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他带回的可不止葡萄干

一口气看完张骞
他是汉朝最伟大的外交官,却被敌人扣押10余年,他两次出使西域,用双脚走出了丝绸之路。他是我国第一位实业带货人,香菜、核桃就是他带回来的。
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外交官张骞的一生,约公元前164年,张骞出生于汉中郡固县,(今陕西省固县)的一个农民之家,历史上对张骞早期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司马迁在《史记》对其也只是一句“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带过。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张骞这小伙长得肯定是不错的,毕竟那会儿选拔郎官的标准就是长得要帅,身材要好,不过由于张骞没啥家庭背景,在朝中一直都是一个小透明般的存在,每天就是按时打卡上下班这样的社畜日常。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继位,大汉王朝在他的领导下,各方面都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强盛了,可惜就是这外交治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北方的那帮匈奴,一得空就来骚扰咱们的边境,要钱又要人的。汉武帝这个热血青年也是咽不下这口气了,他决定收拾收拾这帮欠揍的匈奴人,正巧,这时手下抓获了一名投降的匈奴人,汉武帝才得知,匈奴人曾扬言要砍下月氏首领的头颅当酒器,两国也因此结下了梁子。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武帝的小脑瓜灵光一现,没错,他想和月氏结盟一块去干匈奴。熬夜做好策划后,第二天就开始张榜招人,想去地自愿报名,但要知道那会儿交通不像现在这么便利,甚至没有地图没有路线,一不小心遇到匈奴人的话,可能连小命也保不住。这种危险系数爆表的任务只能说换谁也不敢去吧,这可给汉武帝愁坏了,这时,张骞就成了那个拯救世界的超人,表示他自己愿意去试试,汉武帝-安排。
于是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和匈奴人甘父(翻译官)带着100多号人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张骞一行人刚走进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给抓了个正着,随后就被押送到了军臣单于的王庭。军臣单于问张骞此次出行的目的,张骞心里想着:老子是去找人来揍你的,嘴倒是锁得紧紧的,在严刑逼供之下硬是一个字也没透露,于是这一行人不出意外地全都被关在了匈奴境内,不过军臣单于并没有打算杀他们,因为他想策反张骞为自己所用,于是改走起了温情路线,给他们每人发个媳妇,想用老婆孩子留住他们,但咱们的张骞是干大事的人,该走还得走,他在这里隐忍了10年,只为了等一个逃跑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前129年,张骞等到了,匈奴对张骞的看管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松。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张骞带着甘父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大账,其实这还要多亏匈奴老婆没有举报,但自由后的他们并没有选择往回走,而是继续向西行进,去完成他们还未完成的使命-大月氏,一路上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帕米尔高原,都是他们靠双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直到他们走到大宛国境内,一切才好起来。大宛国王听说张骞是从大汉过来的,马上就安排了翻译和向导带他们去找大月氏。
至于大宛国王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还是要归功于汉朝的强大,这边的很多小国老早就想和汉朝交好,一直都没找到机会。现在大汉的使者走到家门口了,自然是要好好接待。在大宛国王的帮助下,张骞是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大月氏的地盘,可惜的是,10年的时间,大月氏在这块新的土地上已经适应得很好了,生活安定,人民富强并不愿意再掺和到战争中去,于是便婉拒了张骞。张骞也只能就此放弃,不过来都来了,也不能白来一趟,于是在月氏国附近“玩”了一年多才打道回府,虽然这一次的主线任务没有完成,但一路上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也算是收获颇丰吧,他还绘制了一张完整的西域地图,打算上交给国家,就当是这次“公费旅游”的汇报吧。
公元前129年,经过上次的教训,这次的回城之路,张骞特地绕过匈奴的地盘走了另一条路,没想到人倒霉起来是没有极限的。很快张骞又被匈奴给逮住了,打包回了王庭,直到老单于去世后才趁乱逃走,这一次,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都给带上了。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才终于站在了大汉的国土之上,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全都讲与汉武帝听,还拿出了从西域带回来的香菜、核桃等食物,皇帝看完一高兴就封了张骞一个太中大夫,张骞的事业也因此次的外派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但不得不说这出使西域的苦恐怕没几个人扛得住吧。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觉得张骞熟悉前往西域的路况,于是多次派他去打匈奴,前期因战果不错,还被封为了博望侯,但两年后的一次战争,张骞被派去和李广搭档差点因为张骞没有及时赶到,导致全军覆没,于是41岁的老张就这样恢复了普通群众的身份,回老家种地去了。直到公元前119年,大汉收复了河西走廊,为了连接乌孙国,将祸害大汉100多年的匈奴彻底铲除。很显然张骞是此次任务的最佳人选。
于是在汉武帝的召唤下,45岁的张骞再一次踏上了出使西域的路,不过这次不同以往,大家伙终于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队伍非常顺利地就到了乌孙国,但没想到的是,这次乌孙国王礼收的是毫不手软,这合作却是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不出意外,张骞这次主线任务又要失败了,于是他及时将目光转向了附近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厦、安息等国,让手下把从大汉带过来的特产拿去给大家尝尝,宣扬一下大汉的强盛,以此来建立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也不算白来一回,回到长安后,张骞也因此得了一个类似于部长的职位,但是10余年的奔波也让张骞的生命提前进入了倒计时,最终于公元前114年病逝,终年50岁,他去世后,西域各国派使者回访汉朝,东西方经济文化也因此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发展和交流。
汉朝的丝织品也沿着张骞曾经走过的足迹,一直被运送到了欧洲的罗马,他走出的这条路也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但是他却永远都看不到了。
纵观张骞的一生,他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却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他留给我们的从来不仅仅只有那些功绩,更多的是他的开拓精神,这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司马迁在 《史记》中评价他有:“凿空西域之功”,说他是东方的哥伦布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