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滤牌轴投入的底层逻辑浅析

b站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立志练习所有2.5主流对局的自然守护龙rex,随着2.5的来临,很多玩家可能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三个标几乎全卡同时存在于环境中的盛况,这也给大伙的构筑提出了挑战,如何从海量单卡中选取到适合自己卡组的。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资深构筑爱好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构筑的心得体会,本篇的大部分内容可能会比较抽象,或者说高屋建瓴一些,大家兼听则明。 今天要讲的是滤牌轴的底层逻辑与实战应用。滤牌是ptcg不同于大部分tcg的一个部分,主要表现在ptcg的滤牌量往往很大,如果抽不到滤牌卡,那么手牌中的资源会逐渐耗尽,然后卡手。如果下太多滤牌卡,又会大量上手,影响铺场和填能等其余板块的正常进行,因此如何调配合适的滤牌轴是构筑任何卡组时都绕不过去的一关。 我们知道,ptcg的滤牌卡主要有两个种类,滤牌支援者和滤牌宝可梦,虽然别的卡牌种类中也有滤牌性质的单卡,比如物品卡中的越野自行车,但是在大部分卡组中承担主要滤牌职能的依然是滤牌支援者与滤牌宝可梦。我们前文说过,投入过量的滤牌卡会影响铺场和填能的正常展开,我们就可以从这里找到突破口,滤牌宝可梦和我们铺场时需要抓出来的主力宝可梦都是可以用球类物品卡检索的,因此在投入相应滤牌宝可梦的卡组中球类物品都可以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滤牌点而存在,既发挥铺场职能,又发挥滤牌职能,我们的大部分卡组在处理滤牌轴时都会优先考虑携带与本卡组球类物品契合度较高的滤牌工具人作为滤牌辅助。譬如贵重球多的卡组投入咚咚鼠gx,蝶蝶gx,神秘宝藏多的卡组投入破罐破摔特性玛夏多和蝶蝶gx,巢穴球多的卡组投入基拉祈,智挥猩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滤牌轴的底层逻辑,通过球类物品的一卡两用,将滤牌轴的卡位压缩进铺场的卡位之中,以此规避滤牌轴投入过多或过少影响卡组正常展开的问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是一般情况,想必已经有机灵的读者反应过来,我们的2.5将会流行一套看似非常不符合上述逻辑的滤牌轴,那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蓝轴(因为主要使用支援者卡碧蓝的探索而得名),这个滤牌轴根本不会投入滤牌宝可梦,看似是滤牌轴与卡组的其他部分完全割裂,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小蓝轴卡组其实也符合上述逻辑,那就是因为我们环境中存在的一张很特殊的卡联手呼唤,他能同时检索tagteam宝可梦和具有滤牌功能的tagteam支援者,tagteam支援者其中的竹兰莉亚嘉德更是能回收墓地的滤牌支援者,实现一卡完成两回合滤牌的目标,因此我们的tagteam轴通过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接跳过中间商滤牌宝可梦,实现一卡双用,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滤牌卡投入数量的合理分配,经历过日版和繁中的玩家可以回忆一下,直到小蓝轴彻底退出环境,大部分小蓝轴卡组都是与我们的联手呼唤紧紧绑定在一起的。这就是一卡双用的价值体现。
当然万事万物皆有例外,有没有竞技卡组是不借助滤牌和铺场的一卡双用呢?我们的国际版流行过的小蓝喷和小蓝小小丑就是这类卡组,我这里特别标注了国际版,是因为这两套卡组在日版sm全环境都没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同样的,这两套卡组也没有违反我们的基本逻辑,因为他们同样有一卡双用,只不过不是滤牌和铺场的双用,而是滤牌与填能的双用,那就是我们火系大名鼎鼎的熔接工,他一卡承担滤牌与填能的双重功效,因此帮助我们节省出了卡位让我们的滤牌和铺场可以保持一种割裂状态。当然这种模式在日版成绩不好就说明,只是国际版当时的小环境球种与滤牌工具人的种类较少,以至于两者不能很好契合,倒逼出了这种割裂状态,而非我们的上位牌手在构筑中自发地去选择这种滤牌与铺场割裂的组法。
ptcg大部分卡组的核心游玩目标,依然是通过铺场与填能让我们的主力宝可梦使用招式造成伤害来拿取奖励卡,我们的滤牌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是辅助与润滑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优化滤牌轴的基本逻辑就是尽可能地选择合理的发挥“一卡双用”的卡的效果,将滤牌轴的卡位压缩入铺场和填能的卡位之中,全文所说的所有案例,都是为了佐证这个基本逻辑。因此当我们在实战中觉得这个卡组的滤牌投入过少要调整时 第一时间思考一卡双用的卡能否提升数量,而不是直接去砍掉我们填能和铺场的主轴部分,直接更换成滤牌。 这期专栏就写到这里,希望可以给想要自己尝试构筑卡组的玩家们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