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要求乘客支付空调费,价格太低司机被迫向乘客伸手?
天气开始炎热,网约车司机也开始收起了空调费。
近期有乘客反映自己乘坐的网约车,司机在醒目位置张贴了一张空调使用收费说明,该说明中明确表示,因为平台的恶意压价,很遗憾本车不提供空调服务,如果乘客想要使用空调,10公里以内需要加收2元,10-20公里需要加收4元,20-30公里加收6元,30公里以上每公里收取0.3元,这名司机最后还备注,此项收费仅针对一口价订单。 网约车司机觉得平台的一口价订单价格太低自己没有利润,最终只能向乘客索要空调费来弥补其中的差额,这种情况在网约车行业中,其实每年的夏天都会出现。 在去年8月网约车因为空调费的问题,还成为了当时社会热议的热点话题之一,当然网约车加收“空调费”于法无据。根据交通运输部《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驾驶员应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及使用空调、音响、视频等服务设备。网约车就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除了叫车方法不同之外,其服务性质与出租车并无二致,没理由再立一个“开空调要加钱”的规矩。
虽然管理条例要求司机按照乘客意愿开关空调,但是网约车司机的处境也不能忽视,在从业者不断增加加上行业竞争正在趋近于低价竞争的背景下,被行业所忽视的一点是:网约车司机的利益正在成为网约车平台与平台之间竞争的牺牲品。 前段时间四川成都的司机反馈当地的网约车运价又进行了新一轮调整,调整后当地的里程费最低仅为1.1元/公里,最高也仅为2元/公里。
据成都当地的司机反馈,这一轮调价后成都当地所有的网约车平台价格基本上都持平了,以前大家还会选择这个价格相对高点的平台跑,现在大家价格都差不多了也不再纠结跑哪个平台了。 可以说当网约车行业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旋涡时,网约车司机正在成为受伤最深的群体。 纵观最近两年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低价和促销是网约车平台获客的最有效方法,以最近两年快速崛起的网约车聚合行业为例,乘客可以通过聚合平台进行比价选择价格最低的平台下单,久而久之那些高运价的平台也不得不向低价屈服,最终演变为大家都在拼优惠和价格。 当然对于乘客而言低价确实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毕竟需要享受高品质服务的乘客只占到打车乘客的少数,大部分乘客只关注价格,不会关注服务与出行体验。 当网约车行业的运价被聚合打下来以后,其他的平台只能选择跟着降价,因为对于乘客来说,打车肯定首选价格最低的,而这种降价措施对于聚合平台有利,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却是巨大的伤害,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聚合平台自己不直接管理司机,只提供信息撮合与对接,所以降价只是运力服务商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聚合平台收取的服务费也不会因为降价而减少,聚合平台打车比较的底层逻辑其实压缩的服务商的利润,而服务商往往会选择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司机,最后司机骂的也是提供服务的运力平台,作为中间商的聚合平台不会受到波及,总之不管是服务商选择降价还是选择不降价聚合平台都是躺赚; 2、网约车平台为了和聚合平台争夺市场选择降价,要么降低自己的收益要么就降低司机的利润,其实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不管是选择自己少赚一点还是让司机少赚一点都很难做抉择,当然基于生存利润而言,网约车平台最终必然会选择牺牲司机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两年很多网约车平台在选择调价后会迎来司机的骂声一片的背后原因。 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我国持有网约车驾驶证的司机数量已经达到522万人,2年时间全国的人证数量翻了两倍,在从业者不断增多而乘客市场并没有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在保证守住护城河的同时又能获得增长是目前所有平台都面临的难题,降价促销发放优惠卷似乎成为了大家的唯一选择,而由此带来的从业者收入下降,从业者怨声载道正在不断加剧。 在无法涨价提高打车价格的情况下,想要安抚司机可能只有降低抽成才是唯一出路,但是如果真的把抽成降下来了又会有多少依托聚合开展业务的网约车平台扛不住呢?那时候是不是又会出现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