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招募令抽不出金卡?三国杀移动版招募令系统的一些研究(含各武将精确概率)
2023年10月14日更新:已更新2023年10月12日官方数据。主要的变化是14级增加了一些新武将,同时将权重降低至34,因此整体单抽特定14级武将的概率也降低到了0.0736%,数学期望约为1,358次。史诗武将概率没有显著变动,仍为0.28%。可以看出,官方目前就是将进池子的新武将全部扔到14级,同时降低权重以维持总权重不变。因此,对于一部分玩家而言,越往后,想抽界权就越难。不过这次招募令池新增了界满宠,算是些微弥补了一下。

凉心游戏,好玩不氪(
这个月上头给狗卡冲了不少抚恤金,权1当然没出,只中了点安慰奖,同时出了不少招募令和雁翎甲。招募令对大部分玩家来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将魂,对此似乎玩家们除了骂两句狗卡也没有什么能做的了。为什么出招募令金几率低到这种程度?我花了点时间挖了挖招募系统的运作机制。
唯一的资料来源只能是招募界面左上角的说明了,我也没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验证系统里说的对不对。同时我也不考虑五连抽必出精品,因为我不知道运作机制。本文所用数据均基于2022年6月22日的官方说明,在往后不出现大的机制变化的话,这篇文章是长期适用的,除了部分数据可能会有小幅波动。如果认同前面这些条件,就可以看下面的内容了。

文章分以下四部分:
招募令系统概述
招募令权重系统概述
为什么你不出金?
其他的问题及解释,还有我的一些零碎观点

1. 招募令系统概述
招募令系统乍一看概率非常复杂,实际上相对其他手游而言确实有点复杂。大部分抽卡手游把每一个项目标一个权重,然后你们去抽就好了(当然暂时不考虑大保底小保底之类的特殊机制)。手杀的招募令系统实际上是和你现有武将数量挂钩的,我们来看看官方的介绍。

我尽量用通俗的说法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系统。注意,以下的描述都只针对招募令池子中的武将。所以萌新不要问神郭嘉神荀彧在哪里了,要是能抽到狗卡得把底裤赔穿。
首先狗卡给每个招募令可以抽到的武将都有一个分级,分为1至20级。譬如烂大街的界黄盖和界刘备,他们和其他10个武将一起在第8级;而最高的20级只有两个武将,分别是张星彩和赵襄。有人可能要问了,哎呀这个张星彩和赵襄也不强啊,为什么分20级呀?好问题,我也不知道,而且这两个武将的权重其实也相对较高,我们先按下不表。
理解了武将分级系统以后,我们来看后面的公式。如果想彻底理解这个公式需要一丢丢入门数学知识,而且这个公式也有一些小问题,所以我不讲数学,我讲逻辑。首先你需要找到自己所处的武将分级,譬如你是个萌新,刚拿了五虎将,你看到了送了几个招募令,就先去抽了几个武将,那此时的你可以抽到什么武将呢?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武将个数,五虎将嘛,自然是5。第二步你要找到你所处的武将分级,0<5<36,查表可知你处在第1级,也就是说你只能获得第1级中的武将。第1级中的武将有典韦、荀彧、庞统、卧龙诸葛、太史慈、庞德、颜良文丑、袁绍、徐晃、曹丕、孙坚、董卓、孙策这13个,也就是说在你不从其他渠道获取武将的前提下,你扔一万个招募令也只能出这些武将。如果说你升了一些级,武将数达到了40,此时你在第3级,于是你的招募令池就扩大到了武将分级1-3级,注意,你此时还是会抽到第1级中的老朋友。当你有了50个将时,你就会从1-6级中抽取武将,依次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有了102个武将以后,你就可以把上面那个表格扔了,直接看权重系统了。

一些问题:
为什么没有14级和15级?优质答案:我不知道。
为什么16级和17级都需要100将?有什么意义吗?优质答案:我不知道。
我推测20个分级是一开始就定了的,后来可能觉得太多了,但是系统已经做好了就没办法了。16-20级也没差几个将,对大部分的玩家来说没区别。

2. 招募令权重系统概述
权重系统是招募令系统的重点,先科普下权重的概念,知道权重是啥的跳过就好。
权重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对于我们抽武将这个前提而言,若某个武将A权重为95,你可以理解为将95个A武将扔到了奖池中供抽选;若某个稀有武将B权重为5,那就相当于扔了5个B武将到奖池中,若池子里只有两个武将,那你抽一次抽到A的概率是95%,B的概率是5%。当然实际情况复杂很多,手工计算非常麻烦。
了解了权重的概念后我们直接上官方的图: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将的权重和所处分级是相关的,呈现如下的趋势:

可以看到平均来看,第10级的武将权重最高,那对于一个已经达到最高分级的玩家而言,最有可能抽到第10级的武将吗?对于单个武将而言,是的;但是对于总体而言并不是。因为每级武将的数量是显著不等的。第10级武将只有8个,而12级足足有49个。所以我们要引入另一个数据:武将数量*武将权重。将每个分级的武将数量和武将权重相乘,我们可得下面这个图:

因此你最有可能抽到来自于第8级和第10级的武将,这两者的权重高达8688和7352,所以这就是你为什么可以看到大把的界黄盖和界刘备。由于第10级武将太拉了,所以尽管持有率高,但是玩的人不多(名将界吴懿:?)。
不难注意到,16-20级的武将权重加起来甚至不到150,这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问题,16-20级的武将,也就是史诗有多难出?

考虑到16-20级武将数要求差距不大,我们就按照102武将标准来计算概率。
翻车王麴义是玩家在斗地主中喜闻乐见的武将,以江湖最速打票的传说闻名于各大论坛及评论区,那我们先来计算下单抽出麴义的几率。
麴义本人权重为4,位于第19级,计算可得所有武将的总权重为46201,因此麴义的单抽出率为4/46201,约合0.0087%。
如果对这个数字对你来说已经小得没概念了,我们来看看2022周年礼盒各个项目的爆率:

0.0087%什么概念呢?比权1几率还低,数学期望在11550左右,也就是说你需要大概11550个招募令才能出一个麴义。正常来说微氪一周算5个令,恭喜你只需要2310周,大概44年就可以出一个麴义啦,是不是很良心?
特朗普看了都想把狗卡吊路灯。

看完了翻车王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些热门武将的出率:

可以看出,像孙策这样的1级武将,如果你前期武将较少的时候没有抽到,后面的出率就会暴跌;对于单个武将而言,权重越高自然是出率越高,所以像张松这类的10级武将才会烂大街;界孙权和张翼是一个分级(14级)的武将,数学期望均在1000抽以上,甚至比左慈还高;沮授是我十几个号招募令出的唯一一个金,但是这个武将大活动的时候消费500就送还带一个垃圾皮肤,出率在史诗里面仅次于2000将魂的标左慈。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个图表大概看出来什么时候抽特定分级的武将出率最高:

如何使用上图:首先找到你需要抽的武将在哪个分级,然后去找对应的最高的线。例如你想体验一把放火的感觉,想抽个李儒,首先你要找到李儒所在的分级,发现李儒在第7级,那你就在图里找武将分级7。找到7以后发现最高的是深蓝色的线,在下面的图例里面找到深蓝色的线,对应的是玩家所处分级第7级。回到官方给的表查询,可知当你有60-64个将的时候,想抽李儒是最容易的。
从这个图里面不难发现这个系统的一个特点:在10级之前,也就是你有87个武将之前,基本上你处在哪个分级,这个分级的武将就是最好抽的。当然,这个图只适用于官阶较低的萌新们,老玩家或者氪佬看下面就行了。
如果你想要查看特定几个武将的出率,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以下我制作的表格,只需要输入你自己的武将数量就能直接查看所有武将的出率,提取码:GKWM。以下链接中的文件会及时更新,所以可以收藏这篇文章以便后用。




3. 为什么你不出金?
答案是大家都不出金,不止你。我们来看看史诗武将的出率。

所有的金卡加起来也就0.2835%的出率,和开盒子出宝珠几率差不多。这还没完,有点价值的大概就沮授,戏志才,张让,关索,麴义这几个(不是说别的不能玩,只是觉得你不会主动去合这几个以外的招募令池子里的史诗),这些将加起来出率为0.0844%,也就是说你就算出了金,也只有29.77%的几率出的是能用的。谁的马在天上飞相比不用我多说了。

4. 其他的问题及解释,还有我的一些零碎观点
Q:我刚合了XXX,结果招募令就出来XXX,气死我了。
A:我更加倾向于幸存者偏差,因为我几十个号都没这种情况(除了上文说的沮授,但是沮授本身就好出),如果没有大数据支持我持保留态度。如果你真遭遇了这种情况,节哀顺变。

Q:我运气好单抽出了XXX。
A:恭喜你,但是我不建议出来晒,会给别人XXX很好抽的感觉。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晒卡这个事只有你和狗卡受益,狗卡能骗人来赌博,你满足了自己的虚荣。每个人都有欧和非的时候,还请淡定对待。

Q:有什么抽卡建议吗?
A:校尉以下不要攒招募令了,有5个就抽掉,先把标风灯点了;后面看心情,可以等到102个将了再追梦金卡。

Q:那从哪个分级开始的将可以合成呢?
A:我建议是14级开始的,因为从14级开始抽好将难度就暴增,而且14级有不少强精品,值得合成。14级前的只推荐界关羽。

Q:对这个系统的评价?
A:显然是花了点心思弄的,给玩家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理解武将的过程,一般来说低分级的将可能不强,但是一定是好理解好上手的,也可以帮新人熟悉一些打法,包括像是董卓,邓艾,二张这种打法比较特殊的武将;但是14级以后吃相过于难看,权重过低,导致后面的分级系统实际上失去了意义,同时权重也让人无法理解,好歹多放点有强度的史诗,像是贺齐,苏飞这种的就可以放;同时一些弱的神将,神张辽神刘备这类放到19-20级也不是不能接受。

Q:5连抽分解得的将魂的数学期望可以弄吗?
A:不弄了,数据处理太复杂,而且方差很大,意义并不大。

Q:还更新吗?
A:除非有大的机制变更,此文章不会大更新了;Excel会更新在链接中。

Q:狗卡没马
A:你说得对
祝各位早日拿下心仪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