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较量》 十八 2011.05
于登亮和杨华军工作中的冲突,总算解决了,接着咱们还是要继续裁员话题。
这次裁员,其实也不是没给于登亮机会,只是给了他一次机会,还是因为他懒给错过了。
曾经四个班长,重新组合团队的时候,第一因为他懒,第二因为他不怎么合群儿,所以都没有班组要他,所以他被划归裁员的名单里。但是鉴于他在这批年轻人里,工作资历算最老的一个,已经工作有十年了,在对待他的问题上,公司人力还是比较慎重的,所以人力负责本部门的管带小强找他谈话,除了细心讲解政策上的的一些规定之外,还结合家庭讲了一些情理上的道理,怎么说呢,这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于登亮经过这次谈话,当即表示愿意留下来好好干。有了于登亮的表态,然后小强找到小林,把和于登亮谈话的一些情况,说了一下,他们之间交换了一下意见,小林想了想,可以和部门再一次的沟通。最后部门终于答应,作为新项目人员储备,再给他一次机会。
其实,这次决定把他留下来,还是多少考虑到他父母和家人的一些具体情况,于登亮父亲单位黄了,现在在外打工,没有固定收入,母亲虽然退休,但收入不高,媳妇儿在家带孩子,身体不好,只有于登亮一人工作,经济压力有点大。
这个懒神,有时你替他着想,但他未必争气。那一天小强下来和小林提这事,于登亮也表示要留下来好好干,于是于登亮去了新项目,可谁知接下来小强和小林交流后就上楼去了新项目现场。到了现场之后许多人都在那忙个不停,不该有的场面发生了,于登亮坐在一个角落里打盹,这才几分钟,刚说完就这表现,还能不能要点脸面,让小强逮个现行。
当时于登亮解释道:起初他也想跟着大伙一块忙,谁知班长说,“第一你还不算这个班组成员,还没有你的岗。第二,这个新项目你还不熟悉,就别添乱乱了,等一会大伙忙完了你给收拾一下卫生。”所以我就坐在这等着。
小强又问了一下班长,班长和小强说道:也不都像他说的那样,操作设备是我没让他干,但是,他和许多人合不上来,谁也不愿带他,再说他也确实不熟悉,我想等一下让他收拾收拾卫生,等时间长了可能就会融入进来,可谁知道他会躲到角落里去睡觉啊。
小强听后,不住的摇头,然后他和于登亮说道:你和我来办公室一下吧。
经过和部门协商,还是把于登亮交了人力另行安排。
有人和小林说:于登亮有今天,都是小林那几年把他给宠的。
原先张大座调离本部门之后,大座的班组小林代理过一阵子,那时小林见于登亮确实动手能力弱一些,所以工作中,有些比较棘手的工作,都是小林亲自带着别人一起干,等忙得差不多,也就让于登亮填写一下操作记录,就连做卫生小林都很少吱他,他想有吱他的功夫活都干完了。再有就是有时忙的离不开的时候让他给打一下饭,所以,一般辛苦的活,或者比较棘手的活,他很少干,时间久了,也都成习惯或毛病了。
虽然大伙说小林的那些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小林觉得关键还在自身。其实于登亮的小心眼他能明白,他可能觉得工作十年以上了,合同是无固定期,似乎有保障了,单位不能随便辞他。再有这年头,整个公司里的管理理念,更增强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的信念。公司不管发生什么事儿,大伙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怎么把这件事情处理好,而是先把自己拎清,互相推诿责任,弄的许多人大有惊弓之鸟或草木皆兵的感觉。所以形成了“多干多犯,少干少犯,不干不犯”的现象。
以前胡总把企业文化放在嘴边,小林曾经和人力总监谈过一次企业文化问题。小林说:所谓的企业文化主要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职工的价值观问题。企业如何处理好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职工工作如何体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整体发展的关系,要让每个人融入企业,形成合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企业要让职工有家的感觉,才能把企业干好。
总监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清晰的企业文化,小林说:不,我感觉,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第一,任人唯亲。我不单纯反对企业内有亲戚存在,但是前提是要有相应的责任和能力。第二,认人为俗。这种用人方式更加伤人,长期更会伤害企业利益败坏社会风气。第三,一味强调领导意志,互相推诿责任,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担当。第四,搞瞎扒。
总监有点不解的问:前三个我都好理解,第四个是什么意思。
小林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胡搞。
单位内上层领导都有这种思想意识,一般单位内场合,谁如果和媳妇走得近,举止行为过于亲密,那好,你就别指望升迁了(后文有叙),但是每个“成功”的领导,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有这锃光瓦亮的意识,暧昧能成为时尚,情人有利于工作。上层领导大多数离过一次或数次婚,大多都是以这冠冕堂皇的事业为理由。
话扯得有点远,其实说到本次裁员的话题还远远不止这些,要说大地震这次还不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地震,只能算几年前那次轰动本行业事件的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