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推理》— 不是推理,而是策略与征服

《虚构推理》完结撒花!

这个季度有“推理”又或者说“悬疑”元素的作品还真的是不少,而在开播之前,我个人私心最期待的,可以说就是这部《虚构推理》了。当然,本作最后的表现在我看来也算精彩,只是放在这个如狼似虎的季度之中,它很无奈的只能说是欠了一点火候。
这篇专栏,会为大家分析作品主要的问题在哪里,以及我认为它为什么对我来说依旧精彩。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过于拖沓的剧情推进
我们就先来谈一谈作品的问题吧。
在我看来,本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剧情实在是推进的太——慢——了——。
动画一共12集,但是除了第一集的世界观与人物介绍,第二集到第三集开头的一个入门的开头故事;其余的9集半,讲的是同一个事件,也就是钢人七濑事件。

其实不要说10集了,如果故事本身足够跌宕起伏,又或是涉及到的角色庞大,各种故事线交错繁杂,甚至是来一个设计非常之复杂的谜题设置,需要前期大量伏笔铺垫,后期大量揭示与反转的剧本设计,这样的话来两个季度讲同一个事件,其实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重点还是那句话:只要故事讲的足够精彩,篇幅自然是给越多越好的。
可是本作所讲的这个钢人七濑事件呢?当然精彩倒还是挺精彩的,但是,它并不复杂。

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先来回顾一下这个事件。
首先,它牵扯到几个角色呢?严格来说也就女主琴子、男主九郎、女二纱季、还有一个幕后黑手,这四个人。
再来,这个事件的真相复杂吗?并不复杂,甚至作品实际上只花了不到半集,就把事情的真相整出来了。
那么幕后黑手神秘吗?别说神秘了,主角一开始就已经知道她是谁,并在过程中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根本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那么这个事件到底精彩在哪里呢?其实就只是精彩在最后女主和幕后黑手博弈的那一段,也就是第9到第11集这3集的内容。
那么,第3集到第8集在做什么呢?除了一点事件背景的铺设之外,剩下的内容说实话,对于后面的博弈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没错,作品在中间这6集的过程中,除了一次加重了事件的严重性的小意外之外,其余的所有内容,都是重复的、拖沓的、反复且冗余的。最重要的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最后的博弈,实际上是没有多大贡献的;即便有,也肯定不需要足足6集来做这件事,2集可能都差不多了。
换言之,在追这部作品的中前期,绝对有非常多的观众会对此感到不满。故事没有实质的推进,角色们又不断话痨般的扯一大堆有的没的,这样的过程确实是会很打击观众追番的欲望的;毕竟等了好几周,连解决事件的苗头都看不出来,真的是很打击追番的兴致。
所以,制作组把这样一个其实并不太复杂,精彩只着重于结果的事件,强行拉长;一个我认为可能6集就可以解决的事件,花了将近10集才讲完;这真的是本作最大的败笔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在过程最后还看得下去呢?
这虽然很可能只是我个人的观感;但是不得不说,即便间中的好几集废话连篇,可是作品把角色的对白,设计的非常有趣。至少,看着几人之间的互动与调侃,那种乐趣还是挺吸引我的。而且虽然这部分的拖沓对于这个事件本身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对于人物的刻画倒是越来越详尽,也在大量“废话”的互动之中,加深了人物本身的厚度,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解决方法。

当然,在一个更强调叙事性的故事中,牺牲剧情节奏来刻画人物,并不是什么讨巧的手法,甚至很容易违背不少观众的期待。所以即便我自己是还看得挺乐呵的,但也不能否认这部分叙事不佳的事实。

比起推理,它更偏向于策略
好了,我们说完故事中前期的羸弱了。那么关键的最后部分,作品做得足够精彩吗?
对我个人来说,这样的展开还是挺精彩的。但是同时,我也注意到了有不少人觉得最后这部分很无聊。这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会觉得精彩,又会有人如此不满呢?
思考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最关键的点,本作它比起“推理”,倒不如说它更偏向于“博弈”,更侧重于主角在“策略”上的选取,而非“推理”中反转的精妙。
也就是说,我所感知到的精彩,不是“推理”的精彩,而是“策略”选用的漂亮。

作品的名字虽然叫做《虚构推理》,在设计解释的过程中确实也牵扯到了“推理”的成分;但是既然与事实不符,那就一定缺乏证据,又或者缺乏便利性、甚至可行性。这对于不明真相的路人都可以轻易地抓出这之中的毛病了,更何况我们这些已经知道真相,知道女主在胡说八道的观众们呢?
所以我认为比起女主所设计的每一套解释之中的“推理”要素,她如何去叙述这些解释,她如何排列她解释的顺序,她如何透过细节捕捉到对方的漏洞,她如何一层接着一层的征服路人观众的内心,这些“策略”上的选择,才是这部作品真正想要表现的地方。

也就是说,女主需要的不是观众相信她所提供的任何一个解释,她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比目前的传说,来得更加有趣,且合理的“瓜”,让群众被这个“瓜”分散注意力,进而削弱原本传说的的“讨论度”,又或者说“信仰”。
而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视角蒙蔽,不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这个事件,而是尝试将我们自己化作吃瓜群众;我们真正在意的,绝对不只是这个“瓜”的真实程度,而是它足不足够有趣。当然,完全不合理的揣测,我们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如果我们被提供了足够多的“巧合”,被提供了看似“证据”的细节,被提供了一个能够将这些都解释清楚地“假说”,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大从内心渐渐地相信这个假说,有可能就是真的。
没错,这和我们常见的“阴谋论”也有些相像;它不需要明确的证据来证明,甚至都不需要所谓合理的逻辑去连接;只要这个故事足够有趣,看上去足够合理,就行了。

而这部作品巧妙地地方在于,它甚至都不需要群众真的进行具体的表态,因为“相信”的结果,将会直接表现在怪异的身上。即便某个群众口头上还仍然反对这套新的假说,只要他内心被动摇了,对原本的传说产生了足够强大的不信任,这份“信仰”的削弱,就足够打败眼前的怪物了。
换言之,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的精彩,绝对不是女主所提供的每一套“解释”,它内在的合理性有多么的高;而是女主如何一步步引导群众,去开拓他们内心中的不信任,去提供一个足够精彩的“虚构故事”来征服他们的这个过程。
当然,这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视角来欣赏这个故事;如果只用推理的角度去看待它,那么必然是无法真正享受它所带来的精彩吧!

总的来说,本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在中期花费了太多无用的笔墨,让整个故事显得非常拖沓,甚至有点无聊;但是,只要忍过了中期的这段沉寂,且能够get到作品最后精彩的点的话,那么这部作品所带来的观感,应该还是挺好的。而我自己,正好属于那些能够欣赏这部作品的观众之一,所以我个人对本作的评价,还是不低的。当然反过来,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些内容的话,那么本作对你而言,或许就是一部没有多少意义的平庸之作吧!
简单评分:8.6/10
ps:或许有人还会质疑最后一个解释是无法真的征服吃瓜群众的,认为作品把吃瓜群众写的太蠢,不让他们提出足够强力的质疑声。我这里第一个解释是和我文章里的内容一样的,重点不在于“质疑”,在于内心是否有“动摇”;但是另一个更直接的解释是,不要忘了我们的男主有改变未来的能力,在大量死亡的过程中,他应该不断选择了“质疑”声浪较小的那一条道路,这或许就是最后质疑不足的原因。而为什么反派不做同样的事,来扩大质疑声呢?或许是因为即便做了,多数群众心中的动摇已经扎根,很难完全扭转现有的局面,于是选择了放弃吧!
ps2:在一部对白量如此巨大的作品,虽然还是难免的无法在制作与画面上有强大的爆点,但是我认为本作已经足够好的将对话的演出做出来了。像是在女主给出解释的同时,偶尔穿插男主打斗的画面,来舒缓长对白的单调感;又像是用一个虚拟空间,透过各种模拟来还愿“虚假真相”的过程,都让这部作品显得不至于过度苍白,算是相当不错的动画呈现了吧。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