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个人介绍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脑
不像其他全联盟共产党内的大人物,华西列夫斯基——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身自一位东正教神父之家,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去当兵打仗,还在沙俄军队中一路升官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他辞去原职,转入后方部队并在那里度过了整场内战。华西列夫斯基的组织才干在战间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期间还结交了诸如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格奥尔基·朱可夫等这样名声显赫的同僚。他低调谨慎的性格让他在苏军总参谋部里显得无足轻重——直到德军入侵,驻扎在莫斯科,总能在总参谋部一筹莫展之时找到化险为夷的良机的他的才能才得以充分展现。尽管有才如斯,他依然无法阻止莫斯科城下的撤离行动化作一团数百万官,兵,民相互争涌,混乱不堪的人潮。
华西列夫斯基决意要尽力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遂集结起一只数十万人的部队,包括许多的莫斯科市民、来自苏联各地的流亡者、游击队和被击溃的红军残部,以及莫扎伊斯克防线撤下的大股精锐,大体有序的向东退却。这只部队一路上收编西俄罗斯各地的散兵游勇,一直翻越乌拉尔山脉,接纳那些从西西伯利亚叛逃而来的军队,逃往中西伯利亚,继而南下蒙古。
他本以为能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站住脚,获得喘息机会以待日后反攻;但日本侵略者和蒙疆傀儡政权却早已占据乌兰巴托,并将蒙古人民军逼进草原深处。华西列夫斯基发现自己行走在了政治的下坡路上,因为人民革命委员会不仅被一群虎视眈眈的势力环环包围,还严重的缺乏先进武器、工业和粮食生产能力。所幸蒙古草原如此遥远,鲜少有军阀派重兵攻打这里。华西列夫斯基就靠着与蒙古人民军结下的难称牢靠的联合关系,控制住了人烟稀少的蒙古西部和图瓦人民共和国的疆域。这股势力把自己置身事外,西俄罗斯战争和西伯利亚战争似乎如此遥远,西西伯利亚人民共和国的灭亡也宛如与自己毫无联系。
尽管对亚戈达政权避之不及,面临拥有共荣圈支援的蒙疆和西北军阀围攻,华西列夫斯基最终带领人革委加入伊尔库茨克的最高主席团。战局出人意料的发生逆转,联军从对德战败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对外战争胜利的甜头,以至于他和亚戈达在乌拉巴托的盛大阅兵上感到很不适应。
西伯利亚黑军、布里亚特叛军和盘踞在赤塔的白军已销声匿迹,从贝加尔湖畔发迹的苏维埃共和国正走在日渐强盛的道路上,华西列夫斯基和亚戈达这两位旧联盟的继业者却出现了裂痕。一开始,两人只是对如军队部署、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略有分歧,后来却越发演变成不可弥合的路线之争。亚戈达只在乎联盟的蒸蒸日上的,走在富强路上的经济,坚持所谓“人民革命”的华西列夫斯基却对“亚戈达理论”不屑一顾,相比之下,联盟的人民比联盟本身对他更加重要。苏维埃共和国最高主席团宣称自己将建立一个伟大复兴的苏维埃联盟,并承诺共同富裕,不过这个承诺总是被亚戈达一次又一次的推翻。
红军改组为人民解放军时,华西列夫斯基也在场,征服西伯利亚是他指挥的,当时还在鄂木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了阅兵,亚戈达因远东的累累罪行被捕时也是他定的性。这一次,他宣誓自己会领导着这群流亡者,待有朝一日光复故国。他的命运就是用一生去救赎莫斯科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