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草稿

2023-07-04 09:50 作者:萨拉蒂夫及  | 我要投稿

主播与观众的形式。从来都是主播不需要观众,观众需要主播。这或许是个奇怪的观点,如果主播没有观众那么其存在可能是一无是处的,甚至不能称作为主播。但是主播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主播,观众需要的主播是在观众眼里的主播。啊段volg,一个彻底的无意义的视频博主,却能够引起巨大的流量。观众纷纷模仿其名称,说话方式。人们的狂欢,是需要主播作为一个欲望载体,重点不是主播的内容,而是观众对于主播内容的再生产。此刻,观众化身成了主播的一部分,所谓人设从来都是一种观众所给予的暴力。这点的生成,最大的助力无疑是弹幕这一评论形式。弹幕是一个匿名的,看似无主体的词语浮动。但作为观众的主体,却能通过弹幕察觉到主体间性的影响,那些已经逝去的弹幕的生命,化身成新的历史载体实现了与新观众的意义生成。弹幕将视频内容不停地进行再生产,直至主播被梗化,成为真正的奴隶。主播因为弹幕被塑造,其形体不能再轻易更改,主播成为了观众的欲望物,成为了观众的奴隶。在啊段退出b站后,人们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因为主播从来不需要观众,有些主播懂得这些,会选择持续地扮演自己的梗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要真的去以梗的内容形式去回应观众,因为这种梗的形式是观众的欲望塑造,这些不是真相,而是一种持续的幻想。(手工耿的作品被戏称刑具,但如果他真的做了一个刑具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主播的内容和观众的内容,实质是两种空白和一个交汇。主播产生内容,观众借助主播的内容欲望自己的内容。在历史调研室的争议视频中,观众借助主播内容认同自我的意识形态,在评论区进行意识形态场域的狂欢。实际上主播的实质内容并不重要,重点在于,观众需要其视频的形式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做辩护。主播根本无法理解其观众的表达意义,只是陷入奴隶般的境地,作为一个具有较大争议之人,仍然继续将争议进行下去。乃是由观众所支持的基础量决定,当他将三名异议者的形象作为视频的主体内容中时,他就已经是一个暴力的行使者。在这点上,他的回应(或者是讨论/辩论)绝对是不义的,若真要作出辩论为何不通过线上直播,而是要采取缩头乌龟式的,由观众簇拥起的视频之形式,除此之外仅有观众对异议者进行回应。试想,一个粉丝量仅有几万的主播发布了争议视频,那么这个主播大概率会道歉删除视频。而作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主播,被意识形态狂欢所灌溉的主播,历史调研室的正当性底气就是评论区的狂欢者给予的。

  在这点上,通过历史中的希特勒政权即可明白。德国民众需要希特勒的形象来包庇自己,正如帝国的毁灭中的台词那样,是人民选择了他。

  齐泽克的一则笑话,人们在鼓掌时,斯大林会一同鼓掌,而希特勒则不会。

 形式的错误,不是数据所能挽回的。

暴雪游戏退出中国市场。并非是考迪克一人将一切划定,多数管理阶层都认可了他的行为,暴雪内部的人员也没有集体反对他的抉择。



草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