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2022-05-25 16:55 作者:互强日语教育  | 我要投稿

当同学们在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文中存在大量的汉字,即使没有学过日语,有时也能猜出大概的意思,学习起来感觉很亲切,这也是高考日语比高考英语更容易提分的原因之一。本文将会为大家梳理日本文字的起源及形成过程。


日本全面引进中文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且根据日本的原有语言对中文汉字进行消化再创造。这里既体现了日本有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才能和传统,也印证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价值。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很早就有自己的口头语言。但日本文字却是在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才逐渐产生形成的。


如同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语言一样,民族的文化形成和传承离不开文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首先表现于它的文字。因此,日本文字依据汉字而产生形成,说明古代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之大。


相关专家由各项史实推测出,中国的汉字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进入日本,秦代到东汉时期,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日本的辐射,中国的货币在日本各地广泛流传,中国的典籍也被日本皇室引进,汉字由此渗入到日本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万叶假名的出现

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输入,中国的诗歌在日本流行,由此产生了作诗的潮流。《怀风藻》和《万叶集》分别是日本最早出现的汉诗集和和歌集。《怀风藻》收录的是日本人摹仿中国六朝诗歌而写的作品,《万叶集》收录了天皇、各阶层有汉学修养的人士创作的和歌。

《万叶集》中,所用的汉字大都丧失了原来的意义,汉字变成了标记日语语音的符号。比如「波(は)瑠(る)」是指“春天”、「阿(あ)伎(き)」是指“秋天”、「名(な)津(つ)蚊(か)氏(し)」是指“怀念”。


这种以汉字标读日语发音的方法体系被称为“万叶假名”,近年来,万叶假名在日本暴走族之间再一次走红。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夜露死苦=よろしく」。

平假名与片假名的形成

日语中“假名”是源于“真名”。“真名”是指具有自己的发音、形态、意义的汉字;“假名”是假借来的汉字,作为日语的音符,不具有自己的意义。平假名与片假名都是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

有传说宫廷中女子在写和歌、随笔时,喜欢用线条柔和的草书来书写表达,由此形成了平假名。而男子在学习汉文时多用正楷体书写,为求写字时迅捷简便,将万叶假名的汉字以偏旁部首或者是简略的笔画标写,由此形成了片假名。


在这里,为大家列出五十音图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字源。

将平假名与片假名两表相互对照可以看出,两者汉字字源,有30对是相同的,这说明当时万叶假名的汉字,在过渡到平片假名时期,日本所用的汉字已经相当固定。


平、片假名的形成,标志着日本文字的正式成立,一方面,平、片假名是日本独有的文字,另一方面,日本形成了表音符号,延续至今形成了汉字与假名混合使用的所谓“和汉混合体”的文字体系。


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形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