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序章·第一章 为什么没人先我之前做出变声学院?

2023-02-03 12:25 作者:音妹没开变声器  | 我要投稿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如何放轻,然后我用了七年的时间学会了如何用力。


22年下半年,我开始在B站陆续制作一些变声教程,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同时不断地在摸索、学习新的发声技术,提升自己新的认知。


学习发声技术这件事,在我看来,绝不是闷头苦练的事情,它的重点在于四个字,厚积薄发。


平时的积累至关重要,很多的练习,思考,并不会当时立刻提升你的声音技术或者变声水平,它对你的改变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渐变。


随着渐变的逐渐增多,质变也就随之而来,最终,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认知水平已经甩掉原来自己的一大截了,再回想自己之前一直使用的发声技术,瞬间便会觉得当时的自己竟如此无知,既尴尬又无语。


当然,我上面所讲的,是一切顺利的理想情况下,然而现实很多时候并不会如此顺利,更多时候,大部分人会陷入瓶颈,止步不前,自我怀疑,或是走错方向执迷不悟,或是热情耗尽干脆放弃,这才是常态。


我非常不希望变声学院是一部古板刻板的声音教材,因为我自己就很不喜欢这一类照本宣科的东西,我更希望大家在阅读变声学院时,能够寓教于乐,能以怀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去收获新知识。


所以,大家在阅读变声学院时,也尽量不要当作是学习,是考试,大可以当成是朋友之间的探讨,交流,杂谈,以这种心态去阅览,我相信各位的收获会更大。


人在学习新知识后的正确认知水平的提升过程中,人的想法也会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非常有趣,特此和大家聊聊,看看大家和曾经的我有无相通之处。


在15年早期接触变声时,我就已经很喜欢唱歌了,但因为各种原因从未上过声乐班,看过任何教学,但当时的我已经敏锐的发现,变声,需要发声技术的配合。


现在说这个话可能比较烂大街,但在当时,是15年,就连变声器在当时也是个全新未知的东西,更何况发声技术?我记得当时除了我以外,基本没有任何人会去提及,变声需要本音配合这件事,不管是贴吧还是B站。


基本所有人一提到变声,脑海中就都是柯南变声器,再加上一些同行的恶意虚假宣传,以及各种行业不透明性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就是,我悲哀的发现,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说真话,我在和所有人对着干,尤其是还身为调音师(这是重点)。


别的同行调音,基本靠天意,看老天能够给他一个什么客户,本音如果够细,够娘,那随便动个音调,出来就是女声,也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


如果老天给了他一个正常男声客户,那就纯看话术,看忽悠,什么放轻说话,温柔说话,当然,这种情况下基本调出来的都是女版小黄人,但也好办,直接让其从自身身上找原因即可。


声音条件稍微差一点,比如粗一点,哑一点,那个别有操守的同行会选择不接,当然,大部分同行是不会干这种“傻事”的,有钱不赚王八蛋啊,照调,小黄人?您自己声音不行,自己想办法去吧。


而在当时,因为我一直在强调变声需要配合发声技术,当时的我认知也很粗浅,基本对声音也是一知半解的水平。


我的想法是,论起声音条件,我的声音条件是最差的,又低又哑,虽然不粗,但也谈不上细,从入行到现在我调音遇到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但比我声音条件还差的,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那既然我的声音条件这么差我都能变声,所以这就说明了,理论上来讲,只要有正确的声音技术,人人都可以变声。


得出这一概念后,我选择了所有单全接。


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弊端,虽然我的接单量很高,但我工作量很大,身心俱疲,而当时我调音的单价也很低,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所以结果就是,每天忙来忙去,却赚不到几个钱。


除了工作量激增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我必须一个人去扭转 变声器=柯南变声器 这个深入骨髓的固有印象。


到底是什么人一直在鼓吹宣传只要开了变声器就能变成女声呢?谁能从这件事上得到利益呢?哪怕23年的现在,还是有些大量同行无脑发所谓“变声效果”“免费变声器”号称开了就能秒变女声,而更离谱的在于,他敢发,有人还敢信。


言归正传,当我意识到我需要去扭转这个“错误观念”的时候,我便立刻开始动手实行,包括贴吧发帖,包括空间日志,包括B站,一直在不辞辛劳的科普,讲解。


但一个人做这些事谈何容易,大家最近应该都看过【狂飙】,对剧里的【安欣】应该有着深刻的印象,个人与体系团队对抗是什么结果?在剧里就有了很好的体现,而我在回想那段时光时,我觉得我当时就是安欣。

老孤勇者了

在当时,所有同行都在鼓吹,变声器,只要调了就能变成女声,至于发声技术?笑话,哪怕真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根本不会主动的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调一个变声器,几百元,五分钟十分钟搞定,但如果扯到发声技术了,那就不是这点时间精力能搞定的事情了。


因为指导发声技术对调音者本人的认知要求极高,甚至高到严苛离谱的程度,从某种角度专业性上来说,这个标准已经不逊色于音乐学院导师上小班课一对一发声技术指导了。


只是区别在于,一个是讲乐理,另一个,是讲人声软件结合。


序章·第一章 为什么没人先我之前做出变声学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