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哲学VS宗教11:弗洛伊德胜

2023-09-28 20:29 作者:片刻真理  | 我要投稿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幻想的未来》

       ……宗教观念的精神起源。作为教义公之于众的这些宗教观念,并不是经验的沉淀物,也不是思考的最终结果:它们是一些幻想,是人类最古老、最强烈和最迫切的愿望的满足。它们的威力的奥秘就在于这些愿望的力量之中。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童年期孱弱无助这一令人恐惧的印象,使人产生了寻求得到保护的需要——寻求通过爱得到保护——这种保护是由父亲提供的;人的这种孱弱无助终生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就使得人有必要依赖于一个父亲的存在,但此时所依赖的是一个更加强大有力的父亲。因此,神圣的上帝所颁布的乐善好施法则会减轻我们对于生活中各种为难的恐惧;道德世界秩序的建立会确保正义要求的实现,而它在人类文明中常常是不得实现的;并且,在未来生活中人类寿命的延长会为这些愿望的满足提供一个局部的、暂时的框架。对于常常引起人的好奇心的这些谜——比如宇宙是如何发生的,身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给出的回答,与这个体系的潜在假设是一致的。若把童年期产生于恋父情结的冲突——这是一些从未完全得到克服的冲突——从精神生活中去除,并且用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方法解决这些冲突,那对个体的精神将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当我说这些都是幻想之时,我们必须给这个词下个定义。幻想与错误不是一回事,而且它也并不必然是一个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害虫是从粪中变化出来的(这种愚昧无知的人依然坚持的看法)是一个错误;同样,以前的医生认为脊髓痨(tabes dorsalis)是性欲过度的结果,也是一个错误。若把这些错误称作幻想,那可就错了。另一方面,哥伦布曾认为他发现了一条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倒是一个幻想。这个错误中,他的愿望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有些民族主义者断言,印度日耳曼语系的种族是独一无二的文明种族,或者认为,儿童是没有性欲的生物,这是精神分析所竭力摧毁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这些观点描述为幻想。幻想的特征是,它源自人的愿望。就此而言,幻想很接近精神病的妄想。但是,除了妄想具有更复杂的结构之外,妄想与幻想也还是大不相同。在妄想中,我们强调它们与现实的矛盾是基本的。幻想不一定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幻想是不可实现的,或者是与现实相矛盾的……因此,当愿望的满足是其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我们就把这种信念称作幻想,这样一来,就像幻想本身不重视证实一样,我们也不重视它与现实的关系。

西方哲学VS宗教11:弗洛伊德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