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的话》说开去
什么样的歌,才能被称为一首好歌?好听便够吗? 个人认为,一首好歌,仅仅是好听,远远不够。以本作为例。 本作是一首典型的流行音乐,旋律,节奏与歌词各方面水平都很平均或者说有些偏下。单单从旋律一方面来谈,本作旋律没有一丝一毫起伏,永远都是5/63231323(仅看吉他谱),而简谱也是那几个音符的不断重复,不能给人带来“惊喜感”,属于是让人听一小段就大致能猜到整首歌怎样的歌曲。或许吉他谱中通篇的大横按令人震撼,但这或许也表示作曲人可能也意识到了旋律的简单,试图用一些比较困难的技巧来故作高深,且在音乐圈一直有直接用某些曲子中的旋律的惯例,那么本作旋律的来源就有待商榷了。简单的旋律+普通的节奏,这样的组合近年来简直一抓一大把,让人不知从何吐槽起。 当然,并不是在说,旋律简单的歌就不是好歌,旋律复杂的歌曲就一定是优秀作品。余所谓简单,指的是没有一丝“设计”的简单。本人认为,音乐就像一座无形的建筑,而创作过程即为建造这座建筑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设计,修补,直至一首歌被完成。以《怒放的生命》(汪峰)为例,开头处故作平静的唱调,到“我想要”时的压抑,都在为后面想要的内容做铺垫,更能让人体会到从歌声中表达出的渴望,这便是“设计”的最明显证明。为了能够更好的传递感情,便需要通过对旋律与节奏进行设计,从而给人一种“惊喜感”,最终成为一部优秀作品。反观本作,刚刚已经提到,旋律与节奏极其简单,在不该简单的地方做到了极简,丧失了一首优秀歌曲应有的设计感,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好听的烂歌”,工厂流水线的产品。我相信,就算是一位对于音乐没有了解的普通人,教会ta相应的工具,给ta资源和时间,同样可以做出类似甚至是更好的作品。 回到开头的问题,何谓好歌?给人“设计感”或者说精心设计出的歌曲并是优秀歌曲的充要条件,而是一首好歌应有的部分之一。依我拙见,所谓歌曲,或者说音乐,其本质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人明礼;另一是传达情感。在今天,第二个目的更为普遍一些,那么,一首好歌,便是可以能够将演唱者,作曲家,作词家三元的感情真实的传递给听众的载体。例如《送别》(李叔同),在歌曲中便可以感受到“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的别离不舍;又如《飘摇》(周迅),唱出了爱情的不确定与烦恼;再如《庐州月》,满溢出残缺,凄凉与月色下的思念。列举出的歌曲,无一不是优秀作品,而它们都能够通过词曲与节奏传达出情感。 倘若借助“能够良好的传达情感”这一标准去看当下的作品呢? 不再鞭尸《学......叫》《.....雷》之流,仅看本作,大概是我境界不够,我实在无法从这种唱腔与词曲中感受到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样的,作品中的“篝火者”是指什么?像篝火一样温暖他人的人吗?而妈妈所说不会遇到童话中的姑娘,与成为“篝火者”又有何种关系?我实在不懂。于我而言,这就是一首.......抛却伴奏就是语速较快的念白罢了。或许,这就是它注定被抛弃在浪潮中不会成为传世之作的原因吧。 同时,当然也有很多作品经久不衰,从发布至今几十年间传唱不断,这是靠运营便可达到的吗?倘若不可,那是为何?在我看来,不能达到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因为他们充斥着华而不实的技法,没有内在的精神内涵,没有一片做出好音乐的赤诚之心。而脍炙人口的歌曲,那还用再说吗? 毋庸置疑,一首好作品,无论对于听众,创作者还是整个乐坛,都是极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自15年始足以成为好歌的歌曲越来越少,类似于本作的作品越来越多。一方面来说,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件事足以反映,我们越来越着眼于精神文化领域,对音乐等艺术关注越来越多(要不然这些歌曲怎么火起来?)。但是从另一方面,这些歌曲不事雕琢,没有精心打磨,会使华语乐坛呈现出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而从15年始,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某站中有这样一个作品,一位up对华语乐坛近20年来歌曲进行了分析汇总,类比“平均数”创立了“平均歌”这一概念,由平均歌来预测以后年份的平均歌质量(或许是高中数学的线性回归方程),最终得到往后的平均歌越来越差劲这一结论,即往后年份华语歌水准会不断下降,个人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不说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合理(我个人始终对纯数据是否可以代表人的感受存疑)单单是存在这个可能就足以让人心生惊惧了。试想:倘若接下来的华语歌皆是《-雷》的水准,或许我会放弃华语歌吧。 最紧要的,便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但咱仅仅是一个臭听歌的刚高考完的高中生罢了,受限于知识眼界与格局,并不能提出真正的有效的方法(可能有些人会开骂吧#笑)。不过,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听众,认真二字,都是应当被遵守的规范,一个创作者认真创作,听众们认真倾听,双方都能从对方处得到有价值的反馈的时代,是多么美好啊。虽然很假大空,但有时候只有这种假大空的东西,才能让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更加美好,你觉得呢?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创作无法绕过的现象——抄袭。“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俗语道。《唐诗三百首》中即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之语,可见抄袭并不是仅在当代现象。抄是没有问题的,而关键是,抄什么,怎样抄。溯古,黄庭坚有“点石成金,夺胎换骨”之论;追今,亦有“抄袭不等于借鉴”之语。个人认为,抄袭与模仿借鉴,中间差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造成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拿周董的歌《烟花易冷》举例,借鉴了卡农和弦,对其进行改编,成功的做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那么那位李裁缝的那首歌就不必再谈了吧。倘若拿吃饭来做比喻,抄袭是只吃其血肉,而借鉴,便是嚼其筋骨,真正的进行了消化吸收的过程,毋庸置疑,这对于一位音乐人的提升不会是一星半点。 最后的最后,我想谈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从2023年2月开始筹备,起因仅仅是因为本人早上被很多同学要求放这一首歌,放完后我悄悄问要求放这首歌的某同学,这首歌怎么样,ta回答很好听,而另一同学下课指着我鼻子开骂。两相对比,我陷入恍惚,开始思考“什么是好歌”这一问题。对,是在高三下学期开学时开始思考。历时四个月,由于一模二模二轮三轮复习,中间断断续续,稿子写了三遍也没有写完,还是在今天彻底完工(2023.6.21),还有几遍修改要做,而且或许也有一些裁缝感,不过对于咱来说......也是一次尝试吧。说这么多,我也不奢望什么唤醒某个群体对于某个行业的热爱,那不现实,大家都要挣钱,当然是怎么挣钱怎么来。只是说,这些东西,一定要有人来说出来,无论是被骂还是被夸,我都必须说出来,只因我希望,能让对音乐认真的音乐人,站着把钱挣了。 某臭听歌的高中生 2023.6.21 参考: 《关于流行音乐的深度研究:华语乐坛真的完蛋了吗》——小凡今天出片了吗 BV1m8411P7v7 《B站到底如何逆天改命》——智能路障 BV1XN411w7ro 《给网络热门音乐打分》——叨叨冯聊音乐 BV17w411o7th 《一个大学老师如何变成百万粉丝up主》——为了玲飞护肤纪录片 BV1Ev4y1g7dU 《如何十分钟制作一首《妈妈的话》......》——特别厉害的祁奕翔 BV1Ev4y1g7dU 《黄庭坚诗论》——张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