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洞与源:第一章Part 4
黄教授再一次走进WPSC,这里仍旧人丁兴旺。
“我让你找的人到了没?”黄教授朝着他的一个员工问道。
“到了,她就在房间里。”那员工回答说。
黄教授转身走进了那间屋子,看到她端详地坐在椅子上。与当时代的女性不同的是,在她的身上能看到一股凌冽冷酷的学者气息。
“你好。”黄教授伸出手,与对方的手握在了一起,随后震了两下。黄教授对她笑了笑,对方也以笑容回应他。不一会,张锋也进来了。现在他在进门之前,正用他那不屑的语气命令着什么,但当他一进屋就收起了那副架势,恭恭敬敬地朝黄教授示意了一下,然后转头瞥到了端庄坐着的那人,便指着她奇怪地问道:“她是谁?”
“是我们新找来的赵诚博士,当代最有名的女物理学家。”黄教授说完,赵诚便向张锋扯出了一个笑容。张锋刚张开嘴,还想要再说什么,但被黄教授打断了。
“没错,她就是来做你们新一任的组长,好好管管你们这些散漫的人。”
“这……”张锋强迫自己在赵诚面前表现出些什么,但他张开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行了。”黄教授看着张锋这幅样子,乐呵呵地笑着,“回去告诉你这帮兄弟们这个好消息吧。”
张锋在这里吃了个大瘪子,他站起身,决定要回去在他的兄弟上面撒撒气,但他刚一开门,侧面就挡着一个光头大汉,差点让他撞上去。张锋厌恶地扫了一眼他的头顶,转身气冲冲地离开了。那光头大汉见张锋渐渐远去,也转身走进了房间。他看到椅子上坐着的赵诚,似乎并不奇怪,也挑了个椅子坐下。黄教授看到他后,拿起身边的遥控器,打开了电视。
“老黄啊,怎么想起来要看新闻了?”那光头调侃道。
“昨天我有预感,今天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出现,于是把你们找过来一起看新闻。”
电视里的声音响起了,过了这么些年,播报新闻的男女两人依旧未改变,但时代一直在改变。
“看看头条。”黄教授淡定地说道。
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台电视上,前面的杂碎的东西被他们直接跳过,画面被切到了一个网站。
“昨日,‘白衣’组织在各大平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关于微黑洞的发现与确立’。文章指出了微黑洞的合理存在性并给出了证明。随后又上传了一段视频,并表示这是在‘白衣’基地里拍摄的一段微黑洞的实物视频。各大物理学家纷纷站出来表态,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接下来,我们来听两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分析。”
画面又切到了一个研究室,坐在椅子上的是当代有名的物理学家,因为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而得名。
“‘白衣’组织的理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首先我们无法确定他们给出的这段视频的真实有效性,前面一部分太过模糊,而后面一段又很失真。再者,即使视频是真实的,也不能贸然下结论。仅仅一个数据的佐证,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也说不定。”
另一位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物理学家,每次他一发话,基本就能确定某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
“某些不太专业的学者趁乱在此混淆视听,我只想说,哪里来那么多巧合?史瓦西半径不是你想变就变的,‘白衣’证明了史瓦西半径的长度正好与之重合,就能非常肯定他就是微黑洞。”
黄教授听到这里,低声惊叫了起来,慌忙打开自己的手机发现自己的社交网站不知何时退出登录了,导致他在这两天内都没有接到任何消息。
“哦,哦。”他登陆进去,发现有几百条消息,都是这两天发给他的。所有的消息都在问同一件事,大概意思是请他站出来谈论一下“白衣”之事。他关掉了手机,转过身对两人说道:“这事我们无能为力。”
“是啊,我们能有什么能力呢?”那光头感叹道。
黄教授在一旁附和道:“改变肯定是改变不了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缓解现在的局势吧,现在对我们实在不太有利。”随后转过头对赵诚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吗?”对方板着脸,摇了摇头。
“唉!‘白衣’一旦壮大起来,必定会威胁到我们。”那光头叹了口气,说道。
“这话怎么说?”
“现在‘白衣’的大部分成员都还是从我们这里捞走的,并且大多都对WPSC抱有一定的怨恨。”光头面对着窗户,看着刺眼的阳光,继续说道,“再说了,别忘了‘白衣叛军’。”
“但‘白衣叛军’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
“没有动静不代表他们不存在,说不定他们正准备一个大的,想把我们直接掀翻。”
“唉!”黄教授轻声叹了口气。
“唉!”光头也跟着叹了口气。
赵诚没有参与讨论,她只静静地坐在一旁,微微地点了点头。
第一个微黑洞被制造后,基地里红红火火,员工们的激情又从低谷中拉到了云端之上。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卢青指着面前的一个屏幕,思考周全后又继续说道,“首先,机器的防护要到位,不能让黑洞作用到外界;其次,如何能够提升生成黑洞的概率;再然后,最主要的,如何能将黑洞保存起来,让我们随意移动。”
卢青翻了翻手中的文献,上面记录着目前进行过的所有实验的相关数据。他见周围没人出声,便又加了一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吧,如何提高安全性。”他刚说完,王大鱼便开口说道:“这事我们已经考虑到了,目前最靠谱的技术是用电磁场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嘛,可以在机器的操作箱里设置一个电磁场。”
“嗯,这方法确实靠谱,不过需要花费大量钱财来购进这类技术。”
“卢老师,钱的事我们现在都不用担心。最近把报告发出去后,很多有名的集团都来给我们投资,具体的话,现在我们拥有的资金应该是三年前的十倍!”
“好。”卢青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说道,“我知道第二个问题我们并没有解决方案,所以直接过去吧。”
“我想问一个问题。”王大鱼打断了卢青的话,看到后者点头示意后,他继续说,“微黑洞的生成是完全随机的吗?”
卢青摊了摊手,无奈地说道:“至少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是完全随机的,我们需要等待第二个微黑洞出现。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两组数据。”
“那也就是说,第二个微黑洞明天也有可能出现?”王大鱼开玩笑地说。
“完全可能。”卢青笃定地说,“再来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微黑洞的移动和存放问题。”
“还是电磁场,当微黑洞在电磁场中生成后,他就像是一个磁铁似的,悬浮在磁场之中,同时被周围的磁力所吸引,此时微黑洞和电磁场就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时我们移动操作箱就可以了。”
“好。那明天就开始吧,给所有的机器都装上电磁场。”
这次谈话当时属于机密,只有基地中的部分人知道。但在微黑洞被普及后,这段录音被公开了,这段谈话也被后人推崇上了神坛的地位,因为它不仅解决了微黑洞的使用问题,成为了在以后微黑洞运用的基座,还确立了微黑洞生成的基本规律。
第二天,没有像卢青说的,有第二个微黑洞的出现,但员工们的激情依旧不减。卢青等人计划用三天的时间给所有的机器都装上电磁场,但WPSC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那天一早,WPSC就来了电话,大概意思是说,他们愿意用带电磁场的新机器换取卢青他们的不带电磁场的老机器。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机器是什么原理?”卢青看着WPSC传来的图片,慌张地对王大鱼问道。
“之前有一次,你还记得吗?你们的机器送进了WPSC。”
“不是,我是说改过的新机器,这是我们完全在基地里自己研发的。”卢青焦急之中带有一些愤怒。
“这我就不清楚了,他们那帮人可机灵了,说不定他们早就想出和我们一样的想法了。”王大鱼淡定地说。
“我觉得还是不保险,谁知道他们送来的机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卢青摇摇头。
“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啊!再说了,本身机器的原理和制造很简单,但是之前都没有人想过微黑洞这事。我们的报告一发表出去,肯定就有众多集团想到了这个方法,这其中一定包括WPSC。”王大鱼在卢青面前来回走动,苦口婆心地劝解着。
“我想好了,我同意。”卢青忽然毅然决然地说,随后看到了王大鱼欣喜若狂地表情,又补充道,“那么,要研究,就要牺牲。既然决定了走这条路,就要准备好有所牺牲。我们这次搏一搏,失败了,那就牺牲这一切,从头再来;成功了,那就是什么也换不来的。”
WPSC和基地双方都决定地很快,距离WPSC提出设想还不过一个小时,两者就开始了交换工作。首先由WPSC将他们制造的带有磁场的机器运进基地,再将基地里的老机器送回WPSC进行研究。整个流程过得很快,几辆大卡车来来回回地工作,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交换工作。这一天对于基地的员工来说也很轻松愉快,因为他们不用再守着自己的那台破机器,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了。三个微眼也很开心,他们分别呆在自己的宿舍,享受着空闲的一天。
疯狂的记者很快就拍摄到了这一震撼场面,他们激动地请出黄教授,也就是这一行动的总负责人。报道这么大的事件,这会让他们的工资整整翻一倍!
“黄教授,请问你们的这个行动在我们看来是必亏无疑,但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我们就赌他们的机器会比我们高级。我知道这次他们也在赌,我们双方都在赌,但我们的胜算更大些。”黄教授对着镜头笑着说道。
这则消息瞬间在各大媒体之间传开了,各地的新闻都纷纷报道此事。但基地没有电视,他们也从来不想去了解外界的情况,当WPSC的新机器送达时,整个基地的人都在举起双手欢呼。
“这就是我们的机器,卢老师。”王大鱼双手抚摸着一台新机器,感慨地说道。
然而另一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黄教授等人静静地坐在公司门口等待着,但等来的只是一堆设备老化,外壳老旧的东西。黄教授从椅子上跳了下来,急忙冲上前去观察,但并没有发现任何与他们的机器不同的地方。黄教授失望地走进了公司大门,但仍然对此抱有希望。
等待了整整一天的时间,WPSC向外界宣布了最后的结果:“白衣”的机器和WPSC的机器除了电磁场之外,完全一样。
“甚至就连整个机器的外形,构造都一模一样。”这是事后一位前线记者在他的访谈中提到的一句话。
“不得不宣布……”黄教授斜着看了那光头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又失败了。”
“是,我们又做出了牺牲。”作为回应,光头只得尴尬地笑了笑。
“我们都牺牲多少了啊……”黄教授难以短时间内接受这个事实,转身走出了那个房间,只留下光头大汉和赵诚两人呆在房间里。
这一切都被赵诚坐在一旁看在眼里,但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默默地思索着什么。
欢呼的时间都是转瞬即逝的,在这次风波结束后,基地又陷入了一片沉寂,员工们又恢复了平时的无聊麻木的工作。这段时间,外界也都在自己进行尝试生成微黑洞,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物理实力都被“白衣”纳入,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势力,他们缺乏理论和技术职称。在这些小势力之中做的最大的就是WPSC,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它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暗淡,但还能发出光芒,这点微光被淹没在“白衣”及其耀眼的光芒之中。
两年之内,物理学界没有任何风波,甚至快被人们忘记了。但就在此时,“白衣”突然又在各大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瞬间又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
离第一个微黑洞仅仅经过了一年,基地又成功生成了一个微黑洞,这次并非微眼所发现,因为当装上电磁场后,监控中就几乎看不到什么动静,这使微眼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当天上午,三百零四号房中的员工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当机器停止运作后,怎么也无法清理掉操作箱里的实验废物,于是他上报了这一情况,人们这才发现第二个微黑洞的存在。由于有了电磁场的存在,操作员能够更快地提取这个黑洞的数据。
现在,卢青等人手中拥有两个黑洞的具体数据,显然,压力完全倒在他们这一边了。
“所以这两个都是氧原子形成的?”
“没错。”
卢青低着头,不断翻动着手中的数据,又腾出另一只手不断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卢青周围的人等待着他重新抬起头,宣布他的结果。不知等了多久,对于他们,像是等了整整一年。卢青终于抬起头,但从他嘴里说出的,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问题。
“学过函数吗?”
所有人都震惊地盯着他,作为物理学家的他们,这个问题简直是不敢令人相信。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卢青见状,又笑着说道:“这样吧,我们把我们发现的两个微黑洞看成两个点,那么你们小时候,老师告诉你们两个点能确定什么?”
“一条直线。”王大鱼条件反射地回答道。
“没错,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坐标系,这两个点的坐标用生成微黑洞的原子的数据来表示,那这时,我们所确定的就不单单是一条直线了。”卢青看着他们疑惑的脸,又继续说了下去,“这是一个一次函数。”
“卢老师,您的意思是,这条函数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数据,就是每一个能生成微黑洞的原子的数据?”
“没错。”他肯定地点了点头,“不过这是我猜的。”
“那么,这所谓的原子的数据,指的是哪两个?”
“呵呵。”卢青笑了,他对伟大的宇宙发出了渺小的笑,“两个最简单的物理量,半径,质量。”
王大鱼等人惊异地看着他说:“可是,同种粒子不是全同的吗?”
“全同仅仅是宏观下的弄虚作假罢了,在微观下还是有微妙的不同的,现在的新型显微镜已经能证实这一点,不过还没有发表最终声明。”
函数论很快就被确定了,在这之后的实验中,所有实验数据在这条函数之中的都成功压缩成了黑洞,但这对“白衣”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只算出了氧原子的一次函数。随后,他们加大了实验力度,员工们的热情高涨,每天进行的实验次数达到了原来的五倍还多。在这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一年之内算出了其余大部分物质粒子的一次函数。这时,正值物理学最没落的时候,“白衣”在没有人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在网站上抛出一颗重磅炸弹。文章指出,能够压缩成微黑洞的粒子的半径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白衣”把这个值称为史瓦西常量,每一种不同的物质粒子的史瓦西常量各不相同。
随后“白衣”又给出了他们已知的所有不同的史瓦西常量,意在取得其他集团的支持。
在最开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与“白衣”进行合作,理由也都很简单:他们不确定微黑洞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个担忧是正确的,史瓦西常量被报告后一个月,基地就差点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在实验一个新物质的微黑洞时,微黑洞在操作箱内异常活跃,差点破坏了周围的电磁场。而那次实验所使用的,是铁原子。在这之后,铁原子黑洞在世界范围被禁止生产,仅仅“白衣”拥有十二个铁原子黑洞。
好在微黑洞逐渐被普及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微黑洞,而它的危险性也逐渐被人们淡忘。最终,有一家公司接受了“白衣”的合作请求。
你好“白衣”
很高兴与你合作。
——WPSC
某天早晨,卢青的邮箱里传来了这样一封邮件,他哭笑不得,但随后又转念一想,这似乎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WPSC不仅拥有除“白衣”之外最大的物理势力,而拥有的资金仍然能和“白衣”保持平衡,另外,WPSC还拥有部分“白衣”的原产机器。唯一的问题是,大部分“白衣”员工与WPSC的关系都不太好。
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在王大鱼的有力的说服下,几乎所有员工都能接受这个合作。有一小部分员工无法接受,在他们心里仍然存在这个隔阂,他们放弃了自己光荣的前景,毅然离开了“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