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企业管理
1考情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战略管理。要求学员领会战略管理的概念与意义。重点掌握战略管理的类型层次,以及企业战略的分解方法。
(2)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重点理解流程重构和改进,敏捷项目管理。
(3)知识管理。理解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涵,领会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1本章重点

2考点精讲
2.1企业管理知识
1.战略管理
(1)组织战略管理规划是指依据组织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及其变化来制定和实施战略,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重新制定新战略的一个循环过程。通常组织战略由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实施能力、战略措施等因素组成。
(2)企业战略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组织的类型或风格,而是取决于那些需要战略解决的基本性问题。在组织战略实践过程中,组织战略可以大致概括为如下五种不同类型,分别为: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

(3)项目完整的战略包括如下三个层次。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自身展开方式和相应的功能标准。目标层主要介绍和说明组织的战略目标,确定目标的主要依据,以及对战略目标的高层分解等内容。方针层主要说明了在组织目标达成过程中,组织应该坚持的主要原则和方针等,是对组织战略行动的具体指导。行为层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为落实组织战略目标和方针所采取的行动,如对组织战略全面性的规划和计划等。
2.业务流程管理
(1)流程重构与改进
业务流程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一般来说,业务流程可分为管理流程、操作流程和支持流程三大类。操作流程是指直接与满足外部顾客的需求相关的活动;支持流程指为保证操作流程的顺利执行,在资金、人力、设备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撑方面的各种活动;管理流程是指企业整体目标和经营战略产生的流程,这些流程指导企业整体运营方向,确定企业的价值取向。
BPR(业务流程重构)法人流程覆盖了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BPR强调以下特征: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流程。BPR遵循原则是:以流程为中心的原则、团队管理原则、以客户为导向的原则。
(2)敏捷项目管理
敏捷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构想、推测、探索、适应、结束。敏捷项目构想阶段任务是确定产品构想、项目范围、项目团队以及团队共同工作方式。推测阶段的任务是制定基于功能的发布计划、里程碑计划和迭代计划,确保交付构想的产品。探索阶段的任务是在短期内提供测试的功能,致力于减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适应阶段的任务是审核提交的结果、当前情况以及团队的绩效,必要时做出调整。结束阶段的任务是终止项目、交流主要的学习成果并庆祝。
3. 知识管理
①知识可分为两类,分别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凡是能以文字与数字表达,而且以资料、科学法则、特定规格及手册等形式展现者皆属于显性知识,这种知识随时都可在个人之间相互传送。隐性知识是相当个人化而富有弹性的东西、因人而异,很难用公式或文字来加以说明,因而也就难以流传或与别人分享。个人主观的洞察力、直觉与预感等皆属于隐性知识。二者具体区别如下表19-1所示。
表19-1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

②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生成、编码和转移(传送)技术的集合。知识管理工具不是仅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集合,只要能够对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有帮助的技术和方法都可以称为知识管理工具。通常把知识管理工具分为知识生成工具、知识编码工具和知识转移工具三大类。知识生成包括新的想法、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发明新的生产流程,以及定义原有知识的重新合成。知识编码工具作用在于将知识有效地存储并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使知识更容易被其他人使用。知识转移工具最终就是要使知识能在企业内传播和分享。
4.量化项目管理(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QPM)的目的在于量化地管理项目,以保证项目已建立的质量,达成过程性能目标。
①量化管理项目涉及使用统计与其他量化技术执行以下活动:
监督所选定子过程的性能。主要工作是使用统计与其他量化技术来监督所选定子过程的性能。这个步骤的意图是使用统计与其他量化技术以分析子过程性能中的偏差,并确定对于达成各子过程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所必要的措施。
管理项目绩效主要工作是使用统计与其他量化技术管理项目,以确定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是否会得到满足。
执行根本原因分析主要工作是对所选定的问题执行根本原因分析,以解决在达成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上的不足。
②项目度量方法包括:GQM(目标-问题-度量)和PSM(实用软件度量)。
③量化的项目管理工具介绍如下:在项目管理体系中的WBS、网络图、PERT、挣值分析工具、质量管理工具在量化的项目管理中都可以采用。
统计过程控制(SPC)常用技术包括:控制图、直方图、排列图、散布图、工序能力指数(CPK)、频数分析、描述统计量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3章节问答
1. 组织战略类型细化为哪四种?
答:基于对组织事业问题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可以将组织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四种战略类型:防御者战略、探索者战略、分析者战略、反应者战略。
2. 如何对组织战略过程实施进行分解?
答:战略实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动态管理过程。
所谓“自上而下”主要是指:战略目标在组织高层达成一致后,再向下层传达,并在各项工作中得以分解、落实。
所谓动态主要是指战略实施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分析-决策-执行-反馈-再分析-再决策-再执行”的不断循环过程中达成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行动阶段,比战略的制定更为重要。
在将企业战略转化为战略行动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首先是战略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组织领导层要研究如何将组织战略愿景转变为组织员工的实际行动。其次是战略计划实施阶段。战略计划实施阶段,需要将组织战略分解为几个战略实施阶段,每个战略实施阶段的目标,相应的有每个阶段的政策措施、部门策略以及相应的落实方针等。第三是组织战略运作阶段。该阶段是组织战略在组织内外部全面落实的阶段,在前面分析实施基础上,组织高层认为全面落实组织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则可以启动组织战略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