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阿维斯塔——瓦尔赫兰
ワルフラーン
让我看看你笑的样子吧。
只要有那个,我就能变得比谁都更加强大

パーソナル
身長 : 191cm 体重 : 87kg
属性 : 善之义者
戒律 : 『必胜转轮的救世主[注1](Saoshyant·Desatir[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白的阿维斯塔登场人物。CV : 前野智昭
存在于过去的善之战士。被誉为古今无双的勇者的英雄。作为玛格萨里翁的哥哥,与现任圣王西里欧斯盟友的男人。同西里欧斯的妹妹娜希德订有婚约,与她同为圣王领象征的英杰。
在圣王领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一个连续讨灭三个魔王的传说般的存在。根据记录,他在15岁时首次立下战功,自那时起,身为战士而活动的12年里,他共讨伐了36个一级魔将和5个特级魔将。
他的容貌酷似无惭的全盛期,但从他的表情来看,却感受不到任何憎恨和怨念。性格豪放磊落。比谁都更能大笑、比谁都更能哭泣、比谁更愤怒的男人。他声明,无论多么邪恶的对手都要从正面打倒,并且付诸于实际。是距离阴暗感情相当遥远的人物,虽然他总是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任何事物,但不可思议的是,他有一种相信他的话就不必担心的魅力。
很担心像异物一样不适应圣王领的弟弟玛格萨里翁,希望总是板着脸的玛格萨里翁能露出笑容。
身为“大家的勇者”,集结情感以成就奇迹的正义化身。
他作为所有善者的希望,也是英雄中的英雄,然而却在与破灭工房赫瓦雷纳的战斗中战死,迎来了悲剧性的结束。享年27岁。
在他战死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依然深受民众的敬仰,即使是不了解当时情况的人们也对他心怀崇敬之情。
为了赞颂瓦尔赫兰的生平与功绩,每年都会举行令圣王领全境都参与其中的盛大活动。此外,世间还流传着他与娜希德一同被称为「双星英雄」的故事。
瓦尔赫兰是“勇者”这一善之意志的代表者。可以称之为所有义者的本能和意志的容器。是无法战胜魔王这一超绝个体的义者,为了战斗所必需的理想的体现者。
至今为止出现了多少勇者尚不明确,但瓦尔赫兰却是毋庸置疑的真人。不是因为被选为勇者而变质,而是因为他本来就具备所需的强度和性质,所以才被选为勇者。神剑曾说「太像勇者了」。
然而,瓦尔赫兰的本质却异常模糊,他是因为被大家的理想所感染,按照被要求的那样行动呢,还是因为他身为霸者的气质让大家都染上了方向性呢,究竟是哪一方面导致的,这一切都在勇者战死后被永远地埋葬在黑暗之中。
玛格萨里翁说「那已经是混杂着各种解释的百貌怪物,丑陋至极」
瓦尔赫兰似乎在注视着「胜利的未来」,他所考虑的「胜利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呢,他在最后留下了什么,今后又会有怎样的结局,至今不明。他似乎认为真正的胜利不应被眼前的事物所困扰。
玛格萨里翁在使用具体情况不明的异能时,似乎能听见瓦尔赫兰的心跳声,但这意味什么还是个谜。玛格萨里翁对此感到极其不快,憎恨和怨念日益高涨。
来历
出身于特级魔将布什扬斯塔统治下的行星。并非是贵族出身,只是一个普通而随处可见的少年。
年仅7岁的瓦尔赫兰自愿成为布什扬斯塔的活祭品。
对魔将的支配早已看开的人们宁愿让他死作为他们的怜悯,送走了瓦尔赫兰,但是等了又等,布什扬斯塔引起疯狂的奇怪现象却始终未能出现。
在其他祭品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后,瓦尔赫兰坚持了5年,终于让放弃的人们重新振作起来。当人们与圣王领的战士们一同冲进布什扬斯塔的根据地时,看到的是已经击败魔将且取得胜利的瓦尔赫兰。
布什扬斯塔给他的人生指引了方向。
之后,被邀请至圣王领直辖地的瓦尔赫兰,在少年时代的公开比武中,与西里欧斯、娜希德有了命中注定般的相遇。
从那时起,他展现出了剑术的才能和令人倾倒的魅力,年仅15岁就立下了讨伐一级魔将的战功。*1
打倒布什扬斯塔7年后,也就是本篇故事开始前的28年,他与恶名昭彰的特级魔将蒙塞拉特交手并取得胜利。但因为蒙塞拉特的戒律,瓦尔赫兰出于某种原因命令他陷入永恒的沉睡。
随后,在蒙塞拉特守护的城堡与“神剑”阿胡拉马兹达相遇。
渴望奇迹的瓦尔赫兰与疑似陷入自毁冲动的绝望的神剑缔结契约,支付了拥有毁灭因子的代价。而从这个时候开始,瓦尔赫兰才开始思索何为真正的胜利。
这时,他与西里欧斯共享了对娜希德保密的“何事”(见文末)
本篇20年前,由于魔王娜妲蕾的崩界而突然袭来的赫瓦雷纳,他站出来挺身对抗以保护大家逃脱。
在其他的一切攻击都被破灭工房吞噬而无效化的情况下,他的一击令这巨星如字面意义上的那样稍稍后退了。然后瓦尔赫兰放言要给它展示奇迹,在和赫瓦雷纳的问答中,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变吗?他这么说着。
但是,压倒性的劣势并没有被改变,人们看见身处劣势的勇者而感到失望,事态朝着负面方向发展。
幸存的义者想要见证瓦尔赫兰的结局,但……(见文末)
看到这一幕的少数义者,在惨无人道的现实面前不是选择自杀就是发狂。也给那些没有发狂的人留下巨大的创伤——
目睹了这一不合理的悲剧的圣王西里欧斯,对世界的存在产生了疑问。
这个让勇者悲惨死去的世界是不正确的。故而他要创造无惭无愧的世界。
看到这个理所当然的结果,魔王赫瓦雷纳感到了恐惧。
他曾说要展示给我看的奇迹是什么? 我忘记的东西是什么? 不明白不理解。所以必须要知道。
而他的弟弟则意识到了自己的愿望和失败。
能力
武器是神剑阿胡拉马兹达。在本作的主视觉图中,葵茵所怀抱的缀饰着黑与金剑柄的长剑。
西里欧斯所展现的给予弱者以希望,让他们奋力反抗的活人之剑,大概就是瓦尔赫兰的技术。有着惊人的力量,但其中蕴含的颜色却没有血与杀戮的气息。
在精神层面上也与众不同,即使是与真我无关的恶敌也能开朗地接触,在与蒙塞拉特的短暂交战中,也体现了能洞察他戒律的敏锐目光。
由于后述的戒律与作为善思代表的强化修正,他所释放的闪光斩击能够让身处于遥远天空彼端的赫瓦雷纳在物理层面上后退。
戒律是『必胜转轮的救世主』
束缚是「对敌必须胜利」,所表现出的特殊能力是,可以将打倒的敌人的力量和能力加算到自己的身上。换句话说,胜利的次数越多,个体的战斗力就越强(越胜利越强大)。
在以战乱为法则的世界中,一个个体力量处于劣势的义者如果立誓常胜,这种行为就等于是自杀。而瓦尔赫兰制定的独一无二的戒律,将『首先取得胜利』作为取得胜利的前提,这表明他在考虑『胜利之后』的问题。这暗示着包括魔王在内,他与他人的意识层次明显不同。
作为善思的代表,勇者的“功能”是通过集结神剑自天地开辟以来所收集的「大家的祈愿」,以此来强化自身。伴随着瓦尔赫兰的常胜,所有义者都在讴歌勇者的不灭性,梦见胜利,那样的祈愿就会化为力量流入瓦尔赫兰。
但用玛格萨里翁的话来说,那样就像是让他人紧握自己心脏的状态。说,瓦尔赫兰本身和他的剑都取决于他人的心情。而实际上,在与赫瓦雷纳的战斗中,随着圣王领的义者们一个个接连死去,对瓦尔赫兰愈发失望,瓦尔赫兰的力量也因此而不断减弱(对瓦尔赫兰越失望,削弱力量的幅度也就越大)。
本篇的活动
由于是故人,以外传或葵茵接收到某人回忆的形式而登场。
瓦尔赫兰对西里欧斯、玛格萨里翁、赫瓦雷纳、蒙塞拉特等重要人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便已经去世,他的影响仍在看不见的地方显现。
结果,瓦尔赫兰当时究竟在追寻什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说起来,瓦尔赫兰到底是什么?(见文末)
因为能够做到啊。所以就应该去做(见文末)
Dies irae PANTHEON
位列神座而流传的救世主(Saoshyant·Desatir)
万神殿的前传。与瓦尔赫兰戒律同名的原因暂且不明。
在无惭的独白中,曾说自己消灭了善、恶、神、兄弟。
这时,他与西里欧斯共享了对娜希德保密的“何事”
这个秘密是,瓦尔赫兰与神剑附身的葵茵交合,然后葵茵怀孕,最终撕毁与娜希德婚约的事情。
这不仅会动摇义者的团结,即使娜希德接受了这一点,被祭奠为悲剧的圣王也不会是西里欧斯所追求的完美无缺的大团圆。
但西里欧斯无法无情地处置葵茵,于是娶她为妻,试图通过自己就任圣王的方式来掩盖一连串的不义之举。
在这里,瓦尔赫兰说想亲自抚养生下来的孩子,让西里欧斯感到困惑。
幸运的是,由于义者允许一夫多妻制,所以瓦尔赫兰的父亲将之作为私生子——同父异母的弟弟来抚养。
那个被忌讳的孩子,其名字为玛格萨里翁。他不是人与人的孩子,而是勇者与神剑的孩子。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凶剑的男人的来历。
瓦尔赫兰与神剑以物理的方式立下誓言的这一行为,被蒙塞拉特解释为创造了背负世界自灭之业的因子。
幸存的义者想要见证瓦尔赫兰的结局,但……
杀死瓦尔赫兰的不是魔王,而是把瓦尔赫兰抬到台前的义者们。由于个体属性崩坏现象的出现,转坠后的他们出于「为什么不能赢」「都是你的错」「如果你死了就有可能得救」等不知廉耻的想法,最终对瓦尔赫兰处以残酷的私刑。
说起来,瓦尔赫兰到底是什么?
谁也不知道。
瓦尔赫兰既不是影响“大家”的霸者,也不是体现“大家”理想的勇者。他的立场与存在方式都是从他人手中夺来的,是一个不被包括在“大家”之中的异端儿。从娜希德那里篡夺了集结大家祈愿的勇者之位,从西里欧斯那里篡夺了爱的感情。
他故意扮演着大家的偶像,也就是以勇者这一立场,想要把大家引导至某个地方。
而且神剑的本体还存在,据她所说,瓦尔赫兰还没有消失。
娜希德对想知道瓦尔赫兰真相的玛格萨里翁与西里欧斯,给出的答案是……打开了连真我都无法理解的异界奈落迦之洞。
因为能够做到啊。所以就应该去做
然后,在特异点安哥拉·曼纽的葵茵与阿胡拉马兹达之战中,以阿胡拉马兹达考察的形式讲述了关于瓦尔赫兰的故事。
来历
那个正体,以布什扬斯塔的戒律制作的土壤而孕育出来的异端,拥有“零”的“勇者”,身具双重属性的存在。
布什扬斯塔的戒律「携来至高的胜利之基(Rajakarma Angiras)」,对被给予的事物,无论有形无形,都能获得适应性。经历了大转坠的布什扬斯塔适应了“黑”的属性,结果成为了承担黑之责的勇者,随后她适应了星灵这一种族,与零的时代有很深的关系。
在孕育这个异端的培育层中诞生的醯兰尼耶娑,生下的正是拥有这两种属性的瓦尔赫兰。
瓦尔赫兰的精神连接到了零的深处
他是连真我和“零”都没有预料到的异类。他的出生时间过早,是零和率领与之战斗的万神军指挥官的原型。
绝对不是虚假的勇者,不过,应当说是没有具备聚集大家祈愿之力的亚流。
从“零”这个不同的层面来看第一神座世界的他,有着和这个世界彼此无法理解的价值观,他一开始就为了这个面向与“零”的战争而设计的世界之使命而殉身。
——说起来很好听,但正如前文所述,与这个世界的人所居住的世界不同,价值观与精神构造也不同。对他而言,这个世界的事物就像话本中的事情和角色,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互相理解。
当初依照本能推进与“零”战斗的准备,但从蒙塞拉特的第二戒律那里了解了过去关于“零”的理解。定义了何为真正的“胜利”。
并且他在与神剑阿胡拉马兹达的相遇中汲取了她的情感,为了拯救她而改变了方针。原本打算流转到七代之后才开始的万神军计划,变为了决定在当代终结一切的草率的治疗。一切都是为了不让人们在地狱中哭泣,即使现在的宇宙变成地狱,也会在未来的时代中体现出来。
阿胡拉马兹达的自灭因子玛格萨里翁杀死了一切时,他们的万神军也开始行动了。
人物
他从面向“零”战争的角度,毫不顾忌地通过无耻的戒律从许多人那里夺取重要的东西,并且毫无惭愧地通过工具般的引导来操控「大家」。这是为了将精锐锻炼到更强的地步,为了迎接与“零”的战斗。
他的动机仅仅是「能够做到」。他只是以“胜利”为目标。
既没有为了使命赌上性命,也没有为了渴望燃烧身体。可以说,勇者的真实面目就是真正的无惭无愧吧。
由于零是不能用此方的概念理解的东西,必须通过翻译来发动攻击。从娜希德那里夺取勇者之位,是为了真正的勇者能聚集大家祈愿这一立场,获得协调此方与彼方的翻译词典,从而让此方的攻击穿过“零”。所谓的「翻译机」就是瓦尔赫兰,他平常就是个乐天派,之所以会有偏差,是因为翻译工作总会让他分心。
想要拯救阿胡拉玛兹达的思想本身是向善的,但明知方法不好,付诸实践时却若无其事的态度是邪恶的。
虽然理解感情的意义,但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完全不了解本质,他对他人的认识,甚至是对亲密之人的样子也只是表面上的。这也是他被评价为乐观的原因吧。
瓦尔赫兰也知道自己无法相互理解,所以他为了获得理解力而创造了玛格萨里翁。
他想要通过战胜玛格萨里翁来夺取这种理解力,完成后述的“永劫光辉(aeon)”。这是因为他对「死者不能复活」的常识,执着于其完成度。
不过那种方法是模仿过去打败西里欧斯的方式,让拥有西里欧斯因子的玛格萨里翁露出笑容。为了让他成为aeon,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他。
输给赫瓦雷纳而退出舞台,是为了让在混乱状态下留下来的人研磨战斗能力。
从西里欧斯那里夺走爱,是因为他认为西里欧斯真正的霸道在与“零”的战斗中是个麻烦,所以他扭曲成战斗用的无惭无愧的霸道。
他的存在过于破格,别说是有着真我触觉的阿胡拉马兹达,就连零送进神座世界的观测者祖尔宛也被他夺走,作为自己的容器。
瓦尔赫兰还活着,玛格萨里翁能听见兄长的心脏跳动,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夺走自己的备胎而复活。
能力
只有才能。无需修炼,单凭这一点就在武道上抵达了无关正邪的非现实之域。以至于他不仅可以仅凭体能和技巧应对以自杀式攻击制造空隙的异常能力(永恒不变的冷酷凶剑),还能成功进行完美的反击。
在文中,他被描述为「这种反应是如此之快和准确,以至于,即使他人身处不可避免的绝境而落于下风,他也仍能反击。」。玛格萨里翁创造的前所未闻的杀戮荒野,如果没有瓦尔赫兰,也不过是其他人毙命的残迹。
因为有着复活之时的容器和神剑这两个共同的武器,他与玛格萨里翁一样,从大家的祈愿到杀戮的经过都完全相同。从玛格萨里翁与神的战斗描写来看,他的强度与神处于同一地位。
此外,他还放言道「被最出色的家伙指挥是“这边”的规矩」,似乎对当代的神座真我也有胜算。转换为奈落迦而不受真我的干涉,他的精神与奈落迦相连,因此他天生就超越了那个法则。
『永劫光辉(aeon)』
万神军的指挥官表现出的异能之名
以瓦尔赫兰的形象为基础所创造的二元论世界登场人物的再现体。通过他的共感(翻译)可以使此方的攻击对零产生影响,
尽管他在与零的战斗能力方面没有缺陷,可由于他们对瓦尔赫兰的理解仍然相对浅薄,所以他的形象尚不完整。
本篇中的活动
正如上文所述,他无惭无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空虚的。
在与亦兄亦父的零之勇者激战的结果,玛格萨里翁终于揭示了他的真相。
瓦尔赫兰是完美无缺的零之勇者,是可以胜任万神军指挥官的超人。
但是,真的有能和这样的超存在站在一起的人吗??
这是瓦尔赫兰在无意识中感受到的东西。他为此而惭愧,因为他有着一句『天生的天才』就能解释的才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东西。
即使成为了零之勇者,也具备字面意义上的不同维度的视角,但本质上却并没有人能真正地与他站在一起。
故事中登场的角色和读者,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他为自己的才能感到羞耻,以淡化自己纯度为目的制定了自己的戒律。如果心怀和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人物一样的东西,站在同样的地方的话,心中会抱有淡淡的期待……。但是这样的尝试也没有得到结果,而且意识到方法本身是错误的,理解了“零”的瓦尔赫兰得到了答案。
因此,他在永劫光辉的完成中找到了救赎。不是让自己堕落,而是把“大家”拉到与自己相同的视角。这样自己就不会为才能和属性而感到惭愧了。
真正的无惭无愧,怪物瓦尔赫兰。
但他也是最『孤独』的。
有着与任何人都无关的才能,但本质上却是没有人在自己的身边。
这正是他的所负之业与悲剧。
为什么瓦尔赫兰会如此渴望他人的认同呢?因为他本身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对世界而言都是毫无必要性的存在。但即使是同样拥有孤独的霸道资格者,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瓦尔赫兰希望“大家”告诉他你很有用,告诉他你可以活下去,他想以“胜利”的形式抓住这一点。
成为超常存在的结果是……
玛格萨里翁在一对一的激战之后,他那拯救瓦尔赫兰的原初戒律(永恒不变的魔道誓言)切断了对零的连接——
垂死的瓦尔赫兰。
他对因自己的不中用而毁了丈夫圣战的心爱的妻子温柔地低语着。
不管怎样误解本质,阿胡拉马兹达确实见过『瓦尔赫兰』
阿胡拉马兹达在他身上找到了救赎,并且想要告诉他,从二十年前就开始编织零的勇者的真相。
阿胡拉马兹达的不变在于,无论做的再不像样,都要理解瓦尔赫兰的真实想法,并努力与他确实在一起。
即使这是零之勇者失败的原因,但对于寻求与人的因缘的男人来说,这反而是最大的祝福。
虽然『失败』了,但这结果绝不是『悲剧』。
虽然是以死亡的形式,但通过救世主,他们跨越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前往了彼此的身边,这难道不是一个大团圆吗?
在这个结局中,丈夫会慰劳妻子,即便如此,妻子也会对丈夫成就的未来感到羞愧。
虽然有些分歧,但这才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本质。
两者都是有同情心的证明,即使有微妙的分歧也不会断绝关系。
这就是瓦尔赫兰所追求的,并且最后的奇迹也发生了。
——他的“亲友”那里。
西里欧斯。夺走了爱,被塑造为无惭无愧的霸者的,也是瓦尔赫兰的亲友。
亲友的铁拳砸在了瓦尔赫兰的身上。
并不是说要断绝关系。归根结底,从知道一切真相的立场来看,他的行为并没有那么恶劣。
从义妹娜希德那里彻底消除勇者这个虚无的咒缚,为时尚早的西里欧斯,他的霸道再这样下去意味着回归零。
而且,20年前的计谋可以说是为了抵达真我的下一个阶段所必须的。
但是一次也没有与作为亲友的西里欧斯商议,实在太过轻率了。
以西里欧斯的真正价值,即使他吐露一切也会表示协助,这样从20年前就能少流些血和泪。
因为没有那么做……害怕被亲友讨厌,零的勇者独自走上了真正的无惭无愧的道路。
对于这种忏悔,西里奥斯认为是自己的罪……他没有告知他真相,即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不会仅仅因为一两次背叛而破裂……。
互相感受着真挚的友情,好友之间互相殴打。
和那天相遇时一样,彼此笑着。
妻子注视着这一切,流下了眼泪,将自己的思念刻在自己的不变中,而弟弟和儿子则在为完成拯救而毫不停息的道路上。
瓦尔赫兰既不是真正的无惭无愧,也不是零的勇者,更不是孤独的超人。
只是……一个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自己所走的轨迹与因缘的普通男人,有着一个普通的结局。
备注
原型是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的善之英雄神(军神、战神)韦勒斯拉格纳(又名巴赫拉姆bahraam、瓦赫兰Vahram)。其名称意味着胜利,以十个化身的姿态显现。
粉丝的爱称(?),除了「兄长」之外,还有「竹轮大明神」「竹轮勇者」等。可简称为「竹轮」。
关于原型的解说在此不过多赘述,不过作为身份不明的人物,如果在忘记的时候轻易提及他,会愈发加深谜团,难免会让人想起原型。
实际上,在阿维斯塔连载开始后过了一年多,也就是在2021年3月上旬的时候,仍然不知道瓦尔赫兰的真面目与目的,以及与他有关的各种谜团的真相。
或者说,由于谜团太深,连竹轮这点也被否定了,所以现在被称为「竹轮洞」。即使知道了他的真实情况,从外表光鲜内里空虚这一点来看,「竹轮」这个说法并没有错误。
然后在2021年7月23日投稿的最后的设定集中,正田卿本人终于称瓦尔赫兰为「竹轮大明神」。
在爱好者之间产生的名称被公认是有先例的,不过,在最后的最后这个时机,混入众多新信息的公认使很多爪牙的腹肌崩界崩溃。
剥夺其他原本存在的登场人物的角色,受到异常的赞颂,拥有与一般人不同的视点和价值观,因此瓦尔赫兰也被形容为「二次创作的原创主人公」「异世界转生系主人公」等。
*1 据官方说法,瓦尔赫兰在15岁时击败了魔将,因为瓦尔赫兰本人后悔没能拯救成为布什扬斯塔活祭品的人们
[注1]転輪し必勝する救世主:作为理想之王的转轮王即位时自天而降的神圣车轮,该轮宝不仅能引领王,还能使前进之地变得平坦,有着粉碎一切障碍降伏一切的力量,同时也代表了正义,或象征太阳、曼荼罗这一概念。
[注2] Desatir或者Dasātīr,意思是训令,琐罗亚斯德教神秘主义文本,有学者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古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