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亿斯光年:国产电影海外“破圈”成绩斐然

2023-12-05 14:49 作者:yeesOK  | 我要投稿

索尼影业近日宣布拿下《你好,李焕英》的翻拍权,并邀请原版导演贾玲担任监制。《你好,李焕英》以54.13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名,如今以IP翻拍的形式走向海外,为中国电影远航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复苏,这股春风也吹向了海外发行。《流浪地球2》《无名》《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影片成功出海,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电影不仅有武打片,科幻、悬疑等题材影片同样出色。   电影海外发行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海外发行存在哪些壁垒?如何进一步拓展海外发行市场?接下来我们会分享一些国产电影海外发行的成功经验。   今年1月,《流浪地球2》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8个国家同步上映,随后陆续登陆39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海外票房超1亿元人民币,其中北美票房超过500万美元,全球票房突破6.03亿美元。《流浪地球2》不仅海外票房远超预期,海外口碑也取得了不小突破。不仅拿到80%的烂番茄指数,爆米花指数更是达到97%,这意味着影片充分得到了广大海外观众的认可。  

春节档影片《无名》打破泰国华语电影20年票房纪录,同为王一博主演的电影《热烈》在泰国暑期档上映,又刷新了《无名》的票房纪录,成为近3年泰国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消失的她》刷新2020年以来北美澳新地区首周末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后乘势出海,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定档上映,开启全球公映计划,目前海外票房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流媒体平台迅猛发展,上线国外流媒体平台成为国产电影出海新趋势。比如,《人生大事》登陆国外院线后,上线流媒体平台Netflix,悬疑电影《消失的她》也于今年10月1日上线Netflix。  

积极探索全球市场

以2000年为分割线,中国电影出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通过动作片、功夫片,为华语电影在国际上打下口碑;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行业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历练20余年,国产影片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更多国产影片有机会参与国际电影展,为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发行提供了新契机。  

华狮电影娱乐公司于2010年成立,试图探索“把中国电影扩大到全球市场”。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由于文化背景和观赏习惯不同,西方观众一般不会观看非英语电影,因为他们不习惯看字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古装动作电影及功夫电影一度盛行国际——这些影片以动作为主,对白相对较少,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接受。   经过深入调研,华狮电影将目标观众群体调整为华人,把中国电影发行到海外,丰富海外华人的娱乐生活,同时逐步带动更多西方观众。这一策略取得了不错成效——西方观众占比最高达到15%。一些传递中国文化的纪录片、文艺片尤其受到西方观众青睐。今年6月,华狮电影在北美发行了聚焦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天工苏作》,吸引了大批西方观众观看。

除了传统的海外票仓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中国电影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华人聚集区较多的国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华狮电影还有意探索东欧市场。今年3月,华狮电影在罗马尼亚举办中国电影周,在四个城市放映《天工苏作》《铁道英雄》《世间有她》等作品,下个月还将在保加利亚举办中国电影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为更多国产影片走向海外积累经验。   负责《流浪地球2》澳新地区发行的华人影业,近年来一直深耕电影的国际制片和国际发行。据悉,华人影业的海外发行和营销网络已覆盖北美、澳新、西欧等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281座城市,与30余条主流院线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了《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长津湖》《流浪地球》系列等50多部反映中国时代气息的优质影片。  

华人影业表示,不同地区和市场对华语电影的需求存在差异。我们不仅要应对英语为主的市场,还要考虑不同语种和文化背景的观众。因此,本地化策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识别目标观众、潜在观众至关重要。华语电影的全球化不仅是商业层面的挑战,更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本地化的宣传物料,同时与本地传播环境紧密结合,利用当地的传统媒体渠道、社交媒体网络、视频平台等,进行定向传播。   此外,海内外的市场环境明显不同。在国内,国产电影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借助“地推”增加排片可以有效驱动票房。但在海外市场,华语电影面临观众认知不足、缺乏观影习惯等挑战。票房受限于特定的人口分布和地理区域,导致排片量的增加并不能与票房提升形成正比。因此,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精准控制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与好莱坞电影及其他地区文化影片的激烈竞争中,内容质量和创新尤为重要。   对于在美国、澳洲、新西兰等国的西方市场来说,华语片属于“少数一族”,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全覆盖排片相比,华语电影上映规模普遍较小。但这种现状并不奇怪,诸如意大利电影、法国电影、西班牙电影在北美票房卖出几万美元的情况比比皆是。就北美市场而言,单纯从票房数字评估中国电影的市场表现是一种误区,影片票房与上映屏幕数是否匹配、每块屏幕能否盈利才是关键。   如果说有哪些题材类型的电影更适合走出去,那就是中国的历史名著,很多西方观众都了解《封神榜》《西游记》等故事。爱情题材也值得深挖,因为感情无国界。但最难的是喜剧片,中西方观众的笑点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近两年现实题材电影在海外华人中大受欢迎,如《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影片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外华人观众以年轻的留学生群体为主,他们对国产新片的关注点与国内基本保持同步。所以只要是国内热卖的影片,在海外市场同样受欢迎。  

近日,武侠动作题材系列电影“刀枪剑棍长南太”的第一部影片《刀》对外官宣,该项目由登峰国际影业及华人影业共同开发、联合投资,并由华人影业负责海外发行,此举也被业界视为积极探索新武侠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突破口。华人影业在类型片的探索上不断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类型,也在积极尝试科幻、战争动作、悬疑犯罪等不同类型的影片,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不仅能够丰富国内观众的影片库,还能吸引更广泛的国际观众群体。在她看来,类型片如悬疑、恐怖、武侠及动漫等,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都可能成为华语电影突破国际市场的关键入口。

坚持长期主义

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出海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欧美电影在海外市场占据绝对主导性地位,中国电影人的国际影响力有限,文化、内容、语言层面的天然壁垒,都是国产电影冲出重围面临的难点。文化传播并非短期行为,中国电影出海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踏踏实实地去做。   国产电影在制作层面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与海外观众共鸣不足。因此,国内影商应着重选择或开发创意性、国际化制作标准的作品,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未来能打造出《寄生虫》《鱿鱼游戏》那样的爆款,以此打破文化壁垒,树立中国电影品牌。   海外发行需要进行大量基础建设和本地化工作,培养不同地区观众的观影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常常面临资源匮乏的挑战,包括宣传资源有限、预算约束及宣传内容制作的权限问题。海外发行是华语项目的下游环节,发行团队往往缺乏足够的剪辑权限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为了克服这些限制,需要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海外发行的另一项重要挑战。在海外,华语电影的版权保护较为薄弱,申诉困难,导致大量潜在观众选择非法渠道观看影片,严重影响了正版市场。  

合拍电影、拓展国际区域发行网络、参与国际电影节等也都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以合拍项目为例,华人影业出品、发行的《巨齿鲨》系列在全球取得9.35亿美元票房,在大预算项目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团队合作的磨合,是需要克服的困难、战胜的挑战。在内容制作上,找到中西文化的平衡点也至关重要。   亿斯光年影业项目负责人杨鑫玉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和华语电影全球发行网络的不断强化,中国电影人的目光逐渐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舞台,中国电影在国际发行领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亿斯光年:国产电影海外“破圈”成绩斐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