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教育大学与中学的差异
首先是大学,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美国一所中等水平的州立大学,专业课作业量和做项目的强度是非常大的,足足抵得上中国大学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课程教育太重视考试与学分,而不是技能培养,更别提老师的教学水平了。
美国公立大学把重心放在了技能培养上。每门课背后都要求你实打实地掌握一门手艺(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你写的每周作业加上期末考试合起来真的能组合成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尽管效率不高但是真能在手机上跑),以此类推一学期能修五门课程都算逆天了,由此美国公立大学的每周教学时长非常少,有的专业大一每周只上一两天课,大量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课后靠自律做作业的(当然差生也会出去玩,于是美国大学就成了相对而言宽进严出,0—100分水平的学生都均匀分布的神奇存在,另外,各路数据统计美国大学4年平均毕业率是60%上下,确实比中国大学更严格)。
中国公立大学则是相反,一学期修十门课都只能算是起步,注重学分,几乎一周五天占满了课,期末考试是重点。导致这样的培养差异主要是技能训练的培养成本远高于考试的培养成本(大家自己看网上的各路视频剪辑、电商、自媒体写作的广告文案链接就知道在中国技能培养都是几千块起步,还只是线上课程,线下要上万起步),中国公立大学大多经费有限只能选择考试。
这也是美国大学的学费远高于中国的原因之一,大部分美国学生要靠贷款才能读完大学(美国超过9成的本科生要贷款上学,毕业后要还五位数的美元贷款,研究生虽然贷款比例只有两成,但要还六位数的美元贷款。美国研究生比本科生花钱多多了,在中国又是相反,研究生有各路补贴和奖学金拿,只要能考上几乎比本科还省钱),然后毕业打工十多年才能还完贷款(美国联邦学生贷款的标准还款计划基本以10年为期限计算的,但借款人可以选择一个以收入为导向的还款计划,允许他们在20年内支付较少的还款,这也与他们的多消费少储蓄的消费习惯有关)。且美国找工作竞争强度也很大,毕业一两年找不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一般州立学校与更差的社区大学都有20%,可以看做是本科毕业失业率,当然美国本科生及以上比例人数占比太多也是一大原因,美国制造业外流也是一大原因)。
然后话锋一转,美国基础教育差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的诺贝尔奖?除了美国能从全世界吸引人才留学之外,诺贝尔奖看的是前5%的人群优中选优比例,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基础教育让人才集中在了60—90分这个区别,而美国则是20—100分均匀分布,相比起来美国的教育对顶尖人才有很好的保障,中国教育则对大众及格线有着非常的执念。
如果真的拿两国的顶尖教育去比,美国教育对中国学生不是减负而是增负,因为美国教育比中国教育更全面,除了学习的课程非常丰富,包括提前学习大学的课程如高数、复变函数等,有精力有天赋的孩子还会花非常多的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溜冰、大提琴、高尔夫等等,直到拿到相关奖项。相比之下,中国的高中生只要考好试就可以了。在中国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是高考分数与所考的大学水平;而在美国衡量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所考的大学水平与升入大学后跳级的速度,因为在高中提前学过的大学课程可以不学,直接跳过学习更高年级的课程。
以上是美国三分之一顶尖高中的培养方法,美国还有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的高中达不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老师每天的首要任务不是教书,而是确保孩子来上学,校长们的主要心思不在办学,而在确保学生不要犯罪,那种学校里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在家吃不饱饭,每到周一回到学校,中午就会猛吃。最后的三分之一中学最关心的是让每个孩子高中能够毕业,最好有一半能够上大学,很少有额外的的资源保障好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样不均匀地分配教育资源是否合理?与中国相反,在美国,中学教育资源其实不是分配出来的,而是家长提供的。好学校大部分是私立的,由家长掏钱,通过学费和捐赠的方式支持教育。当然也有少数好的公立学校,它们在最好的学区,那里的房价非常高,因此收上来的房产税也很高,而房产税的一部分用于学区办学,因此学校质量就好,同时这种地区的学生家庭背景都比较好,学生本身条件也好。
如果把中国学生放到世界范围内去看,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的水平比较高,而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严重不及格。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大家的数学、科研与工程能力未必能直接用得上,但是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却要天天用。
综上所述,比较中美这两种大学中学培养模式只能说是乌龟王八各有千秋。
视角转到国内,今天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我在内,读完大学,学了很多课,其实并没有掌握任何一项得以安身立命的技能。比较聪明一点的学生会在上学的最后一年,花钱跑到外面的培训班或者早点实习去进行技能的培养,他们面试时所体现出来的技能远比那些仅仅在大学里上过一些课的学生强的多。
总之相比美国二流大学甚至三流大学,中国大学在训练学生技能方面确实要差很多。
教育对于有些人是锦上添花,对绝大多数人是雪中送炭。对于一个快饿死的人,要给他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小米粥,让他先活过来。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公立大学教育目的就在于此。当然,一个人并非从一所一般的大学毕了业就已经能掌握所需要的技能,特别在中国,因为他喝下去的可能只是一碗热开水而已。
当然,以上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教育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技能教育对穷人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想要往上爬,第一步还是要解决接受技能的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掌握一项较难学习的稀缺技能对年轻人谋生极其重要,它对改变社会地位可以说是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