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远离“伪仪式感”的生活,要不然你会被自己榨干的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缺少了仪式感,生活将是既无聊又无趣。要想活得美,就要懂得审美,就要制造仪式感。于是,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成为当下时髦的话题,仪式感的生活也越来越倍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年轻人。

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自然没错。问题是怎样营造仪式感。对此,确实是很多人的误区。
让生活有仪式感的前提是过好普通的生活。如何让平常的生活充满诗意,这才是最好的仪式感。

俺有一位吃素的朋友就做得很好。你看,这些素食,通过她的亲手制作,是不是如诗如画?所以,她的日子温馨四溢,被大家追捧。
俺朋友圈里也有一些朋友把生活的仪式感误读成了豪华感。于是,她(他)的生活总是显得很“浪费”,日子过得也总是入不敷出。这样的仪式感就走样了。
另外,俺还看到一些朋友经常发朋友圈,展示自己生活的仪式感——下馆子了,吃大餐了等等。在俺看来,这只是一种摆谱而已,与生活的仪式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生活的仪式感,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以真实为基础,创造为灵魂,追求为动力,它不是铺张浪费,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作秀。
营造生活的仪式感首先是个经济问题。寅吃卯粮肯定是不可取的。然后,才有了精心调剂。比如,把房子打扫得纤尘不染,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让一枝鲜花使屋子里面变得温馨,用一支蜡烛营造浪漫,把菜肴尽量做得精致。等等。
认识不到这一点,所谓生活的仪式感就会成为负累,不但会把人榨干,也会把人变得虚伪。这样的生活仪式感不但不可取,而且相当有害。

前天晚上跟两位老友一起在河边散步,边走边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他俩都是走南闯北的人,对很多地方的世故人情都有了解。他俩跟我说,广东阳某个地方的人呀,一到过年就人人“装”大爷讲排场:抽烟要抽大中华,打牌要行大钱,吃要去酒店,住要住宾馆,没几天就把一年挣的钱全都花光了,然后,年还没过完又要出去打工。
可是,疫情之下,找工作变得很难。三年疫情下来,这个地方的人个个活得像乞丐,大都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
伪仪式感已经把这个地方的人的生活弄得一地鸡毛,已经很难收拾了……
是的,生活的仪式感不是图一时的虚荣。这样理解生活的仪式感 ,不但会把生活弄得很糟,也会使生活丧失抵御风险的能力。

可见,懂生活的人应该知道远离伪仪式感生活的重要,也会自觉远离之。而对于那些沉迷于伪仪式感生活的人们,则应该幡然醒悟才是,越早越好。
其实,只要心里有一份对生活的敬畏,生活哪里都是仪式感。所谓生活的仪式感,其本质就是生活的神圣感。敬畏生活,就会直面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畏生活,就会努力让平凡的生活荡出涟漪,开出朵朵康乃馨一样的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