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即将结束,孩子开学前必要的准备做好了吗?
在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假期以后,小朋友们快要开学了。新的学期,新的环境和生活,都是小朋友们需要去熟悉和适应的。因此,开学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一.那么,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 作息时间准备
长时间的假期,孩子们可能已经忘记了曾经的学校生活,建立了新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但这样的习惯和规律可能是跟校园生活不适应的,因此家长应该在开学前帮助孩子建立学校的作息时间。例如,尽量按照上学的时间醒来,并进行上学前的正常流程,穿衣、洗漱,吃早餐等,按照学校的时间进行加餐、午餐和午睡,安排适当的学习和运动时间,就寝时间也应恢复到9点至10点。
此外,还需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假期里面,孩子们难免会有较长的屏幕时间,例如动画片、游戏等等,但入学后孩子白天的屏幕时间几近于零,为避免孩子入学后明显的不适应,家长应在入学前逐步减少孩子的屏幕时间。
第二、饮食行为准备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的集体环境,我们建议孩子在入学前进行良好饮食习惯的训练和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
比如,孩子喜欢吃零食是大家总所周知的事情,甚至会不喜欢正餐。但是学校不会有那么多的零食供孩子选择,因此可以在开学前逐步减少孩子的零食供应,同时培养定时定点吃正餐的习惯。此外,部分孩子入学前还不能独立就餐,家长总是要追着喂,这就可能导致在入学以后呢孩子面对突然的独立进食时的不知所措。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
第三、个人卫生习惯准备
卫生常识、卫生习惯既是对儿童外在的要求,也需要儿童良好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让孩子远离某些传染性疾病。因此,除了在生活中成人逐渐减少提醒,培养儿童讲卫生的自觉性之外,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引发儿童内在动力,学习相关卫生知识也尤为重要。成人在与儿童相处时也要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行为。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靠说教,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小朋友大多收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好的照顾,自己动手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到学校就不一样了,脱离了家庭环境以后,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鞋袜、洗漱、大小便、收拾碗筷等,就要小朋友们自己操作了。

二.社会适应准备
第一, 要让孩子有任务意识
在没有进入学校前,准确说是在小学前,孩子们的日常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没有任务完成或完不成的概念。但是呢,上学后,孩子不再是在家庭中的放养状态,每天都要完成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作业,这就是任务。在孩子看来甚至是枯燥的,所以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家长可以在家里尝试布置一些小朋友需要努力一下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摘菜、拖地等等,让孩子体会任务完成的快乐。
第二, 要让孩子有关心他人的意识
当今社会,我们小朋友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受到的宠爱和关注很多,但是与其他同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不多,即使在某些场合下需要表达分享、互助、合作等社会行为呢,也大多在大人的指导下完成,缺乏需要自己学会交朋友、维持友谊的意识。在进入学校以后呢,分享、互助、合作等行为是自发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家长平时要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让孩子学会共情,学会分享,也要学会付出。
第三, 要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幼儿发展出的语言能力是他一生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智力的发展,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可激发和反映想象,更便于记忆的准备。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家长应多为孩子创设倾听、交流与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四, 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没有正确的规则意识,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很有可能成为别人口中的“调皮孩子”。家长应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并且家长应提供幼儿自己制定规则的机会,使幼儿成为规则的小主人,自觉遵守规则,从而自觉自愿的形成规则意识;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应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不能为了赢而破坏规则,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学习适应准备
学习适应性准备主要包括学习品质、认知能力、读写准备和数学思维,其中学习品质是较为重要的准备内容,对儿童今后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在学习行为中具有的学习倾向和学习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专注力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拖延明显。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小年龄段的孩子主动注意时间不长,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加大,有效分配时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很多家长自身拖延也很严重,因此要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应该从自身先做起。
第二、 学习兴趣
过早学习和密集上课,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超前或超量学习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现有水平,掌握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育特点,对孩子进行适宜的启蒙和引导。家长如果用物质来激励学习,产生的只是短暂的间接兴趣。可是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短暂的间接兴趣无法长期维持,因此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第三、学习主动性
上学以后,学习是带有强制性的,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需要自己去努力学会,因此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朋友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