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刷5分钟朋友圈,看完它,牢记它

这个夏天Sir最不愿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昨天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在沙滩游玩时走失。
当地立即组织公安、边防、山海情救援队等力量在海滩、酒店、海上等周边区域开展搜寻行动。
等来的,却是陆续的坏消息。
6日下午,警方在救援现场发布通报称,救援团队在海滩附近海域找到一位女童,已失去生命体征,证实为双胞胎中的姐姐。

15时50分左右,一艘渔船在离海岸约50米的地方发现另一具女孩遗体,证实为双胞胎中的妹妹。

法医鉴定,姐妹俩均为溺亡。
孩子走失时,父母在哪里?
母亲就在附近。
孩子溺水时,有人看见吗?
有,周围有不少成年人。
那悲剧为何发生?
据报道,事发沙滩并不是正规海水浴场,海况复杂,虽然有禁止下海游泳的标识,但仍有大量游客在此戏水、游玩……
Sir想来想去,必须重发一篇有关溺水的稿。
因为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暑假正是高发期,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统计,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56.04%。
溺水,是夏天里最危险的事,也是被太多人忽略的事。
更是很多父母错误理解的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称,这次青岛行,是双胞胎母亲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来玩。
游玩时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沙。
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个朋友圈后,再抬头就发现孩子消失了……之后,就是呼喊、寻找、报警,再寻找……
一开始,孩子母亲甚至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Sir无比同情这位母亲,也无比惋惜那两个年幼的生命。
同时也想对更多的父母说:
身为父母,我们有时难免百密一疏。
但溺水时发生的那“一疏”,真的代价太大。
所以,下面这篇结合影视的科普文,希望每位成年人都好好看看。
先看一些错的——
我们对溺水的刻板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
溺水后,人总会慌张大喊、胡乱挥手吗?

如果是不会游泳的人,会乱蹬乱扒,动静很大吗?

《极光之恋》里的马克应该不会游泳,他演溺水演得很像会游泳……
还有溺水后,人是不是面朝下,躯体水平浮于水面?

下沉时,是不是会张大嘴、使劲拽拉他人,还在水下吐一堆气泡?

还有救人应该怎样才对?

上岸后,是不是马上做人工呼吸,然后在胸上轻轻压两下?

如果力气不够没法救上岸,“水里送气”是不是也可行?

很多人都这么想吧?但基本全错。
现实中如果这样操作,分分钟耽误宝贵的救助时机。
下面这张图,才是真正的溺水。

如果岸上人看到了,十有八九会以为溺水者没事,只是浮在水中玩。
站着,或是调皮地在走太空步。
大家当然不会担心,因为总觉得“头还在水面上”。
但其实这种姿势已经万分危急。
再看一张——

图可能有点不直观,但它想表达的是:
溺水的人未必一定会惊慌,反而可能看起来“相对正常”。
所以到底什么是溺水?
怎样才是正确的抢救?
下面,Sir将结合电影画面,给大家做出正确示范(毕竟,有些电影还是尊重常识的)。
下水前
选好地点。
千万不要让孩子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
比如水库、池塘、河流、湖泊……
城市中的游泳池、水上乐园也并非100%安全,一定要选配有专业救生员的。
当人遇到危险,一名有专业资格的救生员,比什么亲人都可靠。

穿好泳衣。
泳衣当然不只是美观,它还是安全的保障。
尽量别穿日常衣服下水,特别是牛仔裤,因为吸水后会变沉重。
做好热身。
热身都懂。
但用少量冷水先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很多人没这个习惯。
(身体适应了水温,才能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

游泳时
孩子下水,很多家长以为只要守在泳池边,就万事大吉——错!
认为孩子有危险自然会大声呼救——错。
正是这些“自以为”,导致了悲剧频频发生——
在儿童溺水死亡案例中,有50%以上的家长其实距离很近,就在孩子两三米范围内。


就因为不懂“什么是溺水”,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那么,如何正确辨别溺水者?
首先,真正的溺水是无声的。
溺水者会拼命把头伸出水面,只能忙着呼吸,根本来不及喊救命。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溺水戏,就相对真实。

所以,没听到呼救,绝不代表他没危险。
此外还有姿势。
很多家长不知道:
溺水初期,溺水者是站立水中的。
因为无法用四肢找到支撑点,所以只能保持直立。
眼神呆滞,无法专注,头发可能会盖住额头和眼睛,嘴巴半闭,很难挥臂或呼救,挣扎的姿态,看起来像在水中“爬楼梯”。
别以为他在玩水,其实他在垂死挣扎。

看到这种情况,要第一时间大声问询。
如果溺水者没反应,宁可判断错误,也要马上行动。
溺水发生后
先说自救。
溺水发生的过程,比电影里看到的快多了。
从开始溺水到窒息,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但!
前1-2分钟,是“自救”的黄金期。
(学会这两分钟的动作至关重要,哪怕不能自救成功,也能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首先,保持冷静——
不要挣扎,不要张嘴。
正确动作是:
第一时间,不是呼吸,而是不呼吸。
先屏住呼吸,使身体浮起。
四肢放松,尽可能把头向后仰,露出面部,保持仰泳姿态“躺”在水面。
待身体逐渐稳定后,再开始调整呼吸,作出下一步应对——
尝试呼救,或等体力恢复后游回岸边。
如果需要长时间等救援,而且水面风大浪大,那么可以采用另一种姿势——
“水母漂”。

吸气后,四肢自然下垂,身体俯漂在水面。
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划水,顺势抬头呼吸,然后闭气低头,恢复姿势。
这个姿势可以帮人最大程度保留体力,保证呼吸。
顺便回答几个“附加危险题”——
1、如果抽筋了怎么办?
调整好呼吸后,用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远端(腿抽筋,就把头潜入水中用手握住脚掌),做反复屈伸运动,可缓解痉挛。

2、如果遇到旋涡怎么办?
发现自己接近旋涡时,切记不要踩水,不要让身体垂直在水中,否则会被快速卷进旋涡。
应马上平卧于水面,顺着旋涡边缘快速游开。
再说救人。
切记,岸上的你,一样可能遭遇危险(溺水者因为紧张,力气会比平时大,稍有不慎,施救者可能被一起拖入水中)。
所以要量力而为,救助要专业。如果用了错误方法,溺水者可能会受到更大伤害。
下水救人,先脱衣服。
一定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身体,让头露出水面,采用仰泳或侧游上岸。

如果没受过相关培训,不敢救人,那么应该这么做——
1、寻找救生员或报警;
2、在岸上用杆子伸向溺水者,或向水面抛出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
溺水者上岸后,需要马上进行处理。
但,千万别急着人工呼吸!
第一件事,确认溺水者是否还有心跳和呼吸。
如果有,则应该立即为溺水者盖上衣服或毛巾保暖,同时将身体侧卧,头部向下,帮助将肺部积水控出。
如果没有心跳和呼吸,那么要尽快进行紧急施救——
这个步骤,学电影《末日崩塌》的最好。
有事实为证——美国曾有一位10岁男孩,就是用电影里教的方法,救活了溺水的弟弟。
主演巨石强森还在推特上大赞这位小朋友够机智。


第一步,先让溺水者平躺,尽量让脚比头高,更容易使肺部积水流出。

第二步,检查溺水者口腔,清除杂物,并把舌头拉出,避免堵住呼吸道。
第三步,实施人工呼吸——跪在溺水者右侧。
一般心脏复苏的正常顺序,是C-A-B:

而溺水急救的顺序不同,应该是A-B-C,即:
A:开放气道。将溺水者下颌抬起,让气道打开,判断有无阻塞物。
B: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
C: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部正中和乳头连线的垂直交接处.


第四步,直到溺水者吐出积水,马上将身体扶起,拍背。

最后,即使恢复了呼吸,也要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以上,就是Sir为你总结的防溺水手册。
说一次,很多人还印象不深,但生命的代价太重,我们必须警钟长鸣。
(最好不止是学习和记忆,有机会也和家人模拟操作一把)
暑假才过去一半。
有爱的父母,都想带孩子去看看大江大湖大海。
在你的孩子爱上波浪前,一定要告诉他波浪的危险。
在你和伴侣坐在沙滩上又开始刷手机前,请务必保持安全距离,时刻留心孩子的细微反应。
夏天本该是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别因为溺水,让它成为永远的悔恨和悲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辑助理:阿拉灯神丁、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原文转自于「Si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