用的绞车组件以及避免滑落的栏杆。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踩着踏板并抓着缆绳一路上升至十几米高的驾驶舱处也不是一件易事。

吉姆改的肩甲设计采用了[E]型的设计,顶面向上掀开时,扩大了臂部的活动范围,肩甲正面和背面不需要一同活动。臂部也能大幅度上下摆动,同时亦能控制肩部推进器的方向。甚至能卸下肩甲对肩关节进行调整。肩部的杆状起吊具也是独特的设计,在其他机型上没有见到。但位于肩甲顶部接近肩头的起重吊具并不是在这片可动装甲上,而是直接固定在肩甲内部骨架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支撑强度。
由于改良方向之一便是增强机动性,因此使用了原本[E]型和D型所使用的四联装推进器的推进背包。而且背包左上部连接着光束军刀的基座。虽然[E]型未能设置光束军刀充电机能,不过随着内藏辅助发电机,总算得以实装。吉姆改在装甲形状和内部构造等方面也都简练许多,因此了比旧有机型更好的生产性和整备性。

后裙甲的中央区块被分割为上下两片,可作为挂载火箭筒的挂架。而先行生产的[E]型并没有这个功能,因此也可以算是分辨两者的特征之一吧。
吉姆改在臀部还设置有两具向下且推力为1870kg的推进器。不必多说,这种设置方式演示沿袭自RGM-79[E]。不过内藏的推进器换成了更小巧的型号。正式因为成功缩小了推进器的尺寸才得以在推进器上设置火箭筒挂架。
吉姆改的脚底底部各搭载了两具虽然小型但有着充足推力的推进器,且推进器变得更为紧密。脚底也以此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且将脚底也进行了磨砂出力,加强了步行性能。

而且RGM-79C还是决定采用排除一切多余装备的简单框架结构,主要还是以生产性为优先考虑。而且对于战争结束后重建的联邦军而言,地面战斗能力也值得重视。难以降低成本和调校的RX-78 NT-1阿力克斯的腿部构造被搁置,采用了现有吉姆系的构造,以普通吉姆为基础进行改装。但是由于腿部采用了巨大的姿控发动机而不得不采用了露出大容量能量辅助电缆的设计。但是和进行高机能化的其他部队不同,吉姆改的腿部几乎是承袭了原型机的简洁构造。这种构造自高达问世以来就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可以说是高达完成度之高的最好证明。

在驾驶舱的使用上,吉姆改作为一年战争结束前夕所研发的MS,使用的驾驶舱包含吉姆特装型、吉姆加农II等机体通用。基本上和一年战争中的其他MS有着相同的构造,虽然在视野与舒适性方面均有问题(虽然也有人认为武器追求舒适性是过于奢侈的做法,不过一旦考虑到需要长时间关在驾驶舱里的情况,也就成了无法忽视的因素),但也有着和其他机体共通化的便利性和生产性,并节省了机种转换训练的时间。就当时来说还算是过得去。至于主屏幕则在舱门背面,在进出时主显示屏也会上下滑动。侧面屏幕也能显示正面以外的画面。但是除去正面、左右和后方视野的屏幕外均是视野死角。在座椅和正面显示屏之间设有主控制台,其左右设有副控制台。操纵则是通过左右操纵杆和脚部的踏板实现的。

但无法否认的是驾驶舱空间太过狭窄且有强烈压迫感。座椅上大致都设有逃生装置,但是考虑到MS受损过重导致发生爆炸的状况下,实际上无法保障到机师的生命安全。而且当巴宁格带领麾下小队追击二号机时,还使用驾驶舱内的操作手柄和吉斯机等人进行作战简报,似乎手柄就像鼠标一样可以在战术地图上做出各种标记,也算是有着相当的实用性。而这一型的驾驶舱在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座椅诞生之前一直被大量使用。

不过据说还有一种吉姆改作为吉姆后期生产型进行了改装,换上了吉姆GS型使用的宇宙推进用背包。据说该种后期生产型吉姆和之前的吉姆机种以及RX-78相比,大幅改变了推进器配置,共增加至6座推进器。在之前的机型中,为了采取减速在内的高机动时,必须通过AMBAC和御姿喷口来改变机体的方向并启动主推进器。这也是因为之前机型中背包的主推进器全部朝下,而这种喷口的布置方式也让宇宙中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该背包方案原本也将作为可选配置反馈给RX-78-2。但是其结果也如大家看到的,该种推进背包最终在吉姆GS型上现身。

在武器装备上,除了被各种联邦机体大量使用的实弹武器外,在一年战争末期时,后期型吉姆便装备了一种未知规格的光束喷枪/光束步枪。并在阿巴瓦空战役中被这些吉姆改所使用,然而该种光束武器却没有在其他机体上看到。话虽如此,但该光束武器可以一发就击穿MP-02A食人魔的装甲,并有着能给MS致命一击的威力。

除了光束武器外,在头部的两门60mm火神炮也是标准装备了。一年战争期间RX-7822高达和RGM-79吉姆的实战数据也表明这是一款实用的装备。
在一年战争期间,这些作为后期型吉姆的吉姆改使用的是和其他吉姆一样的RGM-M-Sh-003 盾牌。不过到了战后,吉姆改改用了作为改进型号的RGM-M-Sh-007。虽说外观上的改变仅有取消了十字形标志,防御力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但RGM-M-Sh-007却通过整合优化复合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了可生产性。内侧握把被拆除,改为固定架。盾牌可以直接挂载前臂上,盾牌上的滑动单元也可以让机师调整盾牌方向,提升了盾牌的使用效能。这可以说是装备迈入多样化的证据。

但是在战后,比如在大量使用吉姆改的UC 0083年,这些吉姆改却以实弹武器为主。这种原因的出现则是考虑到一年战争期间RGM-79 吉姆使用的光束喷枪在战争中的实际表现让人颇为质疑。而且由于光束武器会在大气层内的威力会产生衰减,这也是一年战争期间吉姆系MS的主要武装光束喷枪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与地面、宇宙间的互换性可能就产生了一定问题。因此姑且“倒退”为制造成本均优于光束武器的实弹武器。何况将实弹武器和光束武器相比较,实弹武器在地面、宇宙间的威力衰减率较少,成本效益极佳。虽然大量装备的90mm机枪缺乏对吉翁MS一击必杀的能力,丧失了装备上的优势。不过考量到由于格斗战的需要而保留了光束军刀,而且由于机体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说整体攻击力并没有下降。

机体的实弹武装使用的较多的有小巧的HWF GMG-M79-90mm 机枪和有着大口径高火力的HB-L-07 / N-STD 超绝火箭筒。不过像HWF GMG-M82-90mm机枪等其他制式武器也可以被吉姆改所使用。
HWF GMG-M79-90mm 机枪是一款在宇宙/地面通用的犊牛式机枪。设计非常紧凑,而且由于采用犊牛式设计,因此枪管尺寸不变而不会损失精度。为了提升精确度和应对更复杂的战场态势。因此HWF GMG-M79-90mm 机枪在上部的提把前部加装了独立的观瞄传感器,提高了目标捕获半径和射击精度。这种机枪最早被月神II的RGM-79[E]使用进行测试,在确认其可靠性后,便逐步配发给C型、D型、G型等多种吉姆机种使用。而且泛用性也颇受赞誉,导致之后该种机枪在战后还发展出了多种不同改型。

HB-L-07 / N-STD则是HB-L-03 / N-STD的改进型号。其中的改进包括将弹匣改为可拆洗视,加装独立的观瞄传感器,并改进了武器的可靠性。发射大型成型炸药和榴弹的MS用火箭筒也让该种武器成为了吉姆改所使用武装中最强大的火力。即使是之后的RX-178 高达Mk-II也采用了同一型号。不过如此强大的火力在MS性能日渐强化的日子里越来越难以捕捉目标。而到了UC 0083年里,大部分吉姆改装备的依旧是90mm机枪,装备火箭筒的吉姆改数量较少,大概每个中队里最多只有一机的样子。

就像前文所述,已知该机最早参战是在阿巴瓦空战役中作为联邦舰队的一份子投入了战斗。一些吉姆改在联邦舰队从金米岛出港时便作为护卫部队攻击吉翁的侦察MS。之后大量的吉姆改(当时也被称为吉姆后期型)参加了对阿巴瓦空E区的进攻。在战斗中表现也相当不错,装备的光束武器和不错的机动性也能和吉翁的MS打的有来有回,为最终联邦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战争结束后,吉姆改作为联邦军重建计划的一部分继续大量生产,并被分配给各个联邦驻军基地以及各个联邦舰队用于替换之前损失的MS并替换过时的武器。在UC 0083年的迪拉兹之乱中也能见到该机的活跃表现。比如驻守金米岛的MS部队,各联邦的轨道舰队等部队,以及当时的特林顿基地中均能见到该机的身影。然而该机在和迪拉兹舰队中的老式MS交战的战斗中表现平平,很难说的上有多优秀。不过这也和当时复杂的形势有所关系,比如在特林顿基地遇袭的过程中,许多吉姆改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击毁了。

而在迪拉兹之乱后,提坦斯成立,再到打的相当激烈的格林普斯战争时,联邦军的主力MS已经从吉姆改换成了进行近现代化改装后的吉姆II。
虽然在吉姆改之前也进行过RX-80和RX-81等各种各样选择和型号的机体试作和实验,但从成本方面看来都无法做到制式采用,只能停留在实验性运用。而不得不让吉姆改一直坐着量产机王座直到吉姆II的到来。

吉姆改在联邦军中依然在使用直到UC 0090年代,当时像一些管区的实弹射击场之类的基地也会有着吉姆改作为守备部队。不过使用的装备依旧是以实弹为主,而此时这些基地的防护目标除了那些依旧在活动发起恐怖袭击的吉翁残党外,还有着许多原先带着机体离开部队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强盗团伙。当然这群由于有着MS,因此也会袭击一些偏远联邦基地的部件补给仓库等地区。但是对于这群强盗来说,吉姆改以及搭配可以告诉飞行的SFS的混合部队来说,对付他们自然绰绰有余,连其指挥官也称之为:当作实战训练也不错。而此时这些吉姆改使用实弹武器的优势也体现出来,比如补给方便性价比高等。因此当对方使用光束武器击坠吉姆改时,联邦军自然也表现出了异常的惊讶。

但是吉姆改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中也像其他吉姆系机体一样出现了一些变体型号,而且本身极为优异的生产性和扩展性也让吉姆改成为了一个常青树,也是日后该机历经迪拉兹之乱、格林普斯战争并直接服役至UC 0090年代的资本之一。
RGM-79CA突袭型吉姆便是一款以吉姆改为基础改进而来的MS。在一年战争结束后由格林普斯II开发并交由暗影特种部队使用,该机装备了各种各样的武器,但其中大多数均使用实物弹药,唯一的光束武器便是光束军刀。而为了在增加武器携带量的情况下执行突击机动,因此将推进背包更换为大功率推进器,并在后腰安装了额外的推进器。背包两侧还各有一个烟雾发射装置。装备的主武器为一把Franz EF-ASH114T霰弹枪,用于对付高速目标并由鼓式弹匣供弹。侧面的裙甲中还收纳着一对AE/ZIM. HD 2型热能匕首,作为联邦和吉翁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以在接触时熔穿敌方机体的装甲。而背部最显眼的莫过于装备的AE/ZIM.C-Main-0011-F 链雷,每个链雷由10个圆盘形地雷组成,并通过柔性电缆相互连接。每个地雷的底部都有磁性爪使其可以附着在物体上。

当时格林普斯II开发的吉姆改变体不止突袭型吉姆这一种,还有着以吉姆改为基础改进而来的RGM-79C[G]陆战用吉姆改。作为换装为地面规格的吉姆改,为了在1G的地球重力下使用,因此腿部结构仿照了RGM-79[G] 陆战型吉姆。在暗影特种部队独立研究的地面用机体规格下,使得该机可以无障碍的背负起大型武器架。而且为了迅速运送携带的各种武器和弹药,因此步行速度比一般的陆战化样机提高了3成左右。

而在战后所使用吉姆改变体也不仅仅有这种,还有着一种独特的吉姆改变体,被称为吉姆改雷神部队型。作为奥古独立作战部队的雷神部队由于并非主力部队,而是由来自各方人员组成的杂牌军,因此主要使用机体便是在几乎报废的吉姆改机体基础上,用吉姆指挥官型和其他部件替代缺失的部分而制成的,因此其背包和头部均是吉姆G型的部件。虽然规格和吉姆改相同,但驾驶舱却换成了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座椅,并为机师的风格而进行了调整。因此和普通的吉姆改相比,该机有着更好的瞬时功率。当时范恩和洛佩斯在桑给巴尔级克劳诺斯号上组装了该机,并在白令海和提坦斯的追击部队展开了交战。

然而之后该机左腿在北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战斗中受损,并被升级为RGM-79C 吉姆改-鹡鸰。 当时范恩·艾西里埃诺感受到了吉姆改的基础配置和高扎古以及吉姆镇暴型之间的差异,因此趁着机体受损的机会,使用了神秘赞助商(也就是阿纳海姆)提供的部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并得到了吉姆改-鹡鸰。该机装备了RGM-86R 吉姆III开发期间拒绝的鹡鸰单元,同时在肩部和腿部额外加装了推进器,推进剂的容量也得以提升。这些改装大大提高了该机的机动性也使其难以驾驭。而且原先吉姆改的运动控制程序已经无法处理鹡鸰单元和加装的推进器了,因此额外安装了人工智能方便控制。不过之后该机又被击坠后再度回收改装成MSK-003鹡鸰Ⅱ,但目前就不多赘述了。

但除开战斗所用外,吉姆改的命运之路尚未走到终点,许多吉姆改作为实验平台或是数据搜集单元为联邦开发技术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吉姆改采用了能够追加各种装置的设计。使得对部件的推力增设、性能评估以及匹配测试等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因此以吉姆改为基础进行各种改装,以及各机体采用的革新性构造和技术验证方面有着很大贡献。
吉姆改自设计阶段就已经把扩充性纳入考量,自战争时期就是诸多机型的蓝本。特化对MS格斗战性能的特殊规格机体RGM-79FP吉姆打击型就是其中一例。该机型便是当时研发中的C型,并追加附加装甲和格斗战用护目镜制成的重装甲机机体。

另外战后吉姆改也作为研发各类新机型的测试平台。最著名的一台集体便是GP计划中配合数据搜集资料所需而改装而成的大功率吉姆。该机型是在UC 0081年4月完成更新。一说这种大功率吉姆是由分发到特林顿基地的10台吉姆改中的两台改装而成。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考量。不过确定的是特林迪基地的人员确实有着大功率吉姆进行着各种测试和模拟战,而且特林顿基地遇袭的事件中这两台大功率吉姆均被击毁,第一台在最初的袭击被击毁,而另一台由阿连中尉驾驶参加了追击GP-02高达的任务中,并在行动期间被击毁。大功率吉姆整体增设了1650kW的高输出发电机、大型推进背包以及新型缓冲阻尼器。这些装备自然便是出自战后进军MS制造业界的阿纳海姆之手,该机型便是为了为了该公司研发中的GP-01高达收集各种数据资料。

不仅如此,自UC 0084年起,也有比照吉姆II规格施加修改的CR型,这个机型同样投入到各种新型推进背包搭载实验等用途上。当时该机在联邦军已经将次世代主力MS确定为吉姆II的大背景下,提坦斯的T3部队便装备该机以收集数据,以测试评估提坦斯是否装备吉姆II。作为试验机型而制作的机体,吉姆改高机动型上的各种传感器和推进器均被强化,机体的其他系统亦一同升级为吉姆II的规格。推进背包中包含一个改进的发电机和高性能传感器。右胸增加了一个散热口,左胸则额外安装了一个辅助传感器。腿部也得到了改进并加装了姿控推进器。同时手臂和裙甲也被改进用来携带额外的E-PACK。另外该机还可以通过少量的可选换装转化为狙击类型的规格。

在充分发挥其高度扩充性下,使得吉姆改得以扮演MS研发幕后功臣的角色。并一路坚持到UC 0080年代中期。而到了UC 0080年代后期时,MS研发主流已转变为全可动骨架,也就是所谓第二代MS。因此吉姆改作为第一代MS被研发部门当作测试平台的使命也告一段落,之后也逐渐被分发至各个部队继续使用。不过自然也有一部分被改装为吉姆II继续使用。
除了作为测试平台外,吉姆改改装而来的训练机也在各个MS训练基地或是学校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机师。
TGM-79C吉姆改训练型便是一款由吉姆改改装而来,并于U.C.0085年开始使用的初级教练机,主要用于讲解MS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的MS驾驶训练。而在其基础上还诞生了 TGM-79C吉姆·戛纳这一机型,和之前的吉姆改训练型不同之处除了外观上更贴近吉姆改外,还设置了双座驾驶位,即驾驶席和教练席。不过该机依旧有着一定的战斗能力,在熟练的机师手中也能展现不错的战力。

还有一些吉姆改则被阿纳海姆用作非战斗用途,并被漆成了奥古所属的配色。这是阿纳海姆为了进行和MS有联动的新武器开发时运行试验而拥有的机体。虽然作为一年战争末期的机体,在当前联邦军将吉姆II作为主力机后依旧被阿纳海姆投入到非战斗目的的任务中。虽然基本构造和之前使用的RGM-79C吉姆改相同。但驾驶舱中还是使用了全周天屏幕,传感器等设备也被进行现代化换装。由于机体的目的便是为了收集运用测试数据,因此在肩部安装了暗处作业用的探照灯和外部传感器,可以从机身各处收集运用武器时的运用数据,并将其传送至测试时监视用装备的功能。曾有三台该型吉姆改被投入用于测试FXA-08R-X1 原型米加骑士。其中两台为普通型配置,还有一台为指挥官型配置。指挥官型在脚部加装了额外的装备,这也是为了应对运用测试时的意外事故。指挥官型机的预备推进器和燃料箱合为一体,膝部还有着光束军刀的收纳装置。不过除去队长机外,参加测试的两台普通型配置的吉姆改的机师均为参加过一年战争的老兵。

纵观RGM-79C的服役生涯,作为一款服役近20年的机体可谓说是经久耐用,这一方面也体现出吉姆改本身的优秀素质。而且在战后作为联邦军大量使用配备的主力MS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可能有些瑕疵的一笔。然而除开作为战斗用机外,吉姆改更重要的身份便是作为测试平台,为日后MS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奠定了基石。而整体而言,对吉姆改的评价称之为:承前启后,也不是不可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