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身份认同

2022-02-08 11:18 作者:日落夜芒  | 我要投稿






          『 一场围绕在孩童间发起、参与的警察抓坏蛋类角色扮演游戏正在幼儿园热闹进行中,孩子们有的扮演警察、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坏蛋、有的扮演法官,每个角色都被演绎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玩的不亦乐乎~


             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瞬间就把角色抛在脑后、极其自然的回归本来面目、撒开小腿一股脑拥入教室,绝对不会把游戏角色带入到课堂乃至生活中~』






一旦孩童被告知自己是一个人、具有一副身体、有着某种性别、叫什么名字、以及生老病死,这幼小的心灵就被限定在了一个范畴。如同在地面划上一个圆圈、自动会产生出一个中心,身体范围就是这个圆圈、因而自然会呈现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起初是完全无害且自然的,然而当身体被思维捕获、认同,自我中心便会产生。这就像地上的圆圈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当它变成了自己、自然你就会去想要保护这个圆圈及圈内的一切不被任何东西破坏!



玩第一人称游戏时,我们都会自然产生“存在的感觉”,一旦你认为画面里的游戏人物是真正的自己、一种个人中心就会促使你试图保护自己,这即是我们所熟知的“自我”。



因此,自我和存在感看似在感知中被思维模糊成一种东西、可实际上有着细微差别,是在感知、意识的基础上创造、覆盖上去的思维投影、是不存在的幻象!



一旦与思维认同并视为真正的自己,孩童就会开始保护这种自我感,而我们的教育、思想、行为、环境、视听都在培养每个人如此成长,这种告知并非直白且光明正大,而是心理、语言、行为上的潜在暗示和诱导~



它使一个孩童不断认同自我、认同身体、持续在圆圈内搭建各种设施、最终把所有成果归功于自己,因而我们看到当所有人都在发起、参与这场至死才能结束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后,身份认同将会围绕着自我持续一生!



角色扮演掩盖了一个人的本来面目直到游戏结束,身份认同则切断了一个人对本来面目的感知,促使人们与自己走向分裂、虚假、不自然、无常的身心状态。

我们所谓的爱与关系也变的非常自私、狭隘、自我、固执和侵略,只有在偶尔灵光一闪般极其短暂的忘我时刻,从本来面目之中散发出的全然自发喜悦和爱才会让自己和他人感到片刻的放松、融洽,直至人们再次回归自我中心为止~



孩童看着伙伴是如何把一堆零件组装成迷你四驱车的并不代表自己也会弄了,他也需要亲自动手组装试验才会有深刻的感受体验。而自我和真正的自己并不相同,思维可以模仿、伪造喜悦欢乐与爱并不代表它产生了真正的爱,一旦不再被自我吸引、喜爱,这些赝品马上会变成痛苦、厌倦与恨~



思维本身的二分性造成了这种情形,因而非常具有欺骗性、混淆了人们对情感的判断,在自我感觉良好愉悦时好像根本没有什么问题,一旦自我感到受伤难过问题马上便会浮现!



这是为何起初人们在未彻底了解对方时、也许是发自真心洋溢着真正的爱与喜悦,等到时间长了彻底看清对方的自我、便随着自我暴露的同时被掩盖、替换成了思维伪造的爱与欢乐,它们非常脆弱,只要某人的自我感到厌烦、不再有那种最初的感觉、关系就会破裂,这种转变过程也许持续几个月、几年、几十年.....



更多时候,人们在最初喜欢的就是别人的某些身份、外表、行为、品格、气质、某个身体部位,因此一开始就沉浸在思维伪造的喜悦与假爱中,如果情况就这么下去一成不变是不会浮现隐藏问题的、如果能够一直讨自我欢心与吸引的话,可一旦对方身上的这些东西一点点消失、到了自我无法接受的程度、关系也会破裂,因为那些喜欢的东西本就是他人的自我在圆圈里搭建的各种设施,并非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因而你自己也在以同样的方式这么做、别人的自我也就可以对你做同样的行为!



这不意味着喜欢他人的身体外表、品格行为等是错误的、不纯洁的,当这些东西脱离了自我的掌控、自然会回到适宜的位置,而只有这时才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的可能~



身份认同多种多样、可以复合性多个组合在自我之上,这加大了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产生真正认知的难度,一个成年人的自我因此非常的封闭、顽固、几乎难以改变,它不单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有着上述的结果、在与自己的关系中也有着完全相同的结果~



因而每当我们谈及关系这个词语、瞬间就陷入了思维的陷阱,你怎么可能与自己有着某种关系、那不是意味着出现了两个你么?



显然其中某个是假冒的、一旦认出真正的自己、思维研制的那种关系便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真正的关系开始绽放~



洋溢着如孩童般全然自发的喜悦与爱!







图片来源:UP主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作者

身份认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