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案:玉在山,而草木润
【真题快递】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2023年郑州高一)
身为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困境:比如学习被动,疲于应试,感到学习枯燥、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等;又如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学习的主体性越来越弱,过多的视听娱乐使专注的学习越来越远,学习的功利化使坚守学习的价值越来越难……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在某种程度上领悟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体会到了一些学习的价值与乐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受。
该单元学习结束,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总结。请你结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某一篇或几篇课文,联系自身经历及感受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以“我说‘学习之道’”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学生问题】
1.标题片面
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往往概括作品的中心。标题分引题、正标题、副标题,本命题要求有正标题、副标题,正副标题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下图《学习之道,贵在恒之》,考生行文两个分论点“贵在习之”“贵在践之”和标题“贵在恒之”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总分的包含关系,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我说“学习之道”》这篇考场作文,则把副标题当做正标题。

2.另起炉灶

命题材料“请你结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某一篇或几篇课文,联系自身经历及感受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脚踏实地,不做晴雯》完全脱离材料,《不忘初心,贵在勤奋》论据没有围绕“第六单元某一篇或几篇课文”。
3.跑体
班级讨论会发言稿属于应运文,要有规范的格式,行文要沟通交流。《学习有道》“各位同学”应顶格写,加“:”。问候语“大家好!”,另起一行,空两格。

【思维导图】

【解决方案】
1.命标题
写作以“我说‘学习之道’”为副标题的发言稿,正标题的外延要大于副标题,如《渡知识之海,塑人格素养》。
2.明论证
首先,明确素材范围。要清楚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所写的内容,并能从“学习之道”的角度,对某一篇或者几篇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比如《劝学》《师说》,通过对“圣心备焉”“圣益圣”的论证,探讨古人眼中学习的意义——提升自我,学以成圣;《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点明学习的价值在于自新——探索自我,学以自新;《劝学》《师说》《拿来主义》,则通过对“假物”“从师”“拿来”等内容的分析,提出学习的本质——提升自我,改变社会。“学习之道”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学习的意义、目的、前提,也可以是学习的态度、方法、收获。学生写作时需要结合相关课文对“学习之道”进行界定。
其次,题目中的“我说”是审题的另一个重点,既然是“我说”,意味着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仅仅把课文中的观点提炼堆叠到文章中,这样的话,“我说”就变成了“荀子说”“韩愈说”“鲁迅说”……而是要写出自己认可、赞赏的依据,联系自己身的经历及感受来表达共鸣或者验证他人的观点,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变“他说”为“我说”。
3.定文体
写作要求为发言稿。班级讨论会发言稿,要有格式的要求和交流的意识,有情景的临场感,以议论为主,注意沟通交流,进行有效论证。
【下水作文】
玉在山,而草木润
——我说“学习之道”
项仁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关于“学习之道”,我发言的题目是《玉在山,而草木润》。
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它的意思是出产玉的山中,草木必定滋润茂盛;出产珍珠的深渊,岸边草木必定不易枯萎。可见,个人成长有助于改变大环境。孔子有云:“君子如玉。”《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言以蔽之,温润如玉的君子可以通过“学习之道”来影响改变社会环境。
什么是“学习之道”?学,本作“學”,意思是小孩子双手捧经书在固定的场所读。“習”为何解?《说文解字》释:“数飞也。从羽从白。”道,尽管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然而,同学们!今天我说的“学习之道”,却是“常道”,是改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学习专注力弱”等的困境,是有关“学习目的”“学习功利化”的我的看法。
学习之道,在自主专注利他,滋润林木成社会栋梁。当下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学习的主体性越来越弱,过多的视听娱乐使专注的学习越来越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如果我们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自己也能健康茁壮成长。君不见,古有“囊萤映雪”的车胤孙康,今有“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刘秀祥“玉在山”——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山。这名现任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助学走乡村,到处做公益演讲,将自己受过的苦,化作在山的“玉”,润泽山乡的“草木”,让一棵棵“草木”成有用的国家栋梁。你我有啥理由不在“书山”锲而不舍,奋力拼搏?有啥理由不在该奋斗的年龄,在“书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学习之道,在穿插间隔学习,改变学习困境。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学习被动、疲于应试、效率低下诸多学习困难环境,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他说“学习之道”,在博学自省。韩愈《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他说“学习之道”,在“从而师之”。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出“学习之道”,是不断锤炼马克思主义文风。(美)心理学家彼得·布朗的《认知天性》认为,穿插间隔学习法,能改变效率低下、学习被动的困难环境。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玉”样作品的学习,你我可以把《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按照时间间隔、内容间隔,穿插多样地阅读,让学到的知识沉淀,赋予新知时间的价值。
学习之道,在终身学习胸怀天下,惟其如此,才能“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同学们!“玉在山”,这山是“书”山。而图书馆是你我读书学习的好环境,《上图书馆》的作者王佐良这块“玉”在图书馆终身学习,“而草木润”:中学阶段上文华“公书林”这座“山”,打开了阅读原著的新天地;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这座“山”,“而草木润”——进入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留学阶段上英国博物馆的圆型图书馆这座“山”,使作者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同学们!台湾著名作家罗兰的《罗兰小语》:“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而学习热忱的减退则源于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君不见,赫尔曼·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说: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我们集中心智……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同学们!怎样帮助我们人生变得越来越意义?多读书,读经典书。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要说“学习无用”,那是你学的那点习没用。不要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岂不闻“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代赵恒《劝学诗》)。
同学们!最后请允许我用“横渠四句”总结发言:学习之道,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发言人:某某某
2023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