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背|论述答题热点解读来了!
最近炳哥会带着大家多多练习论述题,帮助你们梳理论述的答题思路,尽可能的给大家整理一些小模版(模板有记忆即可,不要一字不差的背诵,背模板不如背知识点!)
今天炳哥带着大家学习的题目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应如何应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因为疫情现在依旧反反复复,所以保不齐很多学校依旧会考到。大家先思考一下,假如在考场上我们遇到这个题目,你的答题思路是什么?
炳哥来讲思路啦:
首先:看题目思考
1.疫情下给我们的经济到底带来了什么冲击
2.冲击分析:AD-AS模型画图,描述GDP下滑、物价上涨情况
3.经济增速下滑存在结构性问题,供给侧政策是主旋律,需求管理政策是配套政策。
其次:思考答题模板
这道题是有模板可循:
1.疫情经济冲击模板
2.货币政策模板:炳哥稍后给你整理
3.政策模板:供给侧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分为:财政和货币)
4.最后总结模板:存在问题但是未来可期~
最后总结最终答案框架
1.结合疫情用AD-AS模型分析,GDP下滑、通胀率等情况
2.要想解决问题关键是:控制疫情和坚持供给侧改革;我们也要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重点写货币政策(5点)
4.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5.总结问题与未来展望
货币政策模板: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二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指导性作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持续推动各类放贷主体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四是以我为主,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五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货币政策要更多关注实现国内经济调控目标, 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当前,经济恢复面临散发性疫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紧 缺、外需不足等困难。宏观政策需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实现短期稳定和中长期增长的合理均衡。货币政策继续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维持流动性投放正常水平,防范个别领域风险。加大对科 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长期向好增长。
财政政策模板:
财政政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适当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调整。
为了应对疫情短期影响,财政政策在保持积极取向不变的同时,要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稳定社会预期、稳定经济运行方面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公共风险转化为企业成本的情况下,着力为企业减负,分担企业的风险,遏制风险传递和扩散,为稳就业和畅通经济循环注入确定性。
疫情相关总结模板: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间歇性的疫情冲击和由此带来的负反馈机制都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尤其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难以承受之重。我国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做好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持久战。
无论是中高风险地区还是低风险地区,全国很多地方的经济运行还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疫情防控压力。其中,受损尤其严重的是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体育文娱这些服务业。这些是个体户和小微企业最多的行业,是中低收入人群就业最集中的行业,是大量农民工就业的行业。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收入损失惨重,直到2021年中期也没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7-8月份新一波的疫情冲击下,新一轮的损失有多大还不确定。
所以我们需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做好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持久战。持久战需要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更合理的制度把工作落实在四个方面:精准防控、受损补偿、稳住需求、开放市场、精准防控,防止疫情大面积传播。
虽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一意外事件,不可避免地给面临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部分服务业、制造业产业甚至在短期内濒临停摆。但长期来看,疫情的冲击将加速促进国家恢复和提升经济活力的政策工具出台,带动新产业兴起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创新,激发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危机中实现向价值增长的发展转型,并促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积力之所聚,则无不胜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制度优势已经使抗击疫情行动变成全国同心的集体自觉,由此迸发的抗疫、改革力量和国民信心必将打败新型冠状病毒,并稳步消除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拖累,使国民经济实现更高效的运行和更高质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