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刷5分钟朋友圈,看完它,牢记它

2018-08-07 14:02 作者:毒舌电影  | 我要投稿

这个夏天Sir最不愿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昨天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在沙滩游玩时走失。


当地立即组织公安、边防、山海情救援队等力量在海滩、酒店、海上等周边区域开展搜寻行动。


等来的,却是陆续的坏消息。


6日下午,警方在救援现场发布通报称,救援团队在海滩附近海域找到一位女童,已失去生命体征,证实为双胞胎中的姐姐。



15时50分左右,一艘渔船在离海岸约50米的地方发现另一具女孩遗体,证实为双胞胎中的妹妹。



法医鉴定,姐妹俩均为溺亡


孩子走失时,父母在哪里?


母亲就在附近。


孩子溺水时,有人看见吗?


有,周围有不少成年人。


那悲剧为何发生?


据报道,事发沙滩并不是正规海水浴场,海况复杂,虽然有禁止下海游泳的标识,但仍有大量游客在此戏水、游玩……


Sir想来想去,必须重发一篇有关溺水的稿。


因为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暑假正是高发期,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统计,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56.04%


溺水,是夏天里最危险的事,也是被太多人忽略的事。


更是很多父母错误理解的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称,这次青岛行,是双胞胎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来玩


游玩时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沙。


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个朋友圈后,再抬头就发现孩子消失了……之后,就是呼喊、寻找、报警,再寻找……


一开始,孩子母亲甚至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Sir无比同情这位母亲,也无比惋惜那两个年幼的生命。


同时也想对更多的父母说:


身为父母,我们有时难免百密一疏。


但溺水时发生的那“一疏”,真的代价太大。



所以,下面这篇结合影视的科普文,希望每位成年人都好好看看。


先看一些错的——


我们对溺水的刻板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


溺水后,人总会慌张大喊、胡乱挥手吗?

《鲨海》



如果是不会游泳的人,会乱蹬乱扒,动静很大吗?


《极光之恋》里的马克应该不会游泳,他演溺水演得很像会游泳……


还有溺水后,人是不是面朝下,躯体水平浮于水面?

《禁闭岛》


下沉时,是不是会张大嘴、使劲拽拉他人,还在水下吐一堆气泡?

《泰坦尼克号》


还有救人应该怎样才对?

《我的少女时代》


上岸后,是不是马上做人工呼吸,然后在胸上轻轻压两下?

《太阳的后裔》


如果力气不够没法救上岸,“水里送气”是不是也可行?

《白蛇传说》


很多人都这么想吧?但基本全错。


现实中如果这样操作,分分钟耽误宝贵的救助时机。


下面这张图,才是真正的溺水。


如果岸上人看到了,十有八九会以为溺水者没事,只是浮在水中玩。


站着,或是调皮地在走太空步。


大家当然不会担心,因为总觉得“头还在水面上”。


但其实这种姿势已经万分危急。


再看一张——


图可能有点不直观,但它想表达的是:


溺水的人未必一定会惊慌,反而可能看起来“相对正常”。


所以到底什么是溺水?


怎样才是正确的抢救?


下面,Sir将结合电影画面,给大家做出正确示范(毕竟,有些电影还是尊重常识的)


下水前


选好地点


千万不要让孩子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


比如水库、池塘、河流、湖泊……


城市中的游泳池、水上乐园也并非100%安全,一定要选配有专业救生员的。


当人遇到危险,一名有专业资格的救生员,比什么亲人都可靠。

《海滩游侠》就传播了很多正确救助的理念


穿好泳衣


泳衣当然不只是美观,它还是安全的保障。


尽量别穿日常衣服下水,特别是牛仔裤,因为吸水后会变沉重。


做好热身


热身都懂。


但用少量冷水先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很多人没这个习惯。


(身体适应了水温,才能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

《五个扑水少年》


游泳时


孩子下水,很多家长以为只要守在泳池边,就万事大吉——错!


认为孩子有危险自然会大声呼救——错。


正是这些“自以为”,导致了悲剧频频发生——


在儿童溺水死亡案例中,有50%以上的家长其实距离很近,就在孩子两三米范围内


就因为不懂“什么是溺水”,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那么,如何正确辨别溺水者?


首先,真正的溺水是无声的。


溺水者会拼命把头伸出水面,只能忙着呼吸,根本来不及喊救命。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溺水戏,就相对真实。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所以,没听到呼救,绝不代表他没危险


此外还有姿势。


很多家长不知道:


溺水初期,溺水者是站立水中的。


因为无法用四肢找到支撑点,所以只能保持直立。


眼神呆滞,无法专注,头发可能会盖住额头和眼睛,嘴巴半闭,很难挥臂或呼救,挣扎的姿态,看起来像在水中“爬楼梯”。


别以为他在玩水,其实他在垂死挣扎


看到这种情况,要第一时间大声问询。

如果溺水者没反应,宁可判断错误,也要马上行动。



溺水发生后


先说自救


溺水发生的过程,比电影里看到的快多了。


从开始溺水到窒息,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但!


前1-2分钟,是“自救”的黄金期。


(学会这两分钟的动作至关重要,哪怕不能自救成功,也能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首先,保持冷静——


不要挣扎,不要张嘴。


正确动作是:


第一时间,不是呼吸,而是不呼吸


先屏住呼吸,使身体浮起。


四肢放松,尽可能把头向后仰露出面部保持仰泳姿态“躺”在水面


待身体逐渐稳定后,再开始调整呼吸,作出下一步应对——


尝试呼救,或等体力恢复后游回岸边。



如果需要长时间等救援,而且水面风大浪大,那么可以采用另一种姿势——


“水母漂”


吸气后,四肢自然下垂,身体俯漂在水面。


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划水,顺势抬头呼吸,然后闭气低头,恢复姿势。


这个姿势可以帮人最大程度保留体力,保证呼吸。


顺便回答几个“附加危险题”——


1、如果抽筋了怎么办?


调整好呼吸后,用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远端(腿抽筋,就把头潜入水中用手握住脚掌),做反复屈伸运动,可缓解痉挛。

动图来源:b站@寅喵虎丶


2、如果遇到旋涡怎么办?


发现自己接近旋涡时,切记不要踩水不要让身体垂直在水中,否则会被快速卷进旋涡。


应马上平卧于,顺着旋涡边缘快速游开。


再说救人


切记,岸上的你,一样可能遭遇危险(溺水者因为紧张,力气会比平时大,稍有不慎,施救者可能被一起拖入水中)。


所以要量力而为,救助要专业。如果用了错误方法,溺水者可能会受到更大伤害。


下水救人,先脱衣服。


一定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身体,让头露出水面,采用仰泳或侧游上岸。

动图来源:《学生危安事件 预防与应变》


如果没受过相关培训,不敢救人,那么应该这么做——


1、寻找救生员或报警;


2、在岸上用杆子伸向溺水者,或向水面抛出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


溺水者上岸后,需要马上进行处理。


但,千万别急着人工呼吸!


第一件事,确认溺水者是否还有心跳和呼吸


如果有,则应该立即为溺水者盖上衣服或毛巾保暖,同时将身体侧卧,头部向下,帮助将肺部积水控出。


如果没有心跳和呼吸,那么要尽快进行紧急施救——


这个步骤,电影末日崩塌》的最好。


有事实为证——美国曾有一位10岁男孩,就是用电影里教的方法,救活了溺水的弟弟。


主演巨石强森还在推特上大赞这位小朋友够机智。


第一步,先让溺水者平躺,尽量让脚比头高,更容易使肺部积水流出。


第二步,检查溺水者口腔,清除杂物,并把舌头拉出,避免堵住呼吸道。


第三步,实施人工呼吸——跪在溺水者右侧


一般心脏复苏的正常顺序,是C-A-B:


而溺水急救的顺序不同,应该是A-B-C,即:


A:开放气道。将溺水者下颌抬起,让气道打开,判断有无阻塞物。


B: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


C: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部正中和乳头连线的垂直交接处.


第四步,直到溺水者吐出积水,马上将身体扶起,拍背。


最后,即使恢复了呼吸,也要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以上,就是Sir为你总结的防溺水手册


说一次,很多人还印象不深,但生命的代价太重,我们必须警钟长鸣。


(最好不止是学习和记忆,有机会也和家人模拟操作一把)


暑假才过去一半。


有爱的父母,都想带孩子去看看大江大湖大海。


在你的孩子爱上波浪前,一定要告诉他波浪的危险。


在你和伴侣坐在沙滩上又开始刷手机前,请务必保持安全距离,时刻留心孩子的细微反应。


夏天本该是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别因为溺水,让它成为永远的悔恨和悲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辑助理:阿拉灯神丁、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原文转自于「Sir电影」



少刷5分钟朋友圈,看完它,牢记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