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到底怎么样?
最近同一些非医疗的朋友聊天,总会被问到一些问题:医疗设备是不是很复杂?现在是不是还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国产设备是不是还很落后?医疗设备是不是真的很赚钱?
的确,中国设备落后曾很多年,医疗设备尤为突出,所以绝大部分人下意识还是认为国产医疗设备很落后,还很不靠谱。
作为一个在医疗设备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工程师,我觉得很有必要给非专业或离开一线很久的朋友们进行系统介绍,有助于其以了解中国医疗设备的现状。或许这对我们的朋友、同行、以及成长中的学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医疗设备是不是很复杂?
是的。医疗设备还是比较复杂的,其是典型的跨学科产物,涉及医学、电子、机械、计算机、光学、算力、热力学等,很多医疗设备研发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如超声、CT、磁共振,等等。

2、现在还是外资品牌一统江湖吗?
不是。这种局面已经解体,又正在重构。国产设备正在飞速发展,中低端设备大面积超越外资品牌。
比如万东医疗,其DR连续10年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外也有很多装机;比如迈瑞医疗,其监护类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际上也是有相当竞争力,公司一半以上营收来自海外。

3、国产医疗设备还很落后吗?
不是。暂且不谈早已习以为常的常规医疗设备,如今部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品牌也非常相当竞争力,大量产品都源自从底层开始的自主研发,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上升,部分型号甚至已经是市场第一。
比如,根据医工研习社统计,2022年联影医疗PET/CT和PET/MR国内市场占比分别高达33.3%和60.1%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

4、国产医疗设备质量可靠吗?
可靠。如今,部分国产医疗设备已经历了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打磨,无论是品牌积累、技术沉淀、技术研发、设备生产都是比较规范的,也是经过多年市场检验过的。比如联影CT、东软DSA、新华加速器都很稳定可靠的,一点不比国外的差。

5、我们是不是还在仿造?
很多人说,我国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长期是靠模仿和抄袭,稍正面则称之为“逆向研发”。没错,但这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今,部分国内企业尤其是处在市场前列的,也包括一些细分领域的下游核心部件公司,其自身研发能力很强,已经走出模仿阶段,已经开始理论消化和探索,研发和实践,投入使用并迭代升级。
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知识产权保护,提倡自主研发,各个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在研发投入力度都很大。比如,2022年年华为研发投入是营收的22%,其研发人员占比为55%;比如,联影医疗研发人员占比达40%,其近三年研发投入营收平均占比约17%。
其实,当大家开始走在前列,与国外企业在同一段位PK,再想模仿和抄袭就很难了,只能向前创新,包括技术、管理、销售、售后等各方面。
6、未来会是国产的天下吗?
中国会一直是对外开放开放。当然,你会见到越来越多的国产高级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服务,这说明国产强大了,当然也会一直看到外资品牌继续“在中国、为中国”。中国市场不会只有一种品牌或者型号,否则不利于市场不利于国家。比如,李强总理与德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是说:坐大众汽车没觉得有风险,用西门子做CT也没觉得不安全。
7、医疗设备是不是很赚钱?
任何投资都需要回报,不过医疗设备比较特殊,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所以很多机构不敢轻易尝试。比如,早期安科其实举国之力投入,多学科高手齐聚,但产品当时也很难说完美,加上当时GPS在我国处于绝对垄断,国内机构不太接受国产,导致市场不认同。当时的影像人见证了安科从冉冉升起到无力再战,是标准的悲情故事。
因此,要想在市场上长久活下去,合理的利润必须的。当然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反对暴利,同时我们也要旗帜鲜明的支持合理的利润空间,不然又会有无数的“安科”会倒下。我们要改变国产就是低价,低价就是低质量就是低层次的固有思维。
8、可以预见未来是什么样?
未来中国市场,应该会是以国产产品为主导,多个国家、多个公司、多个品牌的产品作为为重要补充,大家一同竞争、一同进步、一起为国民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