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育博士(Ed.D)在职博士考博参考书【几深教育】

申请条件
1.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2.申请人对于教育学科应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潜力;
3.健康状况符合厦门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4.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5.高等学校管理人员;
6.有5年以上高等学校管理全职工作经历(至2021年8月底工作满5年)
7.已获得外语水平能力证书。
教育博士招收在职人员,采用非全日制培养方式,鼓励被录取考生脱产来校学习。
1.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方向的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高等学校管理人员。
2.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方向的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高等学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
招生方式为【申请--审核制】,报名时间及所需提交的材料如下:
网上报名:2020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8日
报名材料接收截止时间:2020年12月18日前
提交申请材料清单: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厦门大学2021 年博士(含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注意:“报考专业”为“教育”,“报考类别”为“定向”;申请人须在报名登记表末页“本人自述”栏落款处亲笔签名确认;“定向单位意见”栏须由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签“同意”并盖章。
(2)工作经历证明(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开具,内容应包括岗位、职称、职务、职级、工龄,参考格式见附件1,具有职称的申请者应提供聘任证书复印件);
(3)两封与教育学科相关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专家的推荐信(格式见厦门大学招生办网页的下载专区,不密封,同申请材料一起邮寄);
(4)身份证复印件;
(5)加盖本校研究生院(处)培养办或本人档案所在单位公章的本科及硕士(或博士)期间学业成绩单;
(6)本科及硕士(或博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交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学生证复印件或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录取后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应届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提交);如果以大专身份考上硕士研究生者,提交大专毕业证书复印件即可);
(7)个人陈述(内容应包括学习与工作经历、经验、特别成就;科研能力及其它能力;硕士论文工作创新点描述等);
(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包括希望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设想;
(9)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例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出国留学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等);
(10)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封面、摘要、目录);
(11)公开发表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学术论文代表作(提交代表作不多于3篇,应提供封面、目录、论文全文的复印件);
(12)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的证明材料;
(13)参与出版专著、编著或译著的证明材料;
(14)其他可以体现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工作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证明材料。
注:
①申请材料请按上述清单顺序编号提供;
②请在科研成果证明材料上个人姓名处用彩笔标注;
录取成绩计算办法:总成绩=初审成绩*20%+面试考核成绩*80%
推荐参考书:
《教育管理学》 陈孝斌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 》 褚宏启、张新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推荐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考博早知道】获取更多考博信息
推荐参考书: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王策三.教学论稿(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教育管理学》陈孝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考博专业课复习心得
考博复习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性的工作,有很多的考生都向我征求过考博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意见。可能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认为,考前随便看看书就行了,而有的考生则认为需要花费三到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史老师并不否认只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情况史老师身边也常有发生。
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许我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并不出众,学习,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史老师更倾向于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系统地、最大效率地复习专业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对所考专业的理解力,使得自己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因为毕竟专业课中所涉及的面知识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要是把书中所体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内在联系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种深挖掘的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深度,并且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融会贯通的研究习惯也将令你非常受用),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好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再能找个经验、有能力的人带带你,肯定要轻松很多。
有些考生担心战线拉的太长了会使得自己变得麻木,思想上有所懈怠,进而失去上进心~真的会这样吗?史老师以为,任何工作都是反复的、甚至是乏味的。即使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反反复复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使得自己麻木到失去上进的动力~但,史老师要说的是,如果短短几个月的专业课复习就能使你疲惫、麻木到丧失信心,那么显然,你并不适合读博和做科研。
考博复习,如同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险阻,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状态往往是人所不能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心理状态无疑是最令人煎熬的。也只有咬紧牙关,穷尽各种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坚持挺过这段黑暗的旅途,最终才会等到光明的到来。如同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虽然每年院校的出题大纲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就总体来说肯定变化不会太大。因此,院校历年的考博真题对于大家来说就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在整个复习工作中,仔细研读院校指定参考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往年的考博真题。
●除反复演练院校历年真题外,平时多涉猎一些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会帮助我们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更加熟悉我们即将进入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对行业的兴趣。而学术论文最好是找目标院校老师发表过的论文,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方向,也为复试打下一个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整个复习备考阶段,院校内部的考博信息及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史老师在此温馨提示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的 考生,若你有院校内部的资源,最好还是赶紧利用起来。若你没有这方面的渠道和资源,便可以跟史老师取得联系~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了整个复习工作的方向,获取了准确无误的情报,方能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不说,你头悬梁锥刺股呕心沥血一整年,末了还成了横杠底下的分母。考博路上,史老师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