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还有未来吗?
两个选择:站着死,或者跪着活。
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但没有理由因此就要求别人也跟着自己站着死。
一群奴隶在矿洞工作,其中一个奴隶一直偷懒,并以此为傲:“我没有为奴隶主带来收益。”
那个奴隶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认为只有自己活成了人样。但奴隶的生活依旧很艰难,并没有因为奴隶不工作,就得到跟奴隶主一样的待遇,可奴隶却幻想着自己跟奴隶主一样。
那个奴隶就是我。
我说那个朋友很贱,在游戏厅明明玩的很开心,还非要把自己整的哭丧个脸,整天愁这愁那。我讨厌他。因为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的低贱。
我一边享受着金钱与资本带来的便利,一边痛骂着它们,仿佛恰着烧烤打着游戏的那个自己是假的一样。我又不是什么圣人,想要一些物质上的享受有什么错吗。
基于我自身的改变,对B站的认识也因此改变了:
首先,我是经济学定义上纯粹的理性人。我不会花几百块去买毫无实用价值的手办,也不会给B站充会员来解锁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冲动消费在我身上就发生过一次——买了个国人开发的独立游戏,就玩了五分钟。
因此在我的角度上,B站其实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如今的弹幕就是一块鸡肋,除了类似《恶魔之子》这种极少数视频以外,绝大多数视频弹幕只会让用户体验变差;
没有片头广告是一个特色,但是对于B站来说,就算加了片头广告还是会被人通过技术手段跳过,其实大差不差,而且我感兴趣的那些内容都不是B站独有的。
所以UGC我其实不太感冒了。早期的那些鬼畜,MAD算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别的平台根本不可能有这些,但现在B站独有的更多是一些科普,学习上的内容。哦对了,还有舞蹈区。
社区氛围,我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不是B站的问题,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底色就是寻找优越感,抬高或贬低谁,所以评论区我已经关了。
多元化。如果多元化的结果是多了一堆卖鞋,卖衣服,卖化妆品的,还多了一堆土味,正能量短视频,那还不如专攻二次元这一个垂直领域,别人可能不在乎,但我真接受不了B站带来的一些二次元跟土味文化的融合,有很多其实不懂,也不在乎二次元但是借着二次元的标签赚钱的人,然后这一群人现在反而定义了二次元,蛮搞笑的一件事。
......
那么这些反映出什么呢?B站其实没有完全变质。
我是说B站也可以像痘印,脍手一样搞直播带货,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榨取用户价值,可B站没有。当然,这背后的原因肯定不是良心,最大的原因是B站的用户成分,比起抖音快手没有那么的“下沉市场”,而且小孩子居多不太好直接带货,所以B站真这么搞了会被骂的很惨,起到反效果。
我就是想说,其实因为各个方面的限制,叔叔不太好收割B站用户,没办法做到像PDD一样没有下限。所以从结果上看,B站在一众还活着的同类产品里,还是最有良心的那一个。
当然我不是在给B站洗地,打感情牌,因为一个B站倒了,马上就会有下一个B站站起来,如今的B站在提高抗风险能力,获得资本青睐的同时,也丢掉了自己最不可替代的部分。
因为平台本身是没有用户粘性的,如果这些UP主全都跑到别的平台,那用户也会跟着离开,但16年以前的B站,对于这之前的用户来说,平台自身才是用户选择它的理由。
所以我在想,可能B站在我的印象里,更加接近网飞而不是油管,如果我知道一部剧是网飞出品,那大概率是我感兴趣的,比如赛博朋克:边缘行者,拳愿阿修罗,同样,如果我知道一个视频出自B站UP主,那我对其的预期会比别的平台好很多。
我花了200多块买了一款游戏,玩了200多个小时,还愿意花48买这个游戏新出的角色,但是我不愿意花100块买一年的会员,也不愿意花30块买月卡换20次抽卡机会。
在一个游戏刚出的时候,我往往不会去买,如果一年多以后这个游戏还在持续运营,还有很多人在玩,那我哪怕原价也会下单。
时间可以看作一个过滤器,筛选掉很多昙花一现的东西,1988年的元祖洛克人,到了今天我仍然能在这个游戏里得到快乐,哪怕没有情怀加成。
所以我想说的是,往往最后活下来的,都是坚持了初心的(尽管有幸存者偏差在里面)。
那么基于我这样一个非典型普通用户的视角,结论是B站没有什么未来,已经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