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和卓叛乱二


公元一六一八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时年五十六岁。他和他的臣子们终于用近三十年的荒怠,和没完没了的党争倾轧与争吵,迎来了万历朝的最后两年岁月。命中注定,帝国要在皇帝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为自己以往的苟且、自私、贪婪、短视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在未来的岁月里,将千百万人民送进水深火热的同时,将皇朝送上绝路。此时的努尔哈赤则已逢花甲之年,这位比万历皇帝大四岁的老英雄,在他六十岁时老当义壮,似乎刚刚进入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段。他不再掩饰,将锋芒直指大明帝国。公元一六一八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汗王宫发布了他那著名的郜天七大恨。

该文告发布的第二天,努尔哈赤挥军西进,次日便一举拿下辽东重镇抚顺,抚顺游击将军李永芳投降,一周后,率兵驰援抚顺的广宁总兵及其所部一万余人全军覆灭。消息传来,举朝震骇。此时此刻,帝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兵部却没有人主持工作,早在两个月以前,兵部左侍郎崔景荣屡屡上书皇帝,请求退休。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染上了鸦片烟瘾,对此置之不理。于是这位兵部尚书就封存好国防部大印,自说自话的退休回老家养老去了,导致国防部两个多月以来没有人主持工作。皇帝已经有很长时间不补充各级各地政府官员的缺额了。中央各部门的官员缺额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而地方、省、市、县各级官员的缺额也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万历四十七年二月,明朝廷才终于将讨伐努尔哈赤的各项事宜大体上安排到位,就此发生了影响重大而深远的萨尔浒之战。截至二月中旬,明军陆续集结到宽甸、辽阳、沈阳、开原、铁岭之间四个地方的部队大约是八万八千五百九十多人,此外还有朝鲜军队一万人左右,叶赫部落出兵一万五千人,共计加在一起,是十一万三千六百多人。再加上其他土司,各镇道的散兵游勇,明军总体上大概有十四万人上下。这些部队仓促集结在四个地点,而这四个地点散布在一个长达四百里的扇面上面,各点之间山高水长,地形极其复杂,彼此之间很难互相呼应支援。万历皇帝和中央政府完全不管千里之外的实际情况,每天用最高一级的信号旗催促出兵。于是前敌最高统帅只好命令四路部队分头前进,这四路大军分别是辽阳总兵刘珽,于宽甸经由董鄂路及今天辽宁省桓仁县,北向攻击赫图阿拉的东南侧。此路明军人数约一万人,号称四万,一万人的朝鲜军也划归此一路。东路右翼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统帅,此路大军由辽阳出发,经清河东向攻击赫图阿拉的正面。此路大军人数约两万五千人,号称六万。中路左翼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统帅,集结于沈阳,沿浑河河谷出抚顺,经由苏子河河谷,会同中路右翼军李如柏共同攻击赫图阿拉正面。

此路大军兵力约三万人,号称八万。北路以开元总兵马林为统帅,约一万人,加上叶赫部落的一万五千人,兵力约两万五千人,号称四万。任务是集结于开元、铁岭之间,出三岔堡,抚顺东北九十里处,进入苏子河流域,攻击赫图阿拉的北侧。当时据说是为了在心理上起到恐吓的作用。大明军队号称四十七万,并且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保密工作,致使努尔哈赤对明军在行军路线、行军时间、部队统帅人选等方面了如指掌。因此,当杜松所率领的中路左翼大军从沈阳出发后,努尔哈赤已经知道这是一支号称八万实则三万的部队。于是,努尔哈赤调动全部六万八旗部队,将第一次打击对准了杜松所部。三月一号,杜松在漫天大雪当中饮酒赏雪,而且喝的酩酊大醉。然后他趁着酒性度过寒冷刺骨的冰河,导致携带辎重的大部队根本就没能过河。他兵分两路,一路大部队留在河对面萨尔浒山下,渡过河去的另外一部分部队由他自己亲自率领佯攻界凡山上的吉林崖。在当天的早晨,努尔哈赤率领大军由赫图阿拉出发,下午到达萨尔浒山以东界凡山以南的地区,把杜松的两支部队从中间给隔开,使双方之间的联系完全中断。努尔哈赤也兵分两路,一路为六个旗的兵马,大约有四万五千人,前去攻打萨尔浒山下两万人的明军大营。另外一路两骑兵马去吉林崖援助,夹攻杜松率领的部队。由于雨雪交加,明军携带的枪炮火器受潮以后无法使用。在八旗铁骑的攻击之下,明军大败,萨尔浒山下大营全军覆没。努尔哈赤随即把得胜的六旗兵马全部调到界盘山下,围攻杜松所在的部队。杜松率军拼死激战,力战一夜后阵亡,大明中路左翼军就这样全军覆没。同样是在三月一号这一天,大明北路军的马林率领的部队到达了尚间涯,他下令兵分三路,呈品字型驻扎下来互为犄角,三个营地之间大约相隔了三到四华里。当天夜里,马林接到前锋营的军报,杜松部已经被八旗兵包围,陷入苦战。马林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没有前去救援,他下令各营之间严密防守,直到杜松全军覆没,他也没有移营一步。三月二号,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丁到达尚间涯,把马林的大营和其他两营之间的联系切断,随后个个击破。马林仅带领少量随从狼狈的逃离了战场。

和这一路大军同时行动的叶赫部的一万五千兵马,根本就没有投入战斗。马林所率领的部队全军覆灭之后,这一万五千兵马悄悄的离开前线回家了。到了这一天晚上,努尔哈赤收拢他所有得胜的大军,回到了界凡山下,随即得到侦察兵的报告,刘珽所率领的南路大军已经到达了桓仁。李如柏所率领的中路右翼军也到达了虎栏。努尔哈赤立刻命令手下几员大将连夜赶回赫图阿拉防守大本营。因为明军最高统帅部在距离主战场一百多公里之外的沈阳,结果就导致这四路大军之间,他们既不互相联系,也不互相协调行动。直到杜松和马林这两路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刘挺和李儒柏还完全不知道他们友邻部队遭遇了什么,他们还在各自的位置上傻傻等着攻城的炮声信号。三月三号,努尔哈赤下令杀牛宰羊犒劳部队。三月四号中午,经过一昼夜休整后,重新集结起来的八旗军队,杀向了驻扎在赫图阿拉城外的刘珽大营。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三月五号早晨,刘珽及其部下将士大部分战死,跟在明朝军队后边的朝鲜军队,目睹了明军全军覆没的惨状之后,放下武器。全军投降了努尔哈赤。而李如柏既没有到达指定的位置,也没有按照炮声的信号前去攻城。直到从最高统帅部那儿接到了撤军的命令为止才慌乱撤退,撤退途中混乱踩踏伤亡一千余人,明四路大军仅李如柏部没有全军覆没。李如柏最后遭到东林党弹劾还京,最后无法承受世人非议,于天启元年九月十三日于宅中自杀。这就是在晚明前清历史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萨尔浒大会战。战后,明清双方的战略态势完全逆转,努尔哈赤占据了战略主动地位,大明帝国进入全面防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