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寧老師講《說文》(八)

@所有人 下午好~
今天繼續分享將人體放在一級分類首位的第二個原因:基於人本主義原則。
人本主義是中國哲學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基準點。
所謂人本主義即以人爲本,以個體及人類整體之生存、存續爲出發點,以此形成對世界和自身的認識:比如知識,比如常識,以及理論、思想等等。
認知世界和學術研究可以有不同的出發點,咱們中國是從人本主義出發的,而西方近代發展出來的學術多有爲知識而知識的傾向。
爲知識而知識,以及由此演變出來的科學主義、技術主義、創造主義都有可能引導人類走上歧途,導致對自然環境、地球生態及人類自身的毀滅。
比如環境惡化等,今天我們很難再找到小時候那樣的土地、空气、食物和水源了。
所以說,這些極端傾向對人類的個體和整體幸福存續長遠來看並無太大的意義 。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在目前叢林法則盛行的世界環境下,知識至上、科學至上、創造至上對我們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只是這無關今天討論的主旨,所以略過不談。
那麼什麼是從人本主義出發認識世界呢,簡單舉個例子:
今天人類命名的植物約有上百萬種,咱們都要去記嗎,都要要求孩子們去記嗎?顯然不需要。我們最需要記憶的是與我們有關的植物。
比如《神農本草經》記錄了300多種藥草,我們記它們是有意義的,因爲對它們的深入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我們的健康;往大了講,可以保證我們種族的延續。
對小孩子而言,此階段有卓越的學習能力,時光寶貴,一要長身體,常需玩耍;二要習道德,常需敎訓;故學時有限,最應該學的是與人類關係密切的東西。
對成人而言,工作和生活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世人皆知學無涯而生有涯,故亦當珍愛時光,學習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內容。
而世界上萬事萬物,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就是人本身。
我們的文字,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人本身來的:
舉例來看,除了又(手也)、止(足也)、大(正立之人也)等字,如寸、尺、丈等長度單位,也都是從人體出發來構建的:
寸:手與胳膊連接的地方有一條線叫腕線,成人手腕腕線到能摸到脈搏跳動的地方,長度大約爲一寸。
尺:成人膝蓋到腳踝的長度大約爲一尺。
丈:古時成年男子身高大約爲一丈,故曰丈夫。

周制:一丈=八尺=周尺大約長度爲23.2cm*8=185cm左右
也就是,古時候成年男子的平均高度在185cm左右。
整體來看,人體這部分的文字大概爲全部文字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應用非常廣泛。
如果連自身都認識不清、保養不好,就去記背那數不清的分子式、數萬天體、上百萬種植物,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了。
綜合昨天、今天所述兩條原因(1、學習、閱讀之便,2、基於人本主義原則),故《敎本》把人體放在了一級分類之首,從人體出發建立了文字分類體系。
今日分享結束。下次分享《敎本》爲什麼把器用放在了一級分類的第二位。