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风格是怀旧?永不过气的像素风格

小时候,我们操作着小霸王手柄望着电视机上傻乎乎的马里奥大叔上串下跳,那个时候的世界颜色很少都是方块,但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探索着,甚至冒着家长“藤条炆猪肉”的威胁。
什么是像素风格?
像素风格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由于计算机硬件机能受限,使用像素进行绘画可以更加节约储存空间和读取时间,所以考虑是实用性而非艺术性。因此当时很多游戏的美术都是程序员一手包办的,那时候的“像素美术”也被称为“程序美术”。
后来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的提升,更多的储存空间,像素艺术开始从实用性转变为艺术性,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向像素的领域探索,程序员再也不用担忧为了美术而秃头(不要骗自己啦,做程序一样会秃)。
有了专业的美术加入,以前那种简陋的小方块组合当然满足不了艺术家们的创作,他们开始向高精度方向进发,颜色越来越丰富,分辨率越来越高,每个像素都越来越小,最终所绘画出每一张画面都形成一种独特的细腻感,如同你妈晚饭来个一锅乱炖,上桌时竟能分出五菜一汤的谜之细腻。
总得来说,像素风格是方块等基础图案来传递视觉信息的艺术形式,通过不断的组合、排列,用细小的方块等小图案堆砌创造出整体的形象。这种通过像素颗粒规律组合和保留锯齿边缘的视觉风格,就变为现今我们的所说的像素艺术。
然而开往像素世界的小火车就到此为止,3D技术的兴起,人们纷纷开始追求真实,我们这些还遗留在像素世界的孩子,只能拿出人力轨道车慢慢的探索着这里还没开发的美景了。欸,我们车长叫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