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赛贡铳、百子铳与虎蹲炮的名称关系与其发展

2023-04-04 14:38 作者:鹰扬铳手  | 我要投稿

关于虎蹲炮,网络虽有不少文章论述,但很多人是没留意到戚继光兵书的虎蹲炮记载存在一些区别,导致有些小白断章取义以为虎蹲炮是直接改自碗口铳,仿佛突然冒出来就发展成熟了:

上图是戚继光北上练兵写的《练兵实纪》的内容,虎蹲炮无论形制与制作都与碗口铳没啥关系

我就奇怪,这网友咋觉得虎蹲炮只源自碗口铳?只要眼不瞎都能看出两者的区别,嘉靖流行的盏口+毒火飞炮倒是差不多的碗口铳形制。

明景泰元年铭文碗口铜铳
有崇祯四年铭文(1631)的虎蹲炮

盏口飞炮与连珠炮是当时边军常用的主力火器,满地轰炸与满天铅弹对蒙古人造成很大伤害:

毒火飛砲 【用熟鐵造、似盞口將軍。內裝火藥十兩有餘。盞口內、盛生鐵飛砲□筒、內裝□硫毒藥五兩、藥線總縛一處。點火、大砲先響、將飛砲打於二百步外、爆碎傷人】

1559年《武编》:盏口将军用药七两,力大髙逺,若平置则后缩难放。其大连珠礮毎出用快药一两七钱,安铅子三个,毎个亦重一两七钱,装置在地昻头髙一寸,许铅子第一个可及三百步,第二个可二百步,第三个可一百步。(上图另一种连珠礮长三尺,可用小铅、铁子不拘)

先将盏口将军及大连珠各相兼安置于牌架手把铳之前,盏口将军就地,大连珠前面亦就地,但后掏一渠,昻头平放,各向贼营击打。贼或遣客骑来攻诱我飞礮铅子,须号令官军慎勿妄发。

以上是边军火器战法记载,也就是说早在虎蹲炮之前,早有类似虎蹲炮的火器了,南方小炮:

虎蹲炮出现之前的锻铁“铅弹一窝蜂”与“赛贡铳” 

铅弹一窝蜂,鐵鑄身管,裝發射藥並鉛彈百枚,尾置火門、藥線。以鐵足駕地,昂起炮口,尾用小木樁釘地,穩固其身。點燃火藥,百彈齊出,可遠射四五百步,殺傷威力大於鳥銃,與佛郎機並稱。輕于鳥銃,一人負行,攻守皆宜。亦可載以四輪木牀,用以守營。

《纪效新书》写成于戚继光调任浙江抗倭的第六年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网络广为流传纯文字早期版也没有所谓虎蹲炮,只有赛贡铳,而且描述与虎蹲炮非常相似:

       —、行营之内,鸟铳虽速准而力小,难御大队,难守险阻,难张威武。佛狼机又太重,难於扛随。今以臆创一器,名为赛贡铳,既无下木马延迟之艰,又不坐后其铅子,犹胜佛狼机之大,其声势可比发贡,其速即可比鸟铳。每五百人之中用以五六门,以备守路截险,甚妙。
  —、铳式
  铳长三小尺,内口约容半斤铅子,药在粗腹不可过,铅子送至腹口方好。即如此,平卧地下,随其远近,加垫头高,并不用木马等类,此器之利者,亦以项长而铅子合口故也。

《阵纪》:赛贡铳者,竹木俱可为之,长三小尺,而铅子合口约重半斤,平卧地上,以垫头高下得宜放之,且不用木马。故神于佛狼,妙于发贡,亦军中之利技耳。(竹木是后面改制)

碗口铳的存在感非常低,后来换为百子铳,也就是虎蹲炮,但那是戚继光北上之后的事了。

今开墩堠该备什物:

  —、每墩立五人睡住卧房一间,不拘草瓦。灶一口,水缸二个,锅一口,碗五个,碟十个,米一石,鲞十斤,种火一盆,种火牛马粪一担。
  —、器械
  碗口铳二个,小手铳三个,火箭九枝,大白布旗一面,草架三座。

    福船应备器械数目:
    大发贡一门,大佛狼机六座,碗口铳三个,喷筒六十个,鸟嘴铳十把,烟罐一百个,弩箭五百枝,药弩十张,粗火药四百斤,鸟铳火药一百斤,弩药一瓶,大小铅弹三百斤,火箭三百枝,火砖一百块,火炮二十个,钩镰十把,砍刀十把,过船钉枪二十根,标枪一百枝,藤牌二十面,宁波弓五张,铁箭三百枝,灰罐一百个,大旗一面,大篷一扇,小篷一扇,大橹二张,舵二门,碇四门,大索六根,小索四根,扳舵索一根,缭后手索二根,碇[AB]四根,绞碇索四根,铁锅四口,花碗八十个,铁锹四把,铁锯四把,铁钻四把,铁凿四把,铁斧四把,薄刀二把,铜锣一面,大更鼓一面,小鼓四面,大桅旗一顶,正方旗五顶,水桶四担,灯笼十盏,木梆铁铎一副,备用大小松杉木十株,火绳六十根,绳十根,铁蒺藜一千个。
    捕盗自备用:
    钉四十斤,油五十斤,麻六十斤,灰三担。
    各兵自备用蔑盔一顶,随身钉枪一根,腰刀一把。
    海沧船应备器械数目:
    大佛狼机四座,碗口铳三个,鸟嘴铳六把,喷筒五十个,烟罐八十个,火炮十个,火砖五十块,火箭二百枝,粗火药二百斤,鸟铳火药六十斤,药弩六张,弩箭一百枝,弩药一瓶,大小铅弹二百斤,钩镰六把,砍刀六把,过船钉枪十根,标枪八十枝,藤牌十二面,宁波弓二张,铁箭二百枝,灰罐五十个,大旗一面,大篷一扇,小篷一扇,大橹二根,舵二门,碇三门,挽篙十根,大索四根,小索四根,缭后手索二根,扳舵索一根,碇[AB]四根,绞碇索四根,铁锅二口,水桶二担,花碗五十个,铁锹二把,铁锯二把,铁钻二把,铁斧二把,薄刀一把,铁凿二把,更鼓一面,小鼓二面,铜锣一面,五方旗五面,灯笼四盏,木梆铁铎一副,备用大小松杉木五株,火绳三十六根,绳五根,铁蒺藜八百个,捕盗自备用钉三十斤,油四十斤,麻四十斤,灰二担。
    各兵自备用篾盔一顶,腰刀一把,随身钉枪一根。
    苍山船应备器械数目:
    大佛狼机二座,碗口铳三个,鸟嘴铳四把,喷筒四十个,烟罐六十个,火砖二十块,火箭一百枝,粗火药一百五十斤,鸟铳火药四十斤,药弩四张,弩箭一百枝,弩药一瓶,大小铅弹一百六十斤,钩镰四把,砍刀四把,过船钉枪八根,标枪四十枝,灰罐三十个,大旗一面,大篷一扇,小篷一扇,遮阳篷八扇,大橹一枝,边橹八枝,舵二门,碇二门,竹篙二十根,大索四根,小索二根,扳舵索一根,缭后手索二根,碇[AB]二根,绞碇索一根,篾缆一根,铁锅二口,铁锯一把,花碗四十个,铁钻一把,铁斧一把,铁凿一把,薄刀一把,铜锣一面,更鼓一面,小鼓一面,五方旗五面,灯笼四盏,木梆铁铎一副,火绳三十六根,备用杉松木五株,绳五根。
    捕盗自备用:
    钉三十斤,油三十斤,麻三十斤,灰二担。各兵自备用:篾盔一顶,腰刀一把,随身钉枪一根。

1579年(明万历七年)《使琉球录》:过海防船器械,旧规佛郎机铳二十门、鸟铳一百门、碗口铳十门、袖铳六十门、藤牌二百面、长枪六十枝、镖枪一千枝、铁甲一百副、盔一百顶、腰刀三百把。今酌用佛郎机铳十门、鸟铳六十门、碗口铳四门、袖铳三十门、藤牌一百面、长枪六十枝、镖枪八百枝、铁甲四十副、盔四十顶、腰刀一百五十把;至于弓箭、火药、铅弹等项,各取三分之一:大约省银三百余两。然皆备而不用耳;事完,仍归有司。

后来将赛贡铳改为虎蹲炮,很简单的推论,很多人也这么认为的:

范中义的《戚继光兵法新说》将武备内容大多略了,显然不考虑小白会看这类书籍

新版《纪效新书》在《练兵实纪》之后改为虎蹲炮,铅弹与石弹各一半,根据远近情况选择:

这里虎蹲炮长度只有二尺,显然与戚继光所言不符,最初是三尺长度的赛贡铳
马子三十个,合口石弹与三十两的大铅弹各十五丸,散弹是重五钱的铁子

虎蹲砲解此器因其形得名也。國初分在邊方,有所謂三將軍、纓子砲者,近時有所謂毒虎砲者、百子砲者,固亦利器,俱體輕易躍,每發必退回二三十步之後。我軍當舉此砲時,必出營壁安置。凡墙内外,大小砲火皆不敢發,發之適足以中傷出燃此砲之人。且砲大不可多得,數砲不能退虜,而群砲在後不得齊發,適敗我事。將欲置前砲于壁壘間,則火發易躍,必傷我營後之人,故用之適以害之。且重至三十斤,步兵行水田中,尤難載重。鳥銃雖速、准而力小難禦大隊,難守險阻,難張威武。佛狼機更重,更難于扛行。今創此虎蹲砲,器内吞百子,每子亦五錢,子再小則口大出散無力,上用大石子一或鉛子一,約重三十兩。大子石、鉛不重用。石子體輕則小子如數,鉛子體重則小子减半,盖藥力有限也。比佛狼機而輕,比鳥銃一可當百。南方五百兵中,馱扛三位,以備守路、截險,甚妙。

習法先用藥線,縛之以布。次用藥七八兩,上用木馬,以合口者爲準,送至二箍平。上用土少許,入鐵子一層;又用土少築,再下鐵子一層,子以五十丸爲限。用合口大鉛子一枚,下口一半,慢慢築入,口平而止。後尾稍用钁去土三四寸不等,相地方高低,前下二爪,釘後用雙爪尖絆下在四箍後。將前爪上活箍與後絆俱各抵砲身實箍之肩,庶不退走。此砲只去人五寸無慮矣。庶燃舉大小砲之人不必避。此砲可退敵,則已。倘此砲用盡,則鎗砲可以併發,而此砲又可取裝如前。倭賊遇少,每每三五百結爲一簇擁來,再不顧四面,只衝一路,任有若干兵,列若干長,必不能禦,但衝處徑能潰圍,而臨時得此一砲,大妙!大妙!

虎蹲炮,即百子铳也,因其形故名。先看炮身,次看药。将药线燃之是否疾跃,锥剪是否锋利,药升有无,大小袋药秤足分两,火绳是否干紧,送子木锤是否坚固,大子不拘石、铅是否合口一半,木马子是否松下平口,小铅、铁子有无足数。每一旗下,三队长同装一门,当堂念歌装完。药至某处,木马至某处,子上至某处,必一一合式,乃令举放。必高下合乎远近,安置不致跳跃,又能中把为超等。此器子多,以必中把为准,若不中者以下下论。

一号船应备军火器械:百子铳六位。火药,每位备二十四出,每出半斤,共计七十二斤。火绳,每位备三条,共一十八条;每条长三丈,重五两,连耗共计六斤。大铅子,每位备二十四出,每出一丸,每丸重三十两,共一百四十四丸,共计重二百七十斤。小铁子,每位备二十四出,每出五十丸,每丸重五钱,共七千二百丸,共计二百二十五斤。

明代一号、二号福船配备百子铳(虎蹲炮)6门,三号哨船配备百子铳(虎蹲炮)4门,四号冬船配备百子铳(虎蹲炮)4门,五号鸟船配备百子铳(虎蹲炮)2门,六号快船百子铳(虎蹲炮)1门。

发射百弹的虎蹲炮叫百子铳又有啥奇怪的,网络资料一堆,但这位网友既然不知道:

《练兵实纪》写于《纪效新书》之后,起笔于1568年,成书于1571年。其虎蹲炮的压子合口大弹统一为石弹,散弹统一为铅子:

一门保存较好的实物,其上刻有“崇祯四年十月 日 铸成 匠赵士英 虎蹲炮第二十位 重四十九斤六两”等字,口径40毫米、全长350毫米、壁厚24毫米。

  此器因其形得名也。国初分在边方,有所谓三将军、樱子炮者,近时有所谓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体轻易跃,每放在二三十步外,我军当放此炮时,必出营壁前至炮所,则营墙大小炮火皆不敢发,发之适足以中放炮之人耳。炮大不可多得,数炮不能退敌,而群炮在后,不得齐放,适败我事,将欲置前炮于臂间,则火发易跃,必伤营内之人,故用之适以害之。今乃特造熟铁炮,长二尺,腹内粗二寸余,外用五箍,光磨如镜棱而可爱。

  用法:先入药线,缚之以布,次用药六七两,上用木马以合口者为准,送至二箍,平上用土少许,入铅铁子一层,又用土少筑,再下子,子小以百数,子大以五十数,口用石子一枚,下口一半,慢慢筑实,口平而止,后尾稍用钁,去土三四寸不等,相地方高低前下二爪钉,后用双爪尖绊下,在四箍后,将前后箍俱前抵炮身大箍之眉,庶不退走。此炮只去人五寸无虑矣,庶放大小炮之人无避也。此炮可退敌则已,倘此炮用尽,则诸枪炮可以并发,而此炮又可取取装如前。
  每虎蹲炮一位:铁镢一把,铁锤一把,铁剪一把,铁锤一件,药线盒一个,药升一个,木送一根,木榔头一个,皮篓二个,木马子三十个,石子三十个,火药一十五斤,铅子九百个,药线一十五根,火绳二根,驮架一副半。

马营解:虎蹲炮六十位,铁锤六十把,铁剪六十把,火根九面根,药线盒六十个,火绳一百八十根,铁锥六十把,火药九百斤,大铅子五万四千个,木马子一千八百个,石子一千八百个,皮篓一百二十个,药升六十个,木送六十根,木榔头六十个,驮架九十副。

碗口炮腹小口大,项短药少,子重,发出无力,不堪用。如用之必须腹长三尺以上,而铅子合口送至腹底发出,乃急且中也。五十人之中,可备一位,以防要路大势冲突之寇,今取名虎蹲炮即是。(这段记载与南方所做的三尺赛贡铳几乎一致,虎蹲炮的长度后来改为二尺

 每墩台一座,设备号火什物;小房一间(隔为二半间,向边外半间墩军住,向内半间百总住),炕各一座,米一石,锅灶各一口,水缸一个,碗五个,碟五个,种火牛马粪五担,盐菜之类不拘。以上墩军备之,空心台系充墩者,亦备一分。
  大铳五个(盏口、直口、碗口、樱子皆可),三眼铳一把,白旗三面,灯笼三盏(白纸糊务粗,径一尺五寸,长三尺),以上俱官给。(很显然,这类炮已经退居二线做号炮)

《皇明经世文编》提及类似的盏口大炮才长一尺:次莫如盏口大炮。重二十斤。高一尺二三寸。可容铅铁子百余。火药十两。即近时所谓涌珠马腿。俗谓一窝蜂是也。遇虏聚众攻冲。用以击打。众即披靡。

这网友言论暴露他压根没咋看戚继光的兵书,两本书也就看了那一小段资料而已:

1582年,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调往广东。在广州镇粤时,曾"复取《纪效新书》雠校,梓于军中。"(《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孝思词祝文")此本共十四卷。不仅卷数与十八卷本不同,而且篇目和内容也有差异。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的手校本,吸收了《练兵实纪》的精华,补充了新的内容,值得重视。

如果读完各版本的两本兵书,我们会发现戚继光其实没说虎蹲炮与碗口铳有啥直接关系,因为不单是碗口铳,还有毒虎炮、三将军与樱子炮都有类似的描述。《练兵实纪》又称:“又如旧日‘毒虎大炮’,粗恶不堪打放,须置于军马营垒数十步外。今加以新法,名为‘虎蹲’,即于行内可发。”而戚家军在南方打倭寇就已经有类似的火炮了,只是说它不好用需要用南方新器,形制与铸造技术其实是参考赛贡铳。而且那些碗口旧炮往往是退居二线做号炮,因为铸造炮的性能远不如锻造炮,不缺钱就不会将就着用,戚继光就是不缺这个钱,有张居正在朝中支持。

这些有“虎蹲炮”的《纪效新书》内容显然是后期戚继光北上练兵之后加上去的,戚继光兵法内容几经删减,但有些人显然是不知道,因为压根就没去读书。赛贡铳比虎蹲炮出现得更早,显然虎蹲炮的形制并非一成不变,是有一段发展过程的,比如南方炮管长三尺,用合口大铅弹是为了有时候需要远射,北方因为没有南方的远射需求改为二尺,再加上有马承载,故而重量达到三十六斤,南方的其实是低于三十斤的,或者只有二十斤,但戚继光没有讲明这点,只云“且重至三十斤,步兵行水田中,尤難載重。”

虎蹲炮的弹药也并非一成不变,南方用合口大铅弹较重导致铁子数量减半,近距离杀伤效果较差,但有利于摧坚破船,后面北上所写的《练兵实纪》专用合口石弹与铅子,石弹轻而散弹多加强了威力,铅子也延长了炮管寿命,利于与胡骑长时间激战。不过这需要阅读两本书各版本才能发现,需要对比其他页的部件记载才能知道他在说啥。

另外,戚继光从来没说要用花岗岩做石弹。。。这类石弹只是起到压散弹的作用,只要经得起加工与发射的石料都可以,甚至不需要做得太规整,因为石弹打不打到人是不在考虑之内。

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由于明军的毒火飞炮、碗口铳已经大量退役,虎蹲炮身短又有较大口径,故而也改用发射圆柱形爆炸弹用于攻城,这时候的虎蹲炮才真正能叫做近代迫击炮的祖宗。

圆柱形爆炸弹是口径较小的短铳所用的,虽然精度不如圆弹,但装填方便、加强了威力

朝鲜《李朝实录》上日:"虎蹲炮何如?其制放鐵丸耶?如将軍石耶?”德馨日:“如虎之蹲踞,而放鐵丸矣。”上曰:“城中放炮,随處起火云,然耶?”元翼日:”以石丸为之,或以鐵为之,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則石出而飛散,火随以熾烈。”上曰:“如我國震天之類耶?”元翼曰:“臣未知其要領也。但以鐵釘为之,如造燭之制,而去其钉,则其中洞然,可以填药。”上曰:“铳之穴,何以為之?”元翼日:“鐵釘以火合而圜之,出之,則成穴云矣。但疑其人不知其制而言之,或秘而言之,未可的知也。上曰:“若然,則為匠者,敦不为之。而唐人必貴之,何也? 

万历二十二年的平壤之战,发起进攻的各路明军,用佛朗机、灭虏、虎蹲等火炮,在火箭的配合之下,轰击平壤,"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动,俄而火光烛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火势随着西风在城内漫延,很多日军在炮火的焚烧之下成了灰烬,不得不狼狈逃窜。

朝鲜人的中文有些奇怪,有时候表达并不清晰,霹雳炮可能就是大碗口,也可能是指虎蹲炮口径大如碗:“試放大碗口, 則山坂峻高, 砲石有礙, 不能直衝, 終日不拔云。”试着用大碗口放炮,山高石硬,不能直冲,终日不克”“欲以大碗撞破, 而城高勢仰, 不得施技。”

万历二十五年的蔚山之战,明军进攻时发射火炮,"炮声震天,火箭数百技齐发,风迅火烈,乱烧贼幕,一日连拔三窟",并且用大炮击退的来援的日本水军。可惜在攻打岛山时却遭受挫折,最后被迫撤退。目睹明军围攻岛山的李元翼,向朝鲜国王汇报时称:"倭贼内城坚守,虽欲用器械而无之矣。"上日:"内城未可以大炮撞破云?"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势高峻,大炮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霹雳炮、虎蹲炮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这类爆炸弹小炮也就辅助作用,关键是大将军炮要攻破城墙,只放爆炸弹是不够的)

找图片发现这很多书籍提及的虎蹲炮实物既然被韩国人偷了,谁那么缺德啊,有明代铭文非要说是朝鲜仿的,真将网友当智障:

我知道很多网友估计还会疑惑,因为其中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相关知识,最后我就通俗说一下,就是碗口铳可以说是爷爷,赛贡铳是爸爸,虎蹲炮是儿子,总不能说爷爷生了儿子,跟爸爸没血缘关系,而且这儿子长得一点不像爷爷,反而像他爸爸,甚至性格做事都很像,他爷爷可能还没血缘关系,可能还有好几个爷爷。。。


论赛贡铳、百子铳与虎蹲炮的名称关系与其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