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纯白之音》— 不足的角色塑造所造成的负面观感

2021-06-20 11:28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纯白之音》完结撒花!

在开播前我的新番导视专栏里有提到,我自己其实一直都挺喜欢这类传统技艺结合校园社团或者竞技的故事的,无论是《花牌情缘》、还是《一弦定音!》;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开播前对本作的期待其实不算太低。

但随着前传性质的第一集播出,我的期待其实就已经开始下修不少;毕竟虽然第一集的问题是源于篇幅不足的删减,但是这时所暴露出来的,对于角色内心描写不足的问题,其实就已经让人有点出戏了。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会在后续步入主线之后,依旧存在,并对整体的观影体验,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

所以,我的这篇专栏,会简单地分析这个问题具体发生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很重大。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关注、分享来支持up主哦!



不足的角色塑造所造成的负面观感


我在导言已经将本作的核心问题归纳了出来,那就是:角色塑造的不足。

那么具体而言,到底是有着怎样的不足呢?
一个,是男主的成长与改变的塑造存在问题;一个,是配角们的经历与过往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先来说前者。

首先,男主的内心描写,尤其是在中前期,我认为是有所空缺的。

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男主究竟是如何被说服去参加单人赛,并在之后为什么产生了胜负心?作品对此虽然也不是说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但是他是如何转变的、如何被说服的,这部分作品明显就欠缺了足够的内心独白去承载他的成长和变化。

更要命的是,作品在男主有着自己的想法之后,介入了大量其他人对他的直接想法与评判,给予了他没必要承担的责任与重压,反而逼使男主退缩了、倒退了,实现了逆成长这种观感极为不好的叙事操作。实际上,即便不需要如此大量外力的干扰,单就他在最后和总一之间的比拼,其实就足以让他对自己的琴音的要求,以及对自我演奏能力的探索,有着足够强烈的动力了;在此一次性加入过多的外力,给人的感觉无非就是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

而作为一部作品的主角,我们本来就因为作品缺乏了足够扎实的内心描写而难以与之共情,故事到了最后还整出让人难受的逆成长的操作,一定程度上有点扼杀了整部作品的价值与意义,让故事中前期男主自主驱动成长的部分,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作为主角都已经有着如此的问题,其他角色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在我眼中,他们才是本作在中期导致观感大幅下降的罪魁祸首。

一个我认为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作品将团队里的其他配角,对于比赛的焦躁,乃至于一些人物关系间的纠葛,集中性的摆到了大赛期间去进行叙写。

虽说这样去叙写角色,可以看出目的是想让观众去感受这些角色的立体感;但是,把这些内容集中编排到大赛期间的数个小时之内,简单地带出问题,又轻松地予以解决,这就会给观众留下一个印象:这些角色所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一些矫情的情绪。

也就是说,在这些剧情之后,角色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甚至可能因为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刻的“无理取闹”,让观众开始对这些角色感到反感,反而破坏了角色的塑造。

作品里的其他情节,其实多少也都有相似的问题,整体而言就是会让观众有点搞不明白这些角色到底在想些什么。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除去塑造本身的不足之外,其实也和作品过于喜欢安排“戏剧性”桥段有关。包括刚才提及的第二个例子在内,作品里的角色很容易“情绪化”;就是本来讲得好好的,突然暴怒、突然流泪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而当作品安排了角色有着如此戏剧性的反应、情绪化的爆发,其实理应安排相对应的、合理的内心描写去补足,去让观众得以理解角色。实际上,我们也看得出作品有这么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再加上这样情绪化的桥段实在太多,以至于观众即便理解了,也会很受不了。

这,就导致了作品有些时候,真的会给人一股神经质的感觉。

而在一部以角色内心成长为主题的作品里,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的塑造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对我来说,绝对算得上是致命的。

我们观众在这部作品里追求的,除去高质量的音乐演出之外,就是好奇这些角色是如何在故事里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而想要把这个成长表现好,需要的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细致描写,就是角色在一个个事件中,所得到的反省,以及反省之后的改变。

但,因为过于情绪化的情节设计,拔苗助长式的逆成长操作,以及整体欠缺、乃至于匮乏的内心描写与人物塑造,这就使得本作这个最大的看点,直到最后,实在难以让人产生共情,甚至会反过来因为这些问题,而造成严重的出戏。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撇开提升内心描写能力之外,我觉得在叙事上的安排多少也可以进行调整。

例如将配角们的故事安排在训练时期,让他们在比赛之前就将内心的心结解开,我相信观众对于他们的观感,一定会比现在要好;至少作品可以透过这样的安排,让整体故事不至于过度压缩,甚至还可以借此机会,去好好解释这群人组社团比赛的目的与动机是什么,让角色有着更能让人产生共情的驱动力。

又比如最后一股脑且集中性的对男主的批判与重压,如果安排到比赛之后,在雪已经整理好情绪,想要进一步成长而选择去咨询这些“大佬”的时候,才让他们进行对应的批判以及适当的指引;就算他们之间的意见各不相同,但已经有心里准备的男主,或许才能够真的听进这些意见,并思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然后成长起来吧。

我不知道如果作品改成这样的叙事安排在技术层面上操作起来是否困难;但我相信,有着这样的安排之后,它的效果或许会比起现在的,来得更加通顺,也更能打动人吧!



总的来说,本作整体的表现确实让我感到相当的不满意。

即便本作依旧有着非常高质量的三味线演出,整体的制作也还算不错;但,一部讲述角色成长的作品里,关键的角色塑造却做得不好,真的很难让人给予足够高的评价。

所以,除非你是一个对剧情不感冒,就想听三味线演奏的观众;否则,我认为本作不值得推荐。


简单评分:7.4/10


ps:最后,实在忍不住拿本作和《一弦定音!》做比较,毕竟两者的调性实在是太相似了。但是真比较起来,我认为《一弦定音!》除了制作不行之外,其他的表现绝对都是优于本作的;虽然它在情节设计上也有些重复与老套,但是我觉得至少编排得足够到位,使得角色的塑造还是非常立体生动的,团队的感觉也营造的很棒;所以只要不排斥这一套情节设计的话,我觉得应该会看得特别感动。而即便是音乐上的演奏,我认为《一弦定音!》也不输本作;这里分享当时我自己相当震撼的一段古筝演奏:

ps2:我对本作还有另一个私心的怨言,那就是作品实在是有点太过不尊重音乐比赛会场了;各种大声喧哗、呼喊、应援,以及身为主办方的梅子在大庭广众下直接砸碎奖牌的操作,真的让我感到不适。是,这个比赛也不是什么正规比赛,但至少也得表现出基本的尊重吧;毕竟如果作品自己就没有表达尊重,我们观众又如何对这些演奏者,产生足够的敬意呢?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纯白之音》— 不足的角色塑造所造成的负面观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