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普通话和古汉语差距很大

2023-05-09 18:00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首先是一张语言地图。

人这个字普通话读ren,吴语读nin,韩语读in,闽南语和日语读jin,可见与古汉语相差最大的是普通话发音,其他语言都有in这个音,只有普通话里没有。

很多古诗按照普通话来读,根本不能押韵,但某些方言却可以。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这个字普通话读xie,不能押韵,而有的方言里读qia,有的方言里读xia,却能押韵。

会吴语的朋友们,下面是用吴语读古诗时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ts'in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nyi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tsi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nyi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lin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tɕin

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nyin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tɕin

独坐亦含嚬。bin

人、巾、津、亲等字,在古诗词押韵标准的《平水韵》里,是“真”部。吴语仍然可以押韵。

这个是重点,朝鲜半岛作为临近中国的地方,且没有和胡人混居的影响下,其语言里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发音。比如这个床,韩语把桌称为床,潮汕语,闽南语里也是如此。(之前讲解床前明月光里的视频和文章,我已经写过了)

比如南方方言里的“江(gang)北(bo)人(nin)”,江读作“gang”,北读作“bo”,和韩语发音基本一致。你们想一下《江南style》的第一句,想不起来可以去听一下。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从五胡乱华开始,北方人和胡人混居,语言受到胡人蹩脚汉语的影响,而南方却可以完整保留。

《训民正音》是朝鲜世宗大王李祹与其子文宗大王,用二十五年的时间,主导创制的朝鲜语文字,又称谚文,后多称韩文、韩字、朝鲜文、朝鲜字,而这《训民正音》的母本,便是《洪武正韵》。

而现代普通话的起源地受到辽,金,元,清时期的胡人蹩脚汉语影响,自然是大量抛弃古汉语发音。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尖团音,平、上、去声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语言。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牵合古今”为原则,包括保持入声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1919年4月21日,北洋政府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9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国音字典》。1920年,由于《国音字典》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产生的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

新中国成立后,以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向全国推广。

普通话和古汉语差距很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